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經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處和國家化工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統計匯總,2022年我國鈦白粉行業41家全流程企業鈦白粉產量再創佳績,全行業生產的金紅石型和銳鈦型鈦白粉及其他相關產品的總產量達到386.1萬噸,同比增加了7.1萬噸,增幅為1.87%。
鈦白粉聯盟秘書長、鈦白分中心主任畢勝介紹說, 2022年,全行業具有正常生產條件的全流程型鈦白粉生產企業共41家(扣除年內停產企業3家,恢復統計的企業1家)。在可比較的40家生產企業中,產量增加的有16家,占比為40%;下降的23家,占比為57.5%;持平的1家,占比為2.5%。
金紅石型產品占比提升,產業結構向好發展
鈦白粉以二氧化鈦為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白度、著色能力和較強的遮蓋力,其化學性質穩定、耐熱性及耐候性良好、有著最佳的不透明性。其主要可以分為板鈦型、銳鈦型和金紅石型三種晶型結構,其中板鈦型屬斜方晶系,晶型不穩定,而銳鈦型和金紅石型屬四方晶系,其晶型相對更加穩定,故這兩種更為常見。金紅石型結構與銳鈦型結構相比,其晶格更小、晶體結構更致密,因此其硬度更大也更穩定。同時由于金紅石型鈦白粉的折射率更高,因此具有更好的遮蓋力和更強的著色強度。
2022年,在386.1萬噸鈦白粉及相關產品總量中,金紅石型產品為332.6萬噸,占總產量的86.14%,比上年增加3.64個百分點;銳鈦型為41.1萬噸,占總產量的比例為10.64%,比上年下降2.36個百分點;非顏料級和其他類型產品為12.4萬噸,占比為3.21%,比上年下降1.29個百分點。
氯化法產品占比增加,綠色發展之路初見成效
目前能實現鈦白粉的產業化生產的主要有兩種方法,分別是硫酸法和氯化法。銳鈦型和金紅石型產品均可以采用硫酸法進行制備,而氯化法由于其主要反應流程的環境溫度需要保持在1000℃以上,因此只能生產金紅石型產品。同時相比較于硫酸法,氯化法的工藝流程較短,生產中更容易實現連續化;其生產的產品質量更優,有更強的穩定性;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與副產物更少,可以有效減輕環境污染。
2022年,在332.6萬噸金紅石產品中,氯化法產品為49.7萬噸,比上年大幅增加12.1萬噸,增幅為32.18%,占總產量的12.87%,占金紅石型產品產量的14.94%,較之上年有明顯增加。這表明我國鈦白粉行業正逐步向氯化法生產工藝布局和調整,綠色發展之路初見成效。
綜合來看,我國鈦白粉產量創歷史新高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大環境需求向好所致。首先是國外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開工率不足;其次是國外鈦白粉生產商產能逐步處在關閉狀態,多年沒有有效產能增加,使得中國鈦白粉出口量逐年遞增。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國內疫情控制得當,宏觀經濟整體面向好,內循環需求拉動。此外,國內企業近年來紛紛開啟擴大產能,使行業的總產能大幅增加。
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