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納米級金屬粉材研發和制造商新川新材料于近日完成近億元 A+輪融資,本輪由戰略投資方日本稻畑產業株式會社(稻畑商社),以及財務投資方深圳星河資本、深圳中小擔創投、上海鑫同泉,派諾資本共同投資。WeVest 資本擔任公司長期獨家財務顧問。
新川新材料表示,本輪募集資金將用于加快國內和國際業務拓展,加速MLCC行業國產化布局,進一步提升新川的核心競爭力,力爭成為國際領先的MLCC粉材研發和制造商。
杭州新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端球形超細金屬粉末供應商。公司專業生產50-1000nm球形單質、合金粉末,年產150噸,主要應用于電子信息、航空航天以及能源醫藥領域。目前擁有5000平方的研發生產基地,完善的品質檢測中心。
2018年MLCC上下游產業鏈均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新川開始切入到MLCC金屬粉體制造領域,并為國內外的MLCC產業鏈企業開發納米級金屬粉體材料。
MLCC,全稱片式多層陶瓷電容,是由印好電極(內電極)的陶瓷介質膜片以錯位的方式疊合起來,經過一次性高溫燒結形成陶瓷芯片,并在芯片兩端封上金屬層(外電極),從而形成的一個類似獨石的結構體,其體積小、性能優異的特點,也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制造領域,被稱為“電子工業大米”。
MLCC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多層材料的疊加燒結,其性能優劣直接取決于介質層以及內外電極的材料的性能。隨著MLCC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所需的瓷粉、銅粉、鎳粉等上游核心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大。
新川創始人兼CEO謝上川表示,MLCC上游核心材料市場長期被外國廠商壟斷,國內的玩家并不多,具備一定國產替代能力的廠商更是鳳毛麟角,目前主要以生產陶瓷粉的國瓷材料、生產鎳粉的博遷新材料為代表,存在較大的市場空白。但是下游客戶對MLCC核心材料穩定性要求極高,測試周期通常長達3-5年,一旦通過產品測試,將形成較強客戶粘性,因此初創公司進入該領域的門檻極高。
“我們希望通過穩定的產品品質、更快的技術升級和服務,拓展頭部大客戶,搶占技術先機。”謝上川談到,如今中國粉體供應商的技術提升速度和成本優勢在國外市場有較大空間,新川不僅僅希望實現MLCC核心粉體材料的國產替代,更希望進一步出口到海外。
謝上川介紹,目前行業內主要的MLCC金屬粉體制備方法主要為蒸發冷凝工藝和化學氣相反應法,前者通過溫度場和壓力場的調節實現金屬粉末的蒸發,進而得到所需的金屬粉末,其工藝綠色環保安全;后者通過高溫氫氣還原鎳鹽,得到所需要的鎳粉,雖然工藝要求嚴格,危險系數較大,但是行業的早先標準就是依托此方法生產并實現的。目前相關企業的競爭焦點在于生產設備的自主化、粉體均勻性、生產能耗比以及分級精度等方面。新川自主研發的粉體生產設備在生產能耗比方面到行業領先水平。對比日本同行,新川的每單位產值將降低超20%的電能,對比國內頭部企業則可以降低超50%的電能。
談及粉體性能,謝上川表示新川產出的金屬粉體具備好的球形度,這使得粉體整體分散性較好;其次,通過特有的高速離心分級加工,新川產出的粉體大顆粒極少,粒徑一致性高,下游廠商在生產MLCC時可以疊加更多的層數,進而提高MLCC的電容量。另外這也可以幫助MLCC提高電壓上限,保證產品的高性能以及滿足市場更高端的粉體應用需求。
MLCC行業近年來不斷向著“小型化”、“高容化”方向發展。這是因為隨著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產品的迭代,終端需求對上游的電子元器件提出了體積更小,容量和性能更強的要求,這一要求也推動著上游原材料的更精細的發展。MLCC行業正在追求大顆粒更少,均勻性更高的金屬粉體,目前,新川已經實現了分級后150nm鎳成品粉的量產,以及120nm 鎳成品粉的開發,是目前唯一實現了200nm以下鎳成品粉突破的國產廠商。
企業合作方面,新川通過直銷和代理兩種方式展開銷售。謝上川稱,MLCC核心原材料的測試周期長達數年,客戶的長期合作需求較高,新川可通過提供靈活的服務,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性能定制化調整,以減短驗證周期。目前新川已經收獲多家國內和海外頭部MLCC廠商、漿料商的批量采購訂單,未來該公司將發力與村田、三星電機等企業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新川正在積極開拓日、韓等海外市場。謝上川表示,新川在2021年底通過200nm以下的高端鎳粉產品成功獲得多家國際頭部客戶的認可,開啟了新川的全球化市場布局。盡管日本同類競品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和本土優勢,但是新川具備的產品技術實力、價格優勢和服務模式的優勢,使該公司成功進入到日本頭部MLCC廠商供應體系。接下來,新川將通過直銷與經銷結合的模式,進一步開拓在日本、韓國等市場的業務規模。
產能方面,目前新川已經建設了多條批量化生產線,計劃在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月產32噸的目標,至2025年,新川的月產能將達到120噸。
談及公司未來發展規劃,謝上川提到:“新川將基于自身技術平臺的優勢,展開米字型的業務發散。目前我們還實現了納米級金屬粉在人造金剛石催化方面的商業化。未來,我們將緊跟國家能源戰略發展方向,將進一步開發可應用在光伏、氫能、動力電池等領域的綠色低碳粉末。”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空青)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