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稀土資源的基本概況
我國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是世界第一稀土資源大國,稀土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近58%,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稀土資源分布廣泛,在19個省市自治區都發現有稀土礦藏,而且礦物品種齊全。我國主要稀土礦有白云鄂博稀土礦、山東微山稀土礦、四川冕寧稀土礦、江西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湖南褐釔鈮礦和漫長海岸線上的海濱砂礦等,其中白云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山,稀土儲量幾乎占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輕稀土為主),而且稀土與鐵礦資源共生,可以隨鐵礦石開采綜合回收利用,生產成本低,市場競爭力強。
我國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廣西等省、區,蘊藏著我國特有的、極為豐富的離子型稀土礦,富含的釔、鋱等中重稀土儲量占世界50%以上。四川涼山州和山東微山地區蘊藏著優質氟碳鈰鑭型輕稀土礦,廣東和臺灣沿海有豐富的獨居石型稀土礦。
我國稀土產量自1988年以來均居世界首位,多年來產品產量和供應量達到世界總量的80%以上,是世界稀土第一出口大國,稀土產品出口外銷無疑對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十分重要。2005年我國稀土分離能力已經達到15萬噸,稀土礦產品產量為11.9萬噸,有2/3稀土產品出口國外,占世界市場90%以上的銷售份額。雖然我國是稀土產量大國和出口大國,但稀土開發應用方面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二、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稀土產業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已確立了在世界上稀土生產規模和生產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和稀土消費量第一的地位,稀土成為我國的優勢產業之一,但是,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存在不少問題。
1. 稀土資源流失嚴重
由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稀土價格比較高,我國很多地方爭相建立稀土企業,多數稀土企業無證開采、越界開采、過量開采、稀土分離冶煉低水平重復建設、亂采濫挖和放棄貧礦開采富礦等現象十分嚴重,造成我國稀土資源開發過程中很大的稀土資源流失。稀土資源大量出口也是造成我國稀土資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005年我國產稀土礦產品產量為11.9萬噸,同比增長21%,已占世界總產量的96%以上。外國企業改變直接進口我國稀土產品的方式,近年來大規模來我國投資設廠,僅包頭市已有外國稀土企業10多家,其中不少企業收購稀土原料或初級產品后,稍做加工便運往國外,這種投資實質是新形式變相掠奪我國稀土原料。如果按照目前我國稀土企業的開采水平和每年出口規模,再過幾十年,我國將從稀土資源大國變成稀土資源進口國,所以對稀土資源進行保護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2. 稀土產品檔次低
由于我國稀土產業在產品深加工和后處理工藝上的不足,綜合研發能力、產品性能和技術含量偏低的狀況,并且一些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轉化相對困難,使得我國產品在性能方面、產品檔次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場,很少能夠滿足高端市場的差異化需求。這與中國稀土的產業化能力、產品質量、市場信息獲取能力均存在一定的關系。對于稀土的細分市場,我國產品主要集中于中低檔市場的需求,而對于高科技產品的高端細分市場,我國的產品在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上都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在高純度方面達不到要求,其各項物理、化學特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3. 稀土技術研究不足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類產品的出口國,卻不是世界的稀土技術大國,稀土科研與應用推廣整體上仍大大落后于美國、日本、歐洲甚至韓國,呈現“稀土大國,科研弱國,技術受制”的尷尬局面。目前我國稀土企業申請發明專利的總量還趕不上國外一個大公司。國外專利技術大都與電子信息產業關系密切的稀土功能材料有關,而且國外企業采取附帶開發的方式,用其稀土技術專利對我國進行覆蓋,給我國稀土產業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帶來很大阻力。這種情況下,因為缺乏稀土應用的技術專利,我國許多稀土產品很難提高技術含量,稀土應用受到很大約束。
