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300首小学,一杆大枪草一家三娘的故事,男人的坤坤升到女人的坤坤,国产处破苞无码精品网站下载

【原創】鋰電池產業瞭望|二十大產業“重鎮”,誰是最出彩的城市玩家?


來源:中國粉體網   文正

[導讀]  二十大鋰電產業“重鎮”,誰是最出彩的城市玩家?

中國粉體網訊  鋰電是新能源產業重要技術之一,在我國實現了快速推廣與應用,國內鋰電產業發展迅速。


十年以前,國內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產業漸漸起步,彼時我國的鋰電產業鏈很多環節并不健全,很多材料、設備等還依賴進口,整個鋰電產業鏈的產值僅在百億區間。


十年后的今天,鋰電產業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電池、材料、裝備等上市企業業績數據顯示,國內鋰電企業產值已突破萬億元。上市公司市值方面,我國鋰電產業市值已經超過兩萬億元。目前,我國已形成從材料研發、電池生產、回收利用到設備支撐的全球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體系。十多年的時間,鋰電產業由弱變強。


在汽車產業電動化變革,能源結構由化石能源向清潔、可持續能源轉變的驅動下,鋰電賽道持續火熱。面對鋰電產業的熱潮,各地都想趕上產業的風口,積極布局鋰電產業,獲取產業紅利。產業的迅速發展造就了多個鋰電產業特色城市,這些地方有著各自的條件支撐,有的富集礦產資源,有的具有區位優勢,有的背靠產業鏈龍頭企業……下面我們梳理一下鋰電產業有哪些“重鎮”,看一看誰是鋰電賽道最出彩的城市玩家?


圖源:pixabay


全國鋰電產業“重鎮”有四川宜賓、四川遂寧、江西宜春、江西新余、福建寧德、江蘇常州、湖北宜昌、湖北荊門、安徽合肥、湖南長沙、貴州貴陽、青海西寧、山東棗莊、廣東梅州、廣東江門、河南新鄉、河南駐馬店、云南昆明、云南玉溪、云南曲靖等。




鋰電產業“重鎮”最新發展概況


宜賓——動力電池之都


提到宜賓,很多人會首先想到“中國酒都”,4000多年的釀酒史,孕育了名滿天下的“五糧液”,它同時還是“長江首城”“中華竹都”,如今這座城市展露了新的“野心”——打造“動力電池之都”新名片,構建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新崛起的“動力電池之都”宜賓,動力電池產業近年來實現“從無到有”,在巨頭寧德時代的布局下提速發展。2019年,寧德時代新制造基地——四川時代落戶宜賓,這讓宜賓鋰電產業集群進入“從0到1”的階段!皩幫酢钡牡絹硎沟卯a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始加速布局宜賓。目前,宜賓作為四川萬億級動力電池產業核心區、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動力電池產業集聚了從電芯到正負極材料、隔膜等全產業鏈90個項目,投資超2100億元,建成動力電池產能150GWh。2022年,宜賓產銷動力電池72GWh、占全國15.5%,實現動力電池產業工業產值889億元,同比增長4.54倍。2023年1-2月,宜賓動力電池產業實現產值117億元,同比增長45%。宜賓力爭2023年動力電池產業產值突破1600億元。


遂寧——鋰電之都


近年來,遂寧圍繞“建設成渝中部現代化建設示范市和鋰電之都”的發展定位,大力建設“鋰電之都”。遂寧擁有全球最大的磷酸鐵鋰生產基地。2022年鋰電產業增加值增速超300%、實現營收超500億元,在四川省鋰電產業規模中占比超20%。遂寧形成從鋰資源開發、鋰材料生產到鋰電池生產、梯次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2022年,遂寧鋰電產業被納入四川省首批4個特色優勢產業試點名單,被工信部認定為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企業方面,規模以上鋰電企業產值突破580億元,培育百億企業2戶,促成天齊鋰業港股成功上市,產值突破100億,四川裕能成為全市首家產值突破200億元企業。目前遂寧已經匯聚包括14家上市公司投資在內的各類鋰電項目60余個、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宜春——亞洲鋰都


