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截至8月31日,納入鋰電池板塊的95家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以此組成觀察樣本,可以清晰地看到終端需求不足所導致的企業層面營收增長放緩。
統計結果顯示,以上樣本公司半年報營收增速平均值為4.51%,2022年同期其增速平均值則高達98.25%。如果從增速中位數角度來看,營收層面更是出現了負增長。
增量難以為繼,存量爭奪就成了必然。同時,隨著供需關系的改變和行業話語權的轉移,產業鏈內部利潤從上游明顯向下游轉移。
僅從行業龍頭的角度進行觀察,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排名前三的企業依次為天齊鋰業、鹽湖股份和寧德時代。
今年上半年,盈利趨勢明顯改變,寧德時代凈利潤大增154%,同期成本優勢極為明顯的天齊鋰業、鹽湖股份盈利則分別下降40%左右。
這只是上半年鋰電業利潤再分配的一個縮影。
基礎原料“退潮”
農產品價格看供給,工業品價格要看需求。
本輪鋰電業的景氣周期,就是始于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新能源汽車放量,加之供給彈性不足,這也成為了前期拉動鋰價上漲的核心邏輯。
而進入2023年后,受到去年補貼政策引發的需求前置釋放、宏觀經濟變化和上半年消費淡季等多重因素影響,終端新能源汽車表現需求萎靡。
需求不足,攻守形式易主,議價權由上游向下游轉移,基礎原材料價格一路下跌。
僅以關注度最高的碳酸鋰為例,年初電池級產品均價每噸超過51萬元,4月末一度跌破18萬元。
另據采集價格統計可知,今年上半年國產99.5%碳酸鋰均價為32.9萬元/噸,較上年同期均價下降26.36%。
以上背景下,即便相關上市公司成本保持不變,盈利空間也會被明顯壓縮,相關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對此也有驗證。
贛鋒鋰業,上半年“鋰系列產品”毛利率大降44.25個百分點,至24.12%;盛新鋰能的鋰產品毛利率下降54.81個百分點,至19.43%;天華新能鋰電材料毛利率下降48.3個百分點,至30.5%。
截至目前,主營業務涉及鋰礦、鋰鹽,或者通過子公司確認投資收益的上市公司在19家左右。
以上公司,半年報扣非利潤實現增長的只有3家,而在去年同期扣非盈利增長的企業則多達15家。
相比之下,鈷價經過前期的劇烈波動后,上半年市場價格整體表現相對平靜,仍處下跌周期當中,但是由于2022年同期價格基數較高,相關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也較為一般。
以騰遠鈷業為例,該公司鈷產品收入占比近半,而在上半年公司收入減少33.79%,毛利率大幅減至2.92%,面臨虧損風險。
其他同業公司如寒銳鈷業,上半年鈷產品同樣面臨著利潤空間收窄,逼近盈虧平衡線的情況。
“今年以來的下跌,肯定是與下游需求有關。”對此某鈷業龍頭企業人士介紹稱,行業上下游博弈有所增強,電池企業也在觀察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就看上游企業誰先接受產品降價。
比如,以前下游需求旺盛時,下游客戶并不是特別關心長協價格,但是現在則會進行比價或者是尋找標的價格。
還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磷酸鐵鋰電池增長顯著高于三元電池,所以本輪景氣周期中鈷價也是先于鋰價下跌。
截至目前,長江有色鈷價已經降至25萬元/噸左右,重歸新能源汽車放量前期水平。
上述人士也指出,從長遠來說,我們還是要看到增量,增量就是新能源戰略下的全球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這個增量還是非常可觀,“基于這點,至少鈷價還是具備一定支撐。”
從以上樣本公司利潤率來看,至少也將迎來成本支撐。
中游材料增長乏力
四大主材,介于上游原料、下游電池環節之間。產業鏈內部所處的位置,使得該環節天生話語權較弱,很容易被兩頭擠壓。
去年部分正極材料企業毛利率一度達到20%左右,彼時有業內人士斷言,該毛利率水平難以延續。核心邏輯就是當時供需緊張,使得正極企業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
結果,一語成讖。
湖南裕能,國內磷酸鐵鋰龍頭,出貨量長期占據首位,相比于同業公司無論是產能規模,還是技術、成本優勢均十分突出。
