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今年以來,由于上游鋰礦的供不應求,碳酸鋰一直是電池新能源產業聚焦的熱點,其市場價格也屢刷新高,但值得關注的是,自11月22日開始,持續“飛升”的碳酸鋰突然一改傲嬌的上漲姿態,持續回落。據SMM現貨價格顯示,截止12月23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價跌至53.5~55.7萬元/噸,均價報54.6萬元/噸,較12月16日跌去9000元/噸,跌幅高達1.6%。
這邊市場價格還在持續回落,那邊產業鏈企業卻仍在巨資加碼。梳理發現,自11月22日碳酸鋰價格出現回落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持續加碼,百億項目頻出:
11月23日,大中礦業公告,公司、國城控股、上海錦源晟、景成投資擬在內蒙古赤峰市就礦產資源開發、新能源產業開發等項目進行投資,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計劃投資約200億元,打造鋰電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擬建設八個項目,包括碳酸鋰生產項目、其他鋰鹽項目、新能源電站開發項目、電池正極材料生產項目、10萬噸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10GWh鋰電池制造項目、電池PACK和公共儲能電站投資項目,以及充換電站投資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大中礦業已與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公司及下游企業擬在臨武縣投資建設含鋰多金屬露天礦采選、碳酸鋰及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160億元,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11月4日,該項目在湖南簽約。在滿足合作開發條件的前提下,電池項目預計于2022年12月底開工建設,2023年12月試投產,形成4萬噸/年碳酸鋰采選冶及管道輸送、新型建材生產基地和16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基地。
在大中礦業聯合入局的同時,江西賽酷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江西賽酷)近日也與江西省蘆溪縣人民政府舉行項目簽約儀式。江西賽酷擬在蘆溪投資建設2條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總簽約資金50億元,項目正常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
除了上游材料公司,下游動力電池頭部企業也宣布加碼。12月7日,欣旺達公告,公司與宜春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預計總投資165億元,分期在宜春市建設鋰鹽、鋰電池材料、鋰電池回收利用等項目。
公告顯示,雙方將通過本次戰略合作,共同構建從碳酸鋰生產、鋰電池關鍵材料到鋰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鏈體系,擬建設年產30萬噸正極材料項目,建設年50GWh綜合回收利用項目,建設年產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助力欣旺達鞏固自身在動力電池行業的地位,促進宜春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同樣大手筆加碼的還有鞍重股份,12月8日,鞍重股份與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政府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書,協議約定公司與企業聯合體聯合投資含鋰多金屬礦采選、碳酸鋰、混合儲能及電芯項目,分三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60億元。其中,公司投資采選及尾渣處理項目及投資碳酸鋰加工項目合計為100億元,與企業聯合體共同投資混合儲能及電芯項目160億元。
具體來看,礦權辦理、已有礦權整合并購、礦山開采、礦石分選及尾渣處理與碳酸鋰項目生產同步分期建設。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建設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期建設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第二期建設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第三期建設年產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
鞍重股份及企業聯合體將共同投資建設40GWh混合儲能及電芯項目,分三期建設,其中第一期建設10GWh混合儲能及電芯項目;二期建設10GWh混合儲能及電芯項目;三期建設20GWh混合儲能及電芯項目。
此外,鞍重股份12月8日還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宜春領好擬與貴溪貴能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貴溪領能鋰業有限公司(最終以工商部門核準登記的名稱為準),其中宜春領好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認繳出資5.5億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55%。早在11月7日,鞍重股份就已與江西省貴溪市人民政府簽署了《碳酸鋰冶煉建設項目投資協議》,擬在貴溪市投資建設年產能5萬噸碳酸鋰冶煉生產線。本投資項目對應注冊資本為10億元,分兩期建設,第一期為2.5萬噸碳酸鋰冶煉生產線項目,第二期為2.5萬噸碳酸鋰生產線項目。
12月20日,江西省華福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碳酸鋰一體化項目簽約落地江西豐城市。該項目預計總投資50億元,占地150畝,達產后預期年產值達200億元。
一邊持續降價!一邊巨資加碼!表面看來,碳酸鋰市場看起來有點矛盾,但個中邏輯,從投資企業和項目內容的規劃可以看出一二。
其中,加碼企業大都選擇牽手上下游產業鏈同行,各盡優勢、共擔風險。大中礦業200億元內蒙古項目擬聯合國城控股、上海錦源晟、景成投資,打造鋰電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區,建設內容從上游碳酸鋰、鋰鹽到下游鋰電池制造、電池PACK、公共儲能電站投資等;鞍重股份260億元湖南郴州臨武項目則與企業聯合體聯合投資,項目內容含鋰多金屬礦采選、碳酸鋰、混合儲能及電芯項目。
即使是欣旺達落地宜春的165億元項目,建設內容也是涵蓋了鋰鹽、鋰電池材料、鋰電池回收利用等項目。
業內人士分析,牽手產業鏈企業共同布局一體化,既可以有效保證上游資源支撐,又可以穩妥實現下游消化,風險大大降低,即使是在日后鋰礦供應上量,碳酸鋰價格回歸正常水平后,企業也可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在后市展望方面,中信證券日前研報認為,由于產能爬坡因素,新增產量多在下半年,碳酸鋰價格或在2023年上半年維持在高位,等到下半年更多鋰產量產出后將有小幅回落,但需求的支撐也使得碳酸鋰跌幅有限。
綜合來看,當下矛盾的碳酸鋰市場也不矛盾,畢竟,碳酸鋰作為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電芯中的成本占比達15%左右,而中汽協最新數據預測,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5%。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爆發,電池級碳酸鋰市場需求依然旺盛。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長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