宜春鋰礦資源豐富,截至目前,宜春共探明氧化鋰資源量約900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約2200萬噸,擁有超20個鋰云母礦,擁有亞洲最大的鋰云母礦山宜春鉭鈮礦,整體鋰云母儲能占到全國的40%左右。宜春憑借豐富的鋰礦資源打出“亞洲鋰都”口號,構建“鋰電資源-鋰電材料-動力電池-電動汽車”新能源全綠色產業發展體系。


早在2009年,宜春已制定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十年規劃,首次提出打造“亞洲鋰都”的目標。此后,宜春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從項目招引、龍頭企業培育、人才引進、技術創新、配套服務等方面對鋰電企業予以扶持。


目前,宜春成功引進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贛鋒鋰業、欣旺達等頭部企業,科力遠、富臨精工、璞泰來、明冠新材等上市企業。2022年宜春鋰電產業實現營收1117億元,同比增長149.8%


新余——全球最大鋰鹽加工基地之一


近年來,新余先后出臺并實施“三年倍增計劃”“鋰電三十條”“鋰電人才十六條”等利好政策,打造全球鋰電高地。新余以鋰鹽開發利用為特色,鋰鹽年產能達22.9萬噸,產量近20萬噸,占全國產量近30%;鋰電池年產能15.4GWh,產量10.4GWh,新余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鋰鹽加工基地之一,還是國內重要的鋰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基地。


2022年,新余鋰電產業實現營收527.3億元、增長258.6%,2023年將沖擊千億營收規模;出口額同比增長超4倍,躍居全市第一大外貿產業,其中氫氧化鋰出口6.19萬噸,居全國第一,占國際市場份額超五成,鋰電池出口量也實現連年翻番,突破4億元。贛鋒鋰業、東鵬新材掌控已探明全球鋰礦資源儲量的37.7%,折碳酸鋰當量約4950萬噸。2022年新余16個鋰電重點項目,總投資119.7億元,完成投資45.2億元,超計劃完成127%。


寧德——全球最大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


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以寧德時代和寧德新能源為龍頭,歷經十年發展,已經形成“核心材料-設備制造-電池生產制造-生產性服務業-汽車生產鋰電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集群生態。


2011年寧德時代落戶寧德,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形成覆蓋核心材料、電池構件、智能制造裝備等三大類配套項目以及服務型制造等產業延伸新業態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已建成投產和在建電池總產能合計330GWh,成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


截至2022年底,寧德已有鋰電新能源上下游企業80多家,產品涵蓋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及電池結構件、原材料等配套材料和智能裝備。2022年,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產值達2758億元,動力電池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常州——新能源之都


常州遠離礦產資源,本身并不具備鋰電產業上游的比較優勢,因此,瞄準鋰電產業中游——動力電池,以溧陽和金壇為抓手,圍繞引入的3大龍頭企業進行布局。常州以動力電池作為起點,實施“延鏈、補鏈、強鏈”戰略,逐漸形成了產業閉環。目前,常州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居全國首位。


2022年常州完成動力電池規上企業產值1703億元,動力電池產量108.5GWh,全國排名前二。以寧德時代、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當升科技(常州)、貝特瑞(江蘇)、常州星源、江蘇科達利、海目星(江蘇)、捷佳創為代表的企業,有力支撐了常州動力電池產業躍升,成為長三角鋰電池產業鏈最全、最長的地區之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常州擁有比亞迪、理想等新能源整車龍頭,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宜昌——清潔能源之都


宜昌是連接中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常被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稱謂。宜昌具備豐富的礦產、內陸港口、清潔能源等資源優勢。


宜昌提出打造清潔能源之都的目標,力爭2025年清潔能源產業規模達到700億元。在方向上,重點發展鋰電產業,延伸發展光伏產業,超前布局氫能產業。從2021年開始,宜昌新能源電池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一批新能源企業紛紛在宜昌展開布局。2021年12月,寧德時代落子宜昌,投資320億元的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開工。此后,宜昌又先后落地楚能新能源鋰電池智能制造項目、欣旺達東風宜昌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等。其中,楚能項目總投資600億元,成為宜昌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目前,宜昌聚集了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打造世界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和核心基地的基本條件。預計到2025年,宜昌磷酸鐵鋰電池產能將達到200GWh。