然而,上半年該公司卻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當期,公司營業收入超過23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4.49%。反觀上半年磷酸鐵鋰銷量,則達到了21.6萬噸,同比增長達到89%,收入增速明顯小于產品銷量增速。
其中關鍵就是在產品價格的下跌。2022年上半年國產磷酸鐵鋰市場均價為15.5萬元/噸,今年上半年均價為11.29萬元/噸。整體價格走勢與碳酸鋰保持一致,去年12月創出高點后一路下跌至今年4月末。
這也使得公司收入端雖然保持增長,但是所產生的單位利潤明顯減少,當期公司磷酸鐵鋰毛利率也從18.8%降至9.5%,整體扣非利潤同步出現下降。
這非個例。其他磷酸鐵鋰頭部企業中,德方納米、萬潤新能同期盈利也出現大幅下降,其中萬潤新能于去年9月上市,今年上半年由盈利轉為虧損8.4億元,扣非后利潤降幅達277%。
實際上,鋰電材料環節存在諸多共性,過去兩年都處于產能擴張強周期,而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和成本的下降,產品價格已經很難回到2022年的高點。
負極材料價格降幅雖然不如正極材料明顯,但是利潤空間難免有所收窄,包括貝特瑞在內的8家負極企業半年報扣非利潤全部下降。
對此百川盈孚指出,“負極材料新建擴建產能進入釋放期,石墨化代加工費用持續下降,負極材料行業企業競爭加劇,中低端負極材料產品價格持續低位。”
另以杉杉股份為例,2022年末負極產能為20萬噸,而已經開始產能爬坡或者正在建設的產能則多達50萬噸。
雖然國內已經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下半年下游恢復預期較好,但是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也將成為行業盈利好轉的制約因素。至于其他鋰電材料,隔膜行業情況要優于電解液,后者整體處于收入略減、盈利大降減少的情況。
接下來,中游材料環節或將步入微利時代,即便是行業龍頭也只能通過產銷量的增長來對沖利潤率的降低。
下游龍頭毛利率升破20%
風水輪流轉。
隨著上游原料價格的走低,下游企業成本壓力得到極為明顯的緩解,寧德時代、比亞迪均是如此。
2022年上半年,“鋰業雙雄”合計利潤在175億元左右,天齊鋰業凈利潤更是突破100億元,同期寧德時代、比亞迪凈利潤分別為81.7億元和35.95億元。
今年上半年,形式逆轉,寧德時代、比亞迪盈利均超百億,寧德時代更是達到207億元,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盈利縮減至60億元左右。
比較下游龍頭企業財務數據,也可以尋找到一些共同點。
以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系統產品為例,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76.16%,營業成本增長65.13%,二者增速相差10個百分點。
比亞迪的“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上半年營收增長91.11%,營業成本增長81.15%,增速同樣相差10個百分點左右。
成本增速小于營收增速的差值部分,分別轉化成了上市公司的利潤。
上半年,兩家公司的主營產品毛利率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毛利率提升5.31個百分點,比亞迪上述汽車相關業務毛利率則提升4.36個百分點。
至此,上述主營業務毛利率已經升至20%以上。
還需要指出的是,寧德時代、比亞迪體量巨大,上半年合計營收逼近4500億元。
這意味著,公司主營業務每提升1個百分點,都可以換回可觀的利潤增量,更何況上半年利潤率普遍出現了4到5個百分點的增長,這也成為了拉動上半年盈利增長的主要力量。
除了上述動力電池相關的能源金屬、中間材料價格下降,上半年大宗原材料市場的系統性下滑,以及上市公司此前在資源端的布局也貢獻了一定助力。
“主要原材料包括鋼材、塑膠及其他金屬原材料,如鋰、銅等。”比亞迪半年報指出。
而就上半年價格來看,以上提及的原料價格均低于去年同期。寧德時代半年報披露的電池礦產資源業務,當前收入規模雖然還不足30億元,但是較去年同期也出現了近63%的增長。
如果從礦產資源開發,進而增加自身原料自給率的角度來看,寧德時代的成本仍然存在一定下行空間。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喬木)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