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4月28日,龍佰集團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和2023年一季報。2022年,實現營收241.55億元,同比增長17.1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19億元,同比下降26.88%。
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9.72億元,同比增長14.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下降45.55%。
龍佰集團公司總部位于河南焦作西部產業集聚區,是一家致力于鈦、鋯、鋰等新材料研發制造及產業深度整合的大型多元化企業集團,主要從事鈦白粉、海綿鈦、鋯制品、鋰電正負極材料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公司產品銷往6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主營產品為鈦白粉、海綿鈦、鋯制品及鋰電正負極材料,其中,鈦白粉產能151萬噸/年,海綿鈦產能5萬噸/年,規模均居世界前列;磷酸鐵鋰產能5萬噸/年,磷酸鐵產能10萬噸/年,石墨負極產能2.5萬噸/年(含石墨化),石墨化產能5萬噸/年。集團大型產業基地布局河南、四川、湖北、云南、甘肅等五省六地市,初步形成從鈦的礦物采選加工,到鈦白粉和鈦金屬制造,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綠色產業鏈。
1、產銷創新高,核心競爭力“穩中有進”的壓艙石
報告期內,硫酸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鈦白粉價格下跌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一定的壓力,但公司擁有“鈦精礦~富鈦料(高鈦渣、合成金紅石)~鈦白粉、海綿鈦”完整產業鏈,并掌握各產品生產所需的核心技術,自產鈦精礦、硫酸等原料及合成金紅石、高鈦渣等中間產品的穩定供應保障了鈦白粉及海綿鈦持續生產及產品質量。
鈦白粉產銷情況:2022年公司生產鈦白粉98.98萬噸,同比增長9.71%,其中生產硫酸法鈦白粉68.04萬噸,同比增長5.31%,氯化法鈦白粉30.94萬噸,同比增長20.81%;共銷售鈦白粉92.77萬噸,同比增長5.68%,其中,國內銷量占比49.85%,國際銷量占比50.15%,銷售硫酸法鈦白粉65.20同比增加4.96%,銷售氯化法鈦白粉27.57萬噸,同比增長7.44%。
海綿鈦產銷情況:2022年公司生產海綿鈦3.81萬噸,同比增長156.47%,銷售海綿鈦3.66萬噸,同比增長161.68%。其他產品情況:生產鐵精礦373.22萬噸,同比減少12.21%,銷售鐵精礦436.67萬噸,同比增長51.61%;生產鈦精礦116.89萬噸,同比增長16.20%,全部內部使用,有效保障了公司原料供應。
主要產品的產能情況
2、鈦金屬業務正式崛起,海綿鈦產能全球前列
本報告期,公司海綿鈦產能達到5萬噸/年,躍居全球前列,公司海綿鈦產銷創新高。公司于2019年通過收購新立鈦業進入鈦金屬行業,依托公司已有的高鈦渣、熔鹽氯化及大型沸騰氯化技術,用不到三年的時間通過收購、技改、擴建將海綿鈦產能從1萬噸/年提高到5萬噸/年,同時具備轉子級海綿鈦的生產能力。
3、轉型及產業創新,新能源產業全面突破
借鑒鈦白產業成功經驗,將全產業鏈和一體化貫穿在鋰電材料項目之中,形成鈦產業與鋰電產業耦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是兩個產業高效融合的典范。
本報告期,公司鋰電新能源材料磷酸鐵、磷酸鐵鋰、石墨負極生產線均已建成投產,產品已經形成正常銷售,產能利用率逐漸提升。目前公司具有磷酸鐵產能10萬噸/年,磷酸鐵鋰5萬噸/年,石墨負極2.5萬噸/年(含石墨化),石墨化5萬噸/年。報告期內,公司生產磷酸鐵2.6萬噸,銷售磷酸鐵2.04萬噸;生產磷酸鐵鋰5,406噸,銷售磷酸鐵鋰4,472噸;生產負極產品11,728噸,銷售負極產品10,019噸。
硫氯耦合綠色經濟模式
該模式使生產過程中的廢副產品得以循環利用,在減少廢棄物排放的同時供應原材料,降低公司環保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圖為硫氯耦合工藝,該技術可以利用硫酸法鈦白粉工藝中產生的廢酸生產合成金紅石,作為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的原料;利用生產合成金紅石過程中的副產品硫酸亞鐵生產磷酸鐵等產品。
結語
在鈦產業領域,現已形成鈦白粉151萬噸/年,海綿鈦5萬噸/年的產能,雙雙位居全球第一。
據統計,公司于2022年底按產能計是全球最大的鈦白粉生產商。公司是鈦白粉行業為數不多的同時具有硫酸法工藝和氯化法工藝的鈦白粉供應商。按照產能計,公司是全球最大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商,全球第三大、中國第一大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商。公司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生產基地是全球單一廠區產能最大的鈦白粉生產基地,鈦白粉年產能65萬噸,同時具備以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生產工藝生產鈦白粉的能力。
參考來源:龍佰集團2022年年度報告、龍佰集團2023年一季度季報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