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固態電解質是全固態鋰電池區別于常規鋰電池的關鍵材料,具有低的可燃性、高的熱穩定性、無泄漏、低爆炸危險等優點,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電池安全性問題,同時,固態電解質由于優異的機械強度,較寬的電化學窗口,可以有效地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并抑制副反應,使得鋰金屬電池體系(包括Li-S, Li-O2電池等)得到長足的發展,發揮鋰金屬電池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優勢,是電動汽車和規模化儲能理想的化學電源。
隨著鋰電池基礎性技術研發水平的逐步提高,復合型固態電解質的作用得到了更高的重視,強化對固態電解質應用情況的關注,并制定復合型固態電解質的優化應用措施,是目前很多鋰電池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
粉體公開課平臺將于9月26號下午2點半舉辦“2023高性能固態電解質網絡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將著重探討目前固態電解質的研究現狀和進展。歡迎固態電池相關企業研發人員和高校師生共同探討學習。
報告題目:單鋰離子導電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設計
報告摘要:
傳統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較低的鋰離子遷移數(通常為0.2-0.4),導致高的濃差極化引發鋰枝晶的生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單鋰離子導電聚合物(SLCP)固態電解質應運而生。與常見的雙離子導電聚合物電解質不同,SLCP電解質是通過引入特殊基團,將陰離子束縛固定以限制其遷移,從而實現由鋰離子遷移為主的導電機制,其鋰離子遷移數通常高于0.5,理論上可以達到1。高的鋰離子遷移數會大幅度降低濃差極化,抑制鋰枝晶的生長,提升固態電池的充放電循環性能。報告總結了近年來SLCP固態電解質的設計策略;列舉了構建SLCP固態電解質的幾種陰離子結構基團及其優缺點;介紹了典型SLCP固態電解質的研發狀況,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最后對SLCP固態電解質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嘉賓介紹:
劉洪濤,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化學電源與材料研究所副所長,中南大學531第二層次人才。主要從事能源電化學技術和先進電池材料方面的基礎應用開發研究,主持和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湖南省科技計劃(重大、重點)、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等項目20余項,申請并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件,發表ESI科研論文200余篇。
歡迎掃碼預約或點擊下方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