荊門——華中鋰電之都


荊門近年來搶抓新能源產業風口,鋰電產業爆發式增長,“華中鋰電之都”正在崛起。2022年,荊門高新區新能源產業總產值435億元,成為華中地區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基地。


2012年,億緯鋰能落戶荊門。荊門依托龍頭企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形成產業集聚發展優勢,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目前,荊門市高新區已集聚新宙邦、格林美、華工科技、埃斯頓、中澤精密、本征方程、金楊股份、均瑞新能源、好電科技等鋰電相關企業23家,其中上市公司8家。電池五大核心部件,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結構件、電解液,在荊門高新區均有布局,從基礎原材料、關鍵部件,到電芯制造、廢舊電池回收,涵蓋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鏈在產業園區內形成!笆奈濉蹦,荊門市高新區將力爭實現新能源產業年產值超過1500億元。


合肥——新能源汽車之都


安徽省從2009年開始發展新能源汽車,2012年,安徽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將安徽建設成為核心競爭力強、配套完善、推廣應用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強省。


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合肥發展迅猛。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非常齊全,截至2022年12月,合肥共有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300多家,擁有江淮、蔚來、大眾安徽、比亞迪、長安、安凱等6家整車企業。同時,合肥積極打造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鏈,聚集了中創新航、華霆動力、國軒高科、巨一動力、科大訊飛、四維圖新、科大國創、佳通,馬牌等一批龍頭企業,覆蓋乘用車、客車、貨車、環衛車等車型以及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合肥大力發展動力電池制造項目,培養和引進一批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不斷提升電池產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產能需求。據統計,安徽鋰電池產業基地64個,其中合肥22個。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合肥鋰離子電池產量2508.27萬只,同比增長36.1%。


長沙——“2022年新型儲能十大城市”榜首


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旗下的賽迪顧問評選出新型儲能十大城市及十大園區,其中,長沙市榮登“2022年新型儲能十大城市”榜首。


據不完全統計,湖南鋰電池產業基地52個,其中長沙鋰電池基地達26個。2022年,長沙儲能材料產業的總產值首次突破了1000億元。目前,長沙儲能材料產業已形成完整的鋰電池產業鏈,包括前驅體、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匣缽、電芯、電池包PACK與制造、分布式儲能以及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等一系列環節。產業鏈內企業聚集在長沙,占湖南省總量的70%。長沙已有約150家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擁有98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湖南中偉新能源三元前驅體市場占有率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了26%,并且一直保持著行業第一的市場占有率。此外,邦普循環、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巴斯夫杉杉、中科星城、鵬博新材、五創循環、法恩萊特以及邦盛這8家企業已被寧鄉市列入“雙十工程”百億企業培育名單。除此之外,長沙還擁有多個鋰電池產業項目在建。


貴陽——建設“電動貴陽”


貴州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多家新能源、新材料行業知名企業落戶貴州。貴陽以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大電池制造龍頭企業為引領,加快構建新能源電池制造及其配套產業集群。


依托貴安新區的項目集群,寧德(貴州)時代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比亞迪10GWh動力電池、中科電氣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貴安新區奇瑞(貴州)產業基地等新能源企業項目接連落地形成發展新能源合力。豐富的磷礦資源、鋁等資源,使貴陽貴安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具備天然優勢。另外,在開陽縣的安達科技生產線,主要生產磷酸鐵鋰產品。作為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上游企業,安達科技與下游形成耦合之勢。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廠商落戶貴安,讓安達科技以最短距離觸達市場。


2022年,貴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磷化工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19.6%,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增速達166.5%


西寧——西陲古城打造千億鋰電產業集群


青海鋰資源豐富,全省儲量1724萬噸,占全國的83%、全球的60%以上,這為西寧發展鋰電產業提供了機遇。西寧開發區已初步形成“鹽湖提鋰-電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制造”等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鋰電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西寧聚集了時代新能源、比亞迪、泰豐先行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構建了覆蓋正負極材料、隔膜、銅箔、鋁箔及車用儲能電池制造的完整鋰電全產業鏈,千億鋰電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目前,西寧已形成正極材料2.3萬噸、電池32.5吉瓦時、電解銅箔5萬噸、隔膜1.5億平方米、殼體3500萬套的產能規模。


