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電池領域的創新如同逆水行舟,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超前布局。
在7月20日的新品發布會上,當升科技總共發布了六個新品,分別為超高鎳無鈷材料、新型富錳正極材料、磷酸錳鐵鋰、固態電解質、雙相復合固態鋰電正極材料、新一代鈉電正極材料。
總體來看,本次發布會可以總結為三點:一是在正極材料中“去鈷加錳”,以此提升能量密度;二是推出固態電池相關材料,彰顯對這一賽道的布局雄心;最后,在當下正值風口的鈉離子電池,公司也推出了對應了正極產品。
去鈷加錳成主要趨勢
顧名思義,超高鎳無鈷材料是指在三元電池的正極材料里加大鎳的比例,去掉鈷,而正極材料的高鎳化可以提升三元電池的能量密度,從而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因此高鎳去鈷是目前業內主要的探索路線之一。
除了去鈷以外,加錳也是目前主要的技術革新路線之一。新型富錳正極材料、磷酸錳鐵鋰主打的技術路線均是加錳。
其中,磷酸錳鐵鋰近來備受市場關注。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預計,2025年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將超35萬噸,相比磷酸鐵鋰材料市場滲透率將超15%。
寧德時代、欣旺達以及億緯鋰能的磷酸錳鐵鋰電池已于今年上半年通過電池中試環節,寧德時代計劃于今年下半年量產。比亞迪、國軒高科也有相關研究和布局。
固態電池量產加速落地
固態電解質和雙相復合固態鋰電正極材料都屬于固態電池的所需材料。業界普遍認為,固態電池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動力電池。華經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我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有望達2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當升科技在發布會上表示已經推進固態鋰電材料的規模化生產。
同時,當升科技日前公告稱,與清陶能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者承諾,2022年-2025年期間向公司采購固態鋰電正極材料,總量不低于3萬噸。當升科技在固態電池賽道的布局加速。
業內其他廠商也在加速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度。固態電池商業化落地后,單車帶電量將顯著提升。
鈉離子電池蓄勢待發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鈉電正極材料在發布會結尾亮相。
鈉電正極材料主要應用于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良好,安全性較鋰電池更優,且成本較低利于大規模集成使用,適合儲能行業應用。海通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規模約為67.4GWh,滲透率達到3.5%。
目前國內押注鈉離子電池賽道的企業數量也在快速增加。其中,寧德時代已發布鈉離子電池,其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高達160Wh/kg。容百科技也表示,公司具備鈉電正極材料的噸級生產能力,正在配合下游客戶規劃開發鈉離子電池。
無論是去鈷、加錳、固態化還是鈉電池,都是電化學體系的更新,在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當下,既能解決續航焦慮,也能兼顧安全、成本的動力電池是各方追逐的重點,儲能的大規模需求也呼喚著業界的產品迭代。
圍繞電化學體系升級,電池企業之間的軍備競賽遠未結束。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長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