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面臨兩種極為不利局面:一方面,美國、日本、歐洲國家,甚至一些根本不產稀土的國家,卻擁有很多稀土專利,這些專利禁止我國企業使用。稀土應用技術有價無市成為我國發展稀土產業的嚴重障礙。另一方面,國外稀土生產企業采購我國稀土初級產品時,以一單發多家的形式誘導我國稀土供應商相互壓價,而國內的稀土企業由于缺乏出口價格的戰略互動,導致稀土價格一降再降。
4. 稀土產業發展失控
我國稀土產品有2/3出口國外,占世界市場90%以上的銷售份額,但是我國在國際稀土價格方面缺乏主導權。經過40余年的努力,主要是近10年的市場化發展,我國稀土工業的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都產生了質的飛躍。2003年稀土礦產品產量達8.25萬噸,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7.8萬噸,產品產量和供應量達到世界總量的80%以上,高技術、高純度產品比重又很大提高,其中高純產品與稀土總量之比超過65%。但是我國稀土應用還有很大潛力挖掘,如2005年中國稀土應用量才達到5.19萬噸,占全球稀土應用量的41%。
在出口方面,由于稀土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造成稀土產業全面虧損,給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帶來很大隱患。產品出口量增加了,出口產品質量提高了,但出口金額卻在下降。按照國際定價慣例,一個企業或者國家如果擁有某類產品的一半市場份額,就應該有市場價格的決定權。我國稀土產品占到世界市場份額高達80%以上,但國際市場稀土價格完全不受我國主導,而是受制于國外市場控制,結果形成對我國稀土發展的不利國際環境。因此,國家應進行有效的宏觀引導,調整稀土產業政策,發揮國家物資儲備收儲功能,使我國稀土產業發展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三、國家物資儲備發展稀土儲備的意義
1. 擴大國家物資儲備的影響
國家物資儲備關系到國防和經濟安全,關系到國家的長遠利益和整體經濟的平穩運轉。國家物資儲備進行必要的稀土儲備,擴大儲備的業務量,擴大物資儲備的規模和影響,有利于正面宣傳物資儲備的作用,增強物資儲備參與宏觀調控的能力。因此,我國物資儲備可利用自身的倉儲優勢,支持我國稀土產業發展,保護我國優勢礦產資源。
2. 增強國家物資儲備的宏觀調控能力
國際上整個稀土產業規模比較小,每年交易量9萬噸。當國際稀土價格較低時,進行保護收儲,保護國家的稀土資源大量低價外流,維護我國企業和國家的經濟利益。當國際稀土價格符合我國企業和國家利益,國家物資儲備可以把儲備稀土逐漸投放市場,既能實現稀土儲備的輪換,又能實現稀土儲備的經濟儲備特征,為國家和人民帶來正常的利益。這樣,可以提高我國在世界稀土產業中的控制權和定價權,發揮我國優勢稀土資源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優勢,增強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和綜合國力。
3. 應對國外稀土儲備擴大的影響
稀土被稱為“工業的味精”,稀土用于石油工業,可提高原油處理量和汽油產出率;稀土用于鋼鐵工業,可改善鑄鐵的性能,提高鋼的機械加工性能;稀土在液晶彩電、等離子彩電、智能移動電話、數碼相機、掌上電腦等電子信息產業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稀土在軍用激光器和軍用激光波段等軍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發達國家采取保護資源保護戰略和價格戰略,大量廉價進口我國的稀土產品。鑒于我國稀土資源的不斷減少,建立國家稀土儲備,保護稀土資源是很有必要的。
四、國家物資儲備促進稀土產業發展的對策
1. 發揮儲備優勢,促進稀土產業整合
目前我國稀土企業約有100多家,大型企業少,而中小型企多,中小企業的生產能力只有幾百噸或幾十噸,尤其是南方幾省的稀土企業。同時我國稀土企業由于部門和地方利益分割,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造成稀土資源利用率低,技術含量低,礦山開采總量失控,使得企業之間相互低價競銷,從而造成自然資源和社會結構性浪費。當前稀土產業的整體狀況是核心競爭力不強,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與國外同行業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缺乏世界級大企業,很難做到與國際巨頭在技術、規模等方面相競爭。如目前世界上90%的彩電粉原材料都依賴中國的稀土產品,但是日本和美國加工成彩電粉后再高價賣給我國,從而給我國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2005年世界稀土消費量12.9萬噸,總值11.8億美元。