棗莊——北方鋰電之都


因煤而興的棗莊位于山東的“南大門”。隨著煤炭資源日益枯竭,棗莊瞄準鋰電產業基礎優勢和市場前景,超前布局鋰電產業,成為全國較早發展鋰電產業的城市之一!鞍倌昝撼恰闭谙颉氨狈戒嚩肌鞭D變。


目前,棗莊鋰電產業已經形成從鋰礦開采加工,到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關鍵材料及電池制造、檢驗檢測、終端應用及拆解回收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條。全市鋰電企業突破100家,產品種類達到300多個,產能實現正極材料10萬噸、負極材料4萬噸、電解液13萬噸、隔膜16億平米、電芯10GWh、拆解1萬噸。2021年以來,先后成功招引一大批頭部企業落戶棗莊,包括欣旺達、創普斯、科達利、龍電華鑫等。2022年棗莊鋰電產業產值和項目年度投資雙雙過百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8.96%。


江門——電池王國


在傳統的鎳鋅電池產業,江門曾是全國電池生產重鎮,在上個世紀素有“電池王國”美譽。目前,江門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動力電池制造項目,打造廣東汽車產業重要制造基地。


江門已發展成為廣東省新能源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基本形成覆蓋“新能源電池原材料、電芯制造及PACK成組、電池生產裝備及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及生產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擁有中創新航、海目星、力源電子、優美科長信、芳源股份、科恒股份、道氏技術等一批知名企業。


2022年,江門全市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實現工業產值229.56億元,產業鏈增加值增長13.6%。今年開年,產業鏈繼續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截至2022年底,江門聚集400多家新能源電池及相關企業,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企業數量同比增長約2倍左右。


梅州——中國銅箔之都


梅州被譽為“中國銅箔之都”。上世紀90年代,第一條銅箔生產線落戶梅州。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爆發期,動力電池企業對鋰電銅箔需求激增,梅州在原有電子電路銅箔產能基礎上,大力發展出鋰電銅箔的新產能,由此切入到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快車道。


2020年至2022年,梅州市銅箔年產能從4.9萬噸上升至10萬噸,三年實現翻倍增長。梅州占全國電解銅箔產能的比例也從7.36%攀升至11%。據統計,2020年至今,梅州共實施8個計劃總投資220多億元的銅箔項目,其中3個項目投產,累計新增產能5.1萬噸,預計全部項目建成后,梅州銅箔年產能將達到30多萬噸。


梅州以現有產業為基礎,積極培育發展銅箔產業鏈下游產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儲能設備、高端印制電路板等產業,推動產業集聚,支持企業成為大型電子信息鏈主企業的配套商、供應商,把梅州制造深度嵌入粵港澳灣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實現掛鏈融灣發展。


河南新鄉——中國電池工業之都


河南新鄉,被譽為“中國電池工業之都”。河南省第一家電池企業——新鄉電池廠、全國第一家以生產二次電池為主的企業——國營755廠,都誕生于此。2013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電池工業協會正式授予新鄉市“中國電池工業之都”牌匾。新鄉成為全國電池行業第一個獲得“電池之都”稱號的城市。


目前,新鄉市擁有電池及電池材料相關企業300余家,相關從業人員5萬多人。電池產品涵蓋各類新型動力二次電池,擁有六大系列近千種型號電池產品和20多個系列的電池原材料、零配件。在鋰離子電池、鎳基電池、鎳氫電池材料以及鋰離子電池材料等領域優勢明顯。位于新鄉電源產業開發區的天力鋰能便是新鄉鋰電領域的代表性企業。此外,中電科二十二所、河南電池研究院、國家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產學研機構也匯聚在新鄉。


河南駐馬店——建設500億級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


目前,駐馬店已形成了以鋰電產業為核心,與風光電、儲能等產業共同形成新型能源體系的供給端、生產端、調節端、應用端,形成四位一體新能源產業閉環協同發展趨勢,努力打造500億級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駐馬店新能源電池產業形成以鵬輝電源、惠強新能源為龍頭的雙強引領、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鵬輝2022年度戶用儲能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二,惠強鋰電池隔膜干法生產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廣鵬電池、榮盛包裝等配套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佳銳斯電子、萬鋰新能源等一批消費鋰電企業不斷擴能增產。


