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這句歌詞人們耳熟能詳。而在欽堂,就有這么一種石頭,它不僅會唱歌,而且“唱”出了一個大產業。這其中,欽堂人宛如優秀的作曲家,將這首曲子千錘百煉,使之逬發出更為動聽的音符。
這種石頭就是今天為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石灰石———碳酸鈣產品的原料,與此相關連的產業,顧名思義就是碳酸鈣產業。
追溯欽堂碳酸鈣產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1993—2001年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可概括為產業量的擴張與企業資本的積累時期。
1993年,在這個純農業鄉出現了幾個不“安分”的人,他們購來機器,安裝設備,開始碳酸鈣粗粉加工。而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包括精細鈣業在內的兩三家碳酸鈣粗粉加工企業從此在欽堂誕生。低矮的廠房、灰蒙蒙的作業環境,成為當時這些零星企業的最大特征。但正是這些企業,才使得欽堂的碳酸鈣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到2001年,整個欽堂碳酸鈣粗粉加工企業從原來的兩三家發展到了十六七家,粗粉磨機也從最初的兩三臺擴展到了二十余臺。
在這一階段中,企業量的擴張并沒有帶來產品檔次的提升,而同檔次產品的增多引發了企業間的價格惡性競爭。據該鄉碳酸鈣行業協會會長吳康孟回憶,粗粉價格從最初的兩三百元一噸急劇下降到后來的八九十元一噸,基本相當于企業的生產成本價,F實告訴他們,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勢在必行。
2001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碳酸鈣下游產品要有新突破的要求,加之當時整個欽堂鄉碳酸鈣礦石需大于求矛盾的出現,促成了這一產業向中間和終端等下游產品開發縱深階段的挺進。
于是便出現了欽堂碳酸鈣產業第二個發展階段。
2002年,隨著錦春鈣業的簽約落戶,欽堂碳酸鈣行業開始向精細方向發展,超細、水磨碳酸鈣等一大批中間產品開始取代原先的粗粉加工。特別是錦春鈣業,它的入駐與投產,結束了欽堂沒有超微細產品的歷史。而超細產品的出現,不僅延伸了碳酸鈣產品鏈,更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加工一噸粗粉的利潤當時最多是幾十元到上百元,而相應的超細產品每噸可以賣到上千元。這種產品利潤上的差距,直接成為當時不少企業進行產品轉型的動力。與此同時,第一階段的原始資本積累,為一大批不滿足低檔次粗粉加工的企業實現產品提升積攢了足夠的資金實力。
其中,精細鈣業是終端產品開發與生產的“始作蛹者”。2005年,該公司與溫州客商合作投資的年產1萬噸平板橡膠項目正式投產,橡膠行李帶成了欽堂整個碳酸鈣產業終端產品的發端。
采訪那天,我們在偌大的廠房里見到的是這樣一幅可喜的景象:企業里既有粗粉和細粉的加工,也有像平板橡膠和行李帶中間和終端產品的生產,而在企業內部,自己生產的粗粉直接成為生產橡膠等終端產品的原料,這樣一來,既擺脫了原先粗粉價格的惡性競爭,又拉長了企業的產業鏈,粗粉-細粉-橡膠-行李帶,一條清晰的產品鏈在企業內部得以形成。
如今在欽堂,包括精細鈣業的平板橡膠、亨迪塑料廠的PVC雨鞋、新裕塑料有限公司的可降解片材、金龍鈣業的塑料籌碼等碳酸鈣下游產品,正迅速涌現出來。
誰又曾想,欽堂的碳酸鈣產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只花了十余年時間,更令人可喜的是,在這條產業鏈中,從最初的粗粉加工發展到細粉花了七八年時間,而從細粉到下游終端產品的開發只花了三四年時間,產品檔次的提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
欽堂鄉黨委、政府就像是這首產業之歌的首席譜曲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長袖善舞,充分發揮了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作用:利用資源配置這只有形之手,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規定今后一律不上新的粗粉加工企業,粗粉企業不上新的磨機,礦石資源將逐步向下游企業集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無形之手則是發揮碳酸鈣協會的作用,利用協會來規范會員企業的產品價格,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競爭環境。而在工業功能區建設上,黨委、政府從一開始就體現出了做大做強這一產業的前瞻眼光。功能區從最初的300多畝規劃,到現在擴容到1000余畝的規模,既反應了碳酸鈣產業在欽堂的逐步壯大,更預示著該鄉欲打造全省甚至是全國的重鈣產業基地的決心與勇氣。
