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自增量擴張和國產替代的疊加效應下,MLCC已經具備確定性的增長空間,產業鏈各環節均迎來機遇。
電容是應用廣泛的被動元器件,主要作用是充放電荷。根據電介質的不同,電容器可以分為陶瓷電容器、鋁電解電容器、鉭電解電容器和薄膜電容器等。陶瓷電容器因為具備體積小、電壓范圍大等特點 ,目前在電容器市場中占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
陶瓷電容器又可以分為單層陶瓷電容器(SLCC)、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和引線式多層陶瓷電容。
其中多層陶瓷電容器是應用最廣泛的基礎電子元件,被喻為“工業大米”,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多層陶瓷電容市場規模占整個陶瓷電容器的93%。
基本盤擴容
MLCC除具有電容器“隔直通交”的特點外,還具有體積小、電容量大、頻率特性好、工作電壓和工作溫度范圍寬、無極性等優點,是噪聲旁路、電源濾波、儲能、微分、積分、振蕩電路等的基本元件,被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醫療設備、軌道交通等領域。
根據智多星顧問數據,2020年,MLCC在移動終端、汽車、軍工領域的應用占比分別為33.3%、13.8%、12.3%,合計占比約59.4%。目前來看,5G和智能電動車的普及將為MLCC帶來新的增量空間。
在汽車領域,電動、智能和網聯都是通過各種電子元器件組成的功能模塊實現的,隨著汽車產業的升級,車規級MLCC的需求不斷增加。根據中國電子元件協會的數據,純電動車的MLCC單車用量約為18000個,使用數量遠超傳統的燃油車。根據智多星顧問數據,2020年全球汽車用MLCC需求量約為3790億只,同比增長9.1%;預計到2025 年全球汽車用MLCC需求量將達到4730億只,五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6%。
另一方面,車規級MLCC質量要求高,這勢必會提升單品價值量。以MLCC的工作溫度范圍為例,消費類MLCC最高工作溫度一般是85°C至125°C,但車規級MLCC一般要求最低125°C。此外,車規級MLCC的壽命要求也明顯增加。消費類MLCC的壽命要求一般為3-5年,但是車規級MLCC的壽命要求15年以上。
5G通信技術的普及,帶動消費電子被動元件需求增加。
根據新萊福招股書(申報稿),5G手機中MLCC單機用量將上升至1000顆以上,而傳統手機的MLCC單機用量僅為290~350顆。根據村田的預測數據,隨著5G的發展,智能手機、基站等對MLCC需求都將持續增長。
Paumanok的數據顯示,2011-2019年,全球MLCC出貨量由2.3萬億只增長至 4.49萬億只,CAGR約8.72%。根據智多星顧問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MLCC 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490億元,2020-2025年復合增長率約為7.9%。
把握擴產行情
從生產技術水平來看,全球MLCC廠商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以村田、TDK、太陽誘電為代表的日本企業,其產品覆蓋小尺寸低容、小尺寸高容、大尺寸 低容和大尺寸高容四個領域,具備較強的技術與規模優勢。
第二梯隊是以三星電機、國巨、華新科為代表的韓國和中國臺灣企業,MLCC產能規模較大,但技術水平相比日系廠商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國大陸風華高科、三環集團、宇陽科技、火炬電子、鴻遠電子和微容科技等企業則位列MLCC第三梯隊,在技術和規模兩方面與一、二梯隊均存在差距。
村田、三星機電等日韓企業深耕MLCC多年,憑借多年積累的材料、工藝、設備等積淀,在MLCC市場處于優勢地位并占據較高市場份額。根據智多星顧問數據 ,2020年前五大廠商占據約79%的市場份額,其中高端產能集中在日系廠商。
在行業向好和國產化的背景下,本土企業擴產意愿強烈。風華高科擬投資75.05億元用于投資建設“祥和工業園高端電容基地建設項目”,預計2024年達產,將實現高端 MLCC新增月產能規模約450億只(新增年產能規模約5400億只)。三環集團擬投資41.02億元用于“高容量系列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擴產項目”,項目達產后將新增MLCC 產能3000億只/年。
國內 MLCC 生產企業相較于國外企業擴產幅度更大,將加快 MLCC 國產化替代進程,也將推動國內上游關聯產業進一步發展。
任何一項產品和技術的普及首先都是生產設備的投放,此前高端的流延機、疊層機、六面檢測機等 主要為日韓企業供應,隨著國內MLCC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內企業技術的持續進步,國內MLCC設備商在某些環節逐步實現突破。
博杰股份旗下奧德維的六面檢測機的檢測速度已經超過1W顆/min,檢測速度和精度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有望快速實現國產化。
MLCC離型膜用于MLCC工藝流程中流延成型步驟,生產單層MLCC所消耗離型膜的面積與MLCC面積大致相當,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年全球MLCC離型膜需求預計為105億平方米,到2025年需求量將達到120億平方米。
目前MLCC離型膜市場主要由日韓企業占據,國內企業現已對 MLCC 離型膜及原材料 PET 基膜進行產業鏈一體化布局,未來有望加快離型膜國產化替代進程。
斯迪克于 2020 年投資建設年產精密離型膜1.5億平方米的生產線,建設期 2 年;2021年斯迪克投資建設 2個年產 2.5萬噸功能性PET 光學膜項目,建成后將實現離型膜原材料自給。潔美科技離型膜國產線月產能 1000 萬平米,兩條韓國進口寬幅高端生產線已于2021年1月投產,月產能共 700-800 萬平米,年產 18000 噸光學級 BOPET膜項目預計 2021年10月試生產,計劃經過2-3 個月品質提升后達到生產中高端離型膜的標準要求。
自增量擴張和國產替代的疊加效應下,MLCC已經具備確定性的增長空間,產業鏈各環節均迎來β機遇,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并及時把握。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