目前,駐馬店發現的礦種有54種,查明儲量礦種15種,其中硅、鉬、石墨等礦產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為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截至目前,駐馬店已投產鋰電池及電池產業鏈企業13家,總產值53.12億元,同比增長104.5%;營收52.95億元,同比增長87.7%


云南昆明——“春城”的千億產值目標


昆明氣候溫和,四季如春,被稱為“春城”。據不完全統計,云南鋰電產業基地20個,其中昆明5個,曲靖5個,玉溪5個。昆明發布《昆明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計劃打造國家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和云南新能源電池產業聚集核心區,到2024年新能源電池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形成不少于100萬噸正極材料、40萬噸負極材料、5億平方米電池隔膜、5萬噸電解液、5萬噸銅箔、5萬噸鋁箔、40GWh電池的產業規模。大力發展動力電池和消費電池,重點發展儲能電池;加快推動石墨、氧化亞硅、電解液、隔膜、銅箔、鋁箔等材料布局。目前,湖南裕能、杉杉股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新能源電池項目相繼在云南安寧產業園區簽約、建設、投產。


云南玉溪——“云煙之鄉”的“鋰”想


玉溪被稱為“云煙之鄉”,這里的煙葉質量上乘!霸茻熤l”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鋰電產業。依托豐富的鋰、鎳資源等礦產資源,玉溪先后布局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及電池等生產項目,形成一條完整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2022年以來,玉溪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共簽約企業8戶,項目12個,計劃總投資645億元,其中已開工建設項目6個。目前落地的6個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產值可達892億元。力爭通過3個五年規劃時間,構建“鋰電材料-鋰電池制造-鋰電池檢測-鋰電池梯次利用”的鋰電池全產業鏈聚集發展的現代產業集群體系,力爭到2025年鋰產業集群產值達1000億元,到2035年產業集群產值達2000億元以上。


云南曲靖——“云南咽喉”的“鋰”想


曲靖位于云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被稱為“云南咽喉”。目前,曲靖的新能源電池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已形成157.5萬噸正極材料、10萬噸負極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23GWh儲能動力電池、3GWh儲能電池等產業鏈布局,建成和在建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產值10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3年實現產值900億元以上,到“十四五”末,曲靖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達1600億元以上,使曲靖成為國內一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


參考來源:

厚積薄發宜賓“動力電池之都”的崛起之路.宜人宜賓

鋰電頭部企業緣何扎堆江西?.當代江西

遂寧:定位鋰電之都正在加快建設成渝中部現代化建設示范市.四川發布

解碼“中國銅箔之都”:梅州,站在產業變革的風口|中國新地鋰.財聯社

江蘇常州:“鋰電之都”是怎樣煉成的?.華高萊斯

宜賓VS常州,誰才是“動力電池之都”?.科創板日報

“電池王國”廣東江門再次狂飆:400多家企業聚集,54萬平米廠區拔地而起.界面新聞

三峽門戶宜昌:打造清潔能源之都,沖刺全國城市50強.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下游企業“隔墻供應”政府部門甘當“店小二”——荊門鋰電產業躍升記.經濟參考報

2023年安徽鋰電池產業分布情況:合肥產業基地最多.中商產業研究院

拼命追趕20年:中國電池產業已“多點開花”,做大做強.產業這條鏈兒

駐馬店:奮力打造500億級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駐馬店發布

一起了解云南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概況.云南省對外科技協會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文正)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推薦16

作者:文正

總閱讀量:4383048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網友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粉體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粉體大數據研究
  • 即時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圖片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宁市| 威信县| 屏山县| 东光县| 海原县| 嘉兴市| 宁阳县| 迁西县| 江西省| 高青县| 阳江市| 罗田县| 开化县| 香格里拉县| 玉龙| 广汉市| 抚顺市| 蒲城县| 乌兰察布市| 旅游| 营口市| 临潭县| 武功县| 镇平县| 荆州市| 高邮市| 竹北市| 连山| 南丹县| 章丘市| 河北区| 昌宁县| 海门市| 奈曼旗| 宜阳县| 旬阳县| 天水市| 花莲市| 西昌市| 琼结县|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