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時代長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經營范圍包含: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新材料技術研發;電子專用材料研發;電子專用材料制造;電子專用材料銷售等。該公司由寧德時代、深藍汽車、長安汽車共同持股。
(來源:企查查)
小編此前聽說過長安汽車要造電池,但是真當事實擺在面前時還是有點感慨。就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影》中,面對真相,飾演青萍的關曉彤怒吼到:那什么是真的?你說什么是真的?
(來源:電影截圖)
畢竟在不久前的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在演講中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為1000-1200GWh,目前行業產能規劃已經達到4800GWh。當前產能嚴重過剩,產業必將回歸到理性狀態。
(來源: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主辦方)
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制造環節最重要的供應鏈就是電池,電池也是占據整車成本當中最高比例的。如果電池供應出問題,勢必會影響產能進而影響銷售規劃。較大規模的汽車制造商都會選擇與寧德時代等大型電池供應商合作成立電池公司。
其實早在今年2月,長安汽車就曾發布公告稱,擬與長安新能源、寧德時代共同出資設立電池合資公司。
據了解,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在成立合資公司之前,就曾在整車、電池等方面進行過多次合作。比如,2021年5月,長安汽車聯手寧德時代與華為合作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維塔;今年5月,長安汽車在深交所互動平臺表示,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所成立的電芯合資公司,新公司主要從事動力電芯生產制造,年產能將達到25GWh,將在上半年內完成公司注冊落地,年內即可投產。此次雙方再次聯手,也是長安汽車加碼新能源尤其是電池領域的又一重要動作。
一邊喊著動力電池產能過剩,一邊我也造電池,究其原因,可以從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話中看出端倪。在2022年高工鋰電年會上,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預計最晚2024年全產業鏈都將出現產能過剩,而唯一不會出現過剩的質量上乘、成本低的電池產品。
一方面,動力電池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市場需求下降,采購成本會進一步降低。也就是說,動力電池占整車成本變得更低,對于整車企業來說,可以達到進一步降本、提升利潤的目的。不過,就目前來看,產能過剩并沒有以降價的形勢傳導到整車企業。
另外一方面,雖然動力電池產能布局過剩,但是現階段來說,動力電池產業并沒有發生結構性變化。存在很多結構性不合理的問題,高端電池的供應量不足,具備良好穩定性的低端電池不足,爛的很多,而且不能使用。
綜合來講,都說原材料成本降了,產能過剩了,但是對于車企來說,既沒有感受到采購成本的明顯下降,好電池仍然難求。
這也就不難理解長安汽車為何一邊喊著動力電池產能過剩,一邊也要造電池了。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寧德時代近年已與多家車企成立合資電池公司,但合作的項目并非都能順利進行。
本月初,廣汽集團公告稱,董事會通過了《關于廣汽時代清算注銷的議案》,同意由于市場環境變化及電池生產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按現行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對控股子公司電池系統公司進行清算注銷。
該公司由廣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廣汽埃安新能源和廣汽集團分別持股26%、25%,寧德時代持股49%。
參考資料:企查查、財聯社、蓋世汽車、澎湃新聞、快科技、品玩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長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