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碳酸鋰價格行情回顧
據中國粉體網了解,多家第三方平臺的碳酸鋰本周市場統計均價已突破49.5萬元/噸,直逼50萬元/噸大關。而在現貨市場上,碳酸鋰散單成交價已突破50萬元/噸,最高已達到52萬元/噸。目前,上下游點對點的碳酸鋰長協定價也超過49.3萬元/噸。
2020年之前,由于新能源汽車銷量相對低迷,鋰鹽價格紛紛跌破企業成本線,大量鋰礦企業停業,甚至面臨破產風險。2020年9月份,工業級、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最低的4萬元/噸左右啟動,到2022年一季度攀升至約50萬元/噸。
3月1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上漲至50.04萬元/噸,突破前期市場50萬元/噸的預測價。4月起,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市場景氣度下滑,碳酸鋰價格一度降至46萬元/噸。
8月16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477000元/噸。8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漲至49.10萬元/噸,逼近50萬元大關。
鋰礦企業業績“爆表”
鋰礦價格持續高位之下,上游鋰礦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多家上市公司業績“爆表”。
統計數據顯示,鋰礦板塊17家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合計589.91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307.79%。其中,天齊鋰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達11937.16%,并在營收和凈利上成為增長王。
15家企業今年上半年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龍頭紫金礦業以1324.58億元的營收穩居龍頭,分列二至五位的分別為鹽湖股份(173.04億元)、西部礦業(170.43億元)、贛鋒鋰業(144.44億元)和天齊鋰業(142.96億元),這五家也成為上半年營收突破百億的上市公司。
營收增長率方面,11家企業實現了至少同比翻倍上漲,其中天齊鋰業營收同比增長508.05%,天華超凈與西藏礦業營收同比增幅均超過400%,盛新鋰能、中礦資源、贛鋒鋰業、藏格礦業的營收同比增幅超過200%。
搶鋰大戰日趨激烈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2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1.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的目標。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拉動鋰電池需求激增,企業對于全球鋰礦資源的搶奪亦日趨激烈。
今年3月,西部礦業以33.43億元收購了控股股東持有的吉乃爾鋰資源27%股權,稱將積極參與鹽湖資源開發,實現鹽湖提鎂、提鋰產業協同。
今年5月,四川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54.3%股權的拍賣吸引了百萬人圍觀。由于買家持續出價,競拍由原計劃的1天延長至6天,總出價次數達3448次,最終以20億元成交,相較335萬元的起拍價上漲近600倍。
5月末,鹽湖股份宣布將投資逾70億元建設4萬噸/年基礎鋰鹽一體化項目,以鞏固鹽湖提鋰的行業龍頭地位。
據紫金礦業半年報披露,目前其鋰業務主要布局的礦山包括阿根廷3Q鹽湖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及湖南道縣湘源硬巖鋰多金屬礦,三座礦山的碳酸鋰(LCE)資源當量分別為763萬噸、214萬噸、216萬噸。這三座鋰礦中,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與湖南道縣湘源硬巖鋰多金屬礦均于今年上半年完成收購,紫金礦業耗資近70億元。
8月15日,比亞迪宣布擬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資285億元,其中涉及到建設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利用生產基地項目。
8月18日,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與贛鋒鋰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從新能源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持續探討在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的深入合作。
在這之前,贛鋒鋰業公告稱,子公司已完成對Bacanora公司的要約收購,持有100%股權。Bacanora旗下Sonora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鋰資源項目之一,總鋰資源量約合882萬噸碳酸鋰當量。
拉果錯鹽湖鋰礦(圖源:紫金礦業官網,攝影:劉現培 李野平)
多重因素影響價格變動
成本、供需、情緒等多重因素都可能影響鋰價出現變動,其中供需、成本占主導,情緒為輔,但不排除特殊情況下,情緒對市場產生較大刺激從而引導市場走向。
目前,磷酸鐵鋰和部分三元正極材料以及六氟磷酸鋰電解液主要原料均為碳酸鋰,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帶動碳酸鋰等材料需求井噴引起價格上漲。據統計,2021年,國內碳酸鋰表觀消費量為30.34萬噸。其中,國內生產24萬噸,同比增長40.4%;進口8.1萬噸,同比增長61.7%。
近日,碳酸鋰現貨價格重回50萬元/噸大關,可以說是預料之內,年中時市場就有這樣的預期。當時有機構分析認為,碳酸鋰需求旺盛而供給相對不足,特別是面臨“金九銀十”的市場預期,碳酸鋰價格仍有上漲動能。
供給端方面,四川地區限電對于冶煉端供給影響較大,青海地區則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受限,導致市場流通資源供給縮減,市場惜售心理明顯,現貨流通售價不斷上漲,下游剛需采購,接價能力提升,導致碳酸鋰價格上行速度加快。
碳酸鋰價格上行的背后,有原材料端的成本支撐。近期,進口鋰礦資源越來越緊俏。以鋰輝石精礦為例,其現貨價格上漲至5250美元/噸,環比上月同期上漲6%。
今年8月初,澳大利亞鋰礦商皮爾巴拉礦業(PilbaraMinerals)進行了新一輪鋰精礦拍賣,拍賣收盤價為6350美元/噸。據測算,這批鋰精礦折算1噸碳酸鋰當量的成本價約為45萬元/噸。該批鋰精礦產品預計將于11月至12月進入市場。
情緒因素方面,以今年4月份為例,當時上下游部分企業對價格預期無法達成統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碳酸鋰價格已超過實際價值,“瘋狂”上漲背后損傷的是產業未來的發展。上下游雙方處于一種抗衡狀態,下游現貨采購意向極低,市場現貨成交轉弱,市場成交高位難以維持,整體處于下跌狀態。
政策引導價格理性回歸
碳酸鋰價格再度回歸50萬元/噸,無疑會對下游正極材料和電池生產廠家造成更大的成本壓力,這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持續關注。
今年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今年將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3月16日和17日,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市場監管總局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四部門組織召開鋰行業運行座談會、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圍繞鋰鹽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生產消費情況、動力電池產業受影響情況、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等進行了交流。
該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更好地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9月2日,在推動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針對熱門行業重點原材料,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馮猛表示,建立重點原材料價格部門聯動監測機制,引導碳酸鋰、稀土等重點產品價格回穩。
參考來源:證券日報、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中國礦業報、新京報、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