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困擾中原油田的含油污泥處理問題終于得到解決。由采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開發的將含油碳酸鈣污泥轉變為橡膠填料劑的新技術,將使十年來中原油田堆積多達100萬立方米的含油污泥得到有效利用,徹底解決油田含油碳酸鈣污泥的污染問題。這是7月12日從中原油田傳來的消息。目前,該技術中試生產的含油橡膠填料劑已在5家橡膠企業試用。
經橡膠工程實驗顯示,通過中試加工的含油橡膠填料劑用于橡膠工程后,橡膠的加工、力學和老化性能與國內橡膠廠正在使用的超細輕質碳酸鈣粉體基本相同;在交聯特性及拉斷伸長率等橡膠特性上,較輕質碳酸鈣粉體更加優越。成本概算結果表明,含油碳酸鈣污泥生產的粉體比目前橡膠生產廠家用的輕質碳酸鈣粉體成本低,更具價格優勢。
近年來,為了控制注水系統的腐蝕、穩定水質,油田各區塊相繼采用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加石灰水、提高污水pH值和去除鐵離子等水處理技術。但在控制腐蝕和穩定水質的同時,每天要產生污泥200多立方米。據統計,近10年來,這個油田此類污泥堆積量達100萬立方米。由于環保部門禁止外排,致使含油污泥在礦場堆積如山。
為解決含油污泥處理難題,中原油田先后采用了燒石灰、鋪路、固化、焙燒建筑磚等多種方法,但不僅處理費用高,而且存在二次污染。2004年12月,采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經過研究論證,提出了將含油污泥開發為橡膠填料劑的設想。通常情況下,在橡膠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添加輕質碳酸鈣粉體以提高橡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降低生產成本。而油田產出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經過加工處理可以作為橡膠填料用輕質碳酸鈣。據測算,如果設計年生產能力5000噸,每年可消耗油田含油污泥約1萬噸。
在一年多的研究試驗中,科研人員通過化學和礦物成分調查,結合高分子理論化學研究,從理論上論證了完全可將含油碳酸鈣污泥,通過深加工轉變為具有高附加值的橡膠填料劑。同時,研究人員還結合含油碳酸鈣污泥特征,對其加工成橡膠填料劑進行了工藝設計和成本概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中試生產,并獲得了成功。
經橡膠工程實驗顯示,通過中試加工的含油橡膠填料劑用于橡膠工程后,橡膠的加工、力學和老化性能與國內橡膠廠正在使用的超細輕質碳酸鈣粉體基本相同;在交聯特性及拉斷伸長率等橡膠特性上,較輕質碳酸鈣粉體更加優越。成本概算結果表明,含油碳酸鈣污泥生產的粉體比目前橡膠生產廠家用的輕質碳酸鈣粉體成本低,更具價格優勢。
近年來,為了控制注水系統的腐蝕、穩定水質,油田各區塊相繼采用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加石灰水、提高污水pH值和去除鐵離子等水處理技術。但在控制腐蝕和穩定水質的同時,每天要產生污泥200多立方米。據統計,近10年來,這個油田此類污泥堆積量達100萬立方米。由于環保部門禁止外排,致使含油污泥在礦場堆積如山。
為解決含油污泥處理難題,中原油田先后采用了燒石灰、鋪路、固化、焙燒建筑磚等多種方法,但不僅處理費用高,而且存在二次污染。2004年12月,采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經過研究論證,提出了將含油污泥開發為橡膠填料劑的設想。通常情況下,在橡膠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添加輕質碳酸鈣粉體以提高橡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降低生產成本。而油田產出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經過加工處理可以作為橡膠填料用輕質碳酸鈣。據測算,如果設計年生產能力5000噸,每年可消耗油田含油污泥約1萬噸。
在一年多的研究試驗中,科研人員通過化學和礦物成分調查,結合高分子理論化學研究,從理論上論證了完全可將含油碳酸鈣污泥,通過深加工轉變為具有高附加值的橡膠填料劑。同時,研究人員還結合含油碳酸鈣污泥特征,對其加工成橡膠填料劑進行了工藝設計和成本概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中試生產,并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