鄉黨委書記陳勇毫不諱言,隨著杭新高速的開通,欽堂已成為全市距離杭州最近的鄉鎮,因此在承接杭州外遷企業上更加具備區域優勢,這對欽堂碳酸鈣產業今后的發展更有現實意義。
這種石頭就是今天為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石灰石———碳酸鈣產品的原料,與此相關連的產業,顧名思義就是碳酸鈣產業。
追溯欽堂碳酸鈣產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1993—2001年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可概括為產業量的擴張與企業資本的積累時期。
1993年,在這個純農業鄉出現了幾個不“安分”的人,他們購來機器,安裝設備,開始碳酸鈣粗粉加工。而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包括精細鈣業在內的兩三家碳酸鈣粗粉加工企業從此在欽堂誕生。低矮的廠房、灰蒙蒙的作業環境,成為當時這些零星企業的最大特征。但正是這些企業,才使得欽堂的碳酸鈣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到2001年,整個欽堂碳酸鈣粗粉加工企業從原來的兩三家發展到了十六七家,粗粉磨機也從最初的兩三臺擴展到了二十余臺。
在這一階段中,企業量的擴張并沒有帶來產品檔次的提升,而同檔次產品的增多引發了企業間的價格惡性競爭。據該鄉碳酸鈣行業協會會長吳康孟回憶,粗粉價格從最初的兩三百元一噸急劇下降到后來的八九十元一噸,基本相當于企業的生產成本價,F實告訴他們,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勢在必行。
2001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碳酸鈣下游產品要有新突破的要求,加之當時整個欽堂鄉碳酸鈣礦石需大于求矛盾的出現,促成了這一產業向中間和終端等下游產品開發縱深階段的挺進。
于是便出現了欽堂碳酸鈣產業第二個發展階段。
2002年,隨著錦春鈣業的簽約落戶,欽堂碳酸鈣行業開始向精細方向發展,超細、水磨碳酸鈣等一大批中間產品開始取代原先的粗粉加工。特別是錦春鈣業,它的入駐與投產,結束了欽堂沒有超微細產品的歷史。而超細產品的出現,不僅延伸了碳酸鈣產品鏈,更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加工一噸粗粉的利潤當時最多是幾十元到上百元,而相應的超細產品每噸可以賣到上千元。這種產品利潤上的差距,直接成為當時不少企業進行產品轉型的動力。與此同時,第一階段的原始資本積累,為一大批不滿足低檔次粗粉加工的企業實現產品提升積攢了足夠的資金實力。
其中,精細鈣業是終端產品開發與生產的“始作蛹者”。2005年,該公司與溫州客商合作投資的年產1萬噸平板橡膠項目正式投產,橡膠行李帶成了欽堂整個碳酸鈣產業終端產品的發端。
采訪那天,我們在偌大的廠房里見到的是這樣一幅可喜的景象:企業里既有粗粉和細粉的加工,也有像平板橡膠和行李帶中間和終端產品的生產,而在企業內部,自己生產的粗粉直接成為生產橡膠等終端產品的原料,這樣一來,既擺脫了原先粗粉價格的惡性競爭,又拉長了企業的產業鏈,粗粉-細粉-橡膠-行李帶,一條清晰的產品鏈在企業內部得以形成。
如今在欽堂,包括精細鈣業的平板橡膠、亨迪塑料廠的PVC雨鞋、新裕塑料有限公司的可降解片材、金龍鈣業的塑料籌碼等碳酸鈣下游產品,正迅速涌現出來。
誰又曾想,欽堂的碳酸鈣產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只花了十余年時間,更令人可喜的是,在這條產業鏈中,從最初的粗粉加工發展到細粉花了七八年時間,而從細粉到下游終端產品的開發只花了三四年時間,產品檔次的提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
欽堂鄉黨委、政府就像是這首產業之歌的首席譜曲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長袖善舞,充分發揮了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作用:利用資源配置這只有形之手,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規定今后一律不上新的粗粉加工企業,粗粉企業不上新的磨機,礦石資源將逐步向下游企業集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無形之手則是發揮碳酸鈣協會的作用,利用協會來規范會員企業的產品價格,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競爭環境。而在工業功能區建設上,黨委、政府從一開始就體現出了做大做強這一產業的前瞻眼光。功能區從最初的300多畝規劃,到現在擴容到1000余畝的規模,既反應了碳酸鈣產業在欽堂的逐步壯大,更預示著該鄉欲打造全省甚至是全國的重鈣產業基地的決心與勇氣。
鄉黨委書記陳勇毫不諱言,隨著杭新高速的開通,欽堂已成為全市距離杭州最近的鄉鎮,因此在承接杭州外遷企業上更加具備區域優勢,這對欽堂碳酸鈣產業今后的發展更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