我國作為世界稀土第一大國,又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完全有能力通過國家儲備進行保護我國的稀土資源。我國稀土產業應以現有的大型稀土企業為基礎,加強這些優勢企業間的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理順產權關系,集約高效利用資源,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提高稀土產業精加工能力,提升稀土產品價值。同時,通過國家物資儲備對剩余產能和低級產品的收購儲備,控制出口產品數量,以采礦權入股或轉讓方式組建我國大型稀土集團公司,培養發展幾個世界級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整合我國的稀土產業發展,進而提高企業技術水平、企業集中度和產品檔次,掌握我國稀土產品出口的主動權,增強我國稀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 利用儲備資源,促進組建“稀土歐佩克”
隨著國外稀土勘探獲得進展和我國稀土大量開發,我國稀土儲量所占比例不斷下降。根據美國礦務部1998年統計,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球稀土資源的80%左右,具有絕對的資源優勢。但是2005年美國礦務部統計,全球已勘察可供開采稀土礦藏儲量1.54億噸(REO),其中8900萬噸(REO)在中國,占全球儲量的58%,這些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稀土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按照中國稀土學會提供數據顯示,世界累計探明稀土工業儲量約1億噸,我國已探明的稀土資源儲量為5200萬噸,我國稀土儲量已從7000多萬噸下降為5200萬噸左右,仍居世界首位,但比重已從70%左右降至近58%。與我國大量開采稀土形成鮮明對比,國外稀土生產大國都在采取各種方式儲備稀土資源,如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稀土儲量大國,但把國內最大的芒廷帕斯稀土礦封存起來,轉而每年從我國進口大量的稀土產品。
由此可見,我國必須盡快完善稀土資源保護與開發制度,做好整合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促進建立世界稀土歐佩克,利用國際力量保護我國稀土資源。同時聯合主要稀土出口大國如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共同影響國際稀土產品的出口價格。我國應利用儲備資源,首先收儲國內的部分稀土產品,控制稀土出口量,促進組建世界稀土輸出國組織聯盟,聯合國際上出口國共同保護稀土資源,減小我國在世界稀土市場采取措施的阻力,增強我國對世界稀土價格控制效果,更好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提高了我國稀土產業的影響力。
3. 利用外匯資金,加大儲備稀土資源
我國擁有如此充足的外匯儲備,可利用我國的部分外匯資金進行收儲國內稀土產品,儲備國內稀土礦藏,鼓勵稀土企業和研究院大力投入技術研發,提升我國稀土產品的技術含量,支持稀土產業發展。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寬我國大量外匯資源的投資渠道,實現“藏匯于民,藏匯于企”,充分利用我國外匯資源,達到保值增值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擴大我國保護礦產資源的資金規模,使國家儲備及時有效保護國家的稀土資源。
4. 國家儲備聯合有關部門,促進稀土產業發展
為了充分利用我國稀土資源的優勢,國家相關宏觀調控部門應形成合力,促進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首先,要做好稀土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積極促進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整合,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稀土應用研究,使我國稀土產業向大規模、高技術的稀土大國發展。其次,我國商務部制定稀土產業出口政策,適度控制稀土出口企業的數量和稀土產品出口規模,做好調節稀土產品的出口價格,使我國稀土產業能夠健康快速發展。第三,國家相關部門要實施整體宏觀調控方案,及時收購儲備我國稀土企業的部分產品,配合發改委稀土辦和商務部出口政策,共同規劃調控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國家物資儲備局收儲稀土產品是各種政策發揮功能的關鍵環節,對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成功起著關鍵作用。最后,我國應盡快把稀土列為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目錄,建立儲備保護稀土資源的法律制度,這樣既對國家物資儲備收儲稀土產品提供法律依據,又對稀土產業長遠發展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