中國粉體網訊 5月6日晚,電解液“一哥”天賜材料發布公告稱,擬投資13.32億元建設年產3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改擴建和10萬噸鐵鋰電池拆解回收項目。
公司表示,此舉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產能布局,滿足未來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對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舉擴張電解液產能
根據公告,天賜材料5月6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年產3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改擴建和10萬噸鐵鋰電池拆解回收項目的議案》。按照議案,公司擬通過孫公司福鼎市凱欣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使用自籌資金投資建設“年產3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改擴建和10萬噸鐵鋰電池拆解回收項目”,項目總投資13.32億元。
天賜材料表示,項目建設周期為18個月。項目建設完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產能布局,滿足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有利于持續加強公司在原料運輸成本、供貨周期、質量保障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對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天賜材料在業績會上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今年上半年鋰電池材料業務仍然會維持較高的同比增速。公司將通過核心原材料新增產能的快速投放及成本優勢,進一步鞏固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未來市場占有率。
加強鋰電池材料一體化布局
數據顯示,2021年天賜材料電解液交付量超14.4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3.1%,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寧德時代、LG、比亞迪等都是天賜材料的大客戶。
與此同時,去年以來,作為“鋰電池血液”的電解液價格一路高歌猛進。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在下游需求快速增長帶動下,2021年部分鋰電材料供不應求,價格同比上漲近1.5倍。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今年一季度電解液價格有所回落,但長期看價格仍有較大上行空間。在此形勢下,天賜材料等鋰電池材料企業紛紛加速擴產。
與此同時,隨著鋰電池退役量的不斷增長以及碳酸鋰價格的持續飛漲,汽車鋰電池回收賽道也迎來風口,吸引相關企業加速布局。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上漲出現加速,一季度碳酸鋰價格更是從去年年末的每噸25萬元最高上漲至53萬元。
據了解,目前天賜材料的電池回收技術已較為成熟,已實現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全元素回收工藝。根據公告,天賜材料此次投資計劃還包括10萬噸的鐵鋰電池拆解回收項目。項目建成后每年將回收生產5萬噸鐵鋰混合粉料、8000噸銅粒和4000噸鋁粒,其中鐵鋰混合粉料將用于自用或對外銷售,銅粒和鋁粒將用于對外銷售。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長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