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鈉電正極材料研發制造商SIMT鈉遠新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金覺資本、新投天使基金,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中試線建設,預計將于今年底建成投產。同時,鈉遠新材已開啟千噸線規劃布局,計劃于2024年投產。
SIMT鈉遠新材成立于2022年3月,專注于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擁有鈉離子正極材料研發制造,產線裝備設計,以及全電池電芯設計等能力。
鈉離子電池在正極材料上的選擇主要有三種路線,層狀氧化物、聚陰離子和普魯士藍類。鈉遠新材主要立足于層狀氧化物和聚陰離子材料進行開發,公司現擁有SIMT蘇州研發中心,SIMT無錫工程技術中心,南科大-鈉遠新材能源存儲與轉化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研發技術平臺,擁有博士、碩士以及技術專家數十人。此外,公司千噸級/萬噸級生產基地正在籌備中,投產后年銷額可達十億元以上。
自2021年以來,鋰離子電池的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也出現了劇烈的波動,鈉離子電池順勢站上舞臺。理論上,鈉電在材料成本上相較鋰電池可以下降30%-40%,成本優勢使其在下游的應用場景中具有更強的經濟性。因此,近兩年來,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迅速。
鈉遠新材CEO劉眾擎博士表示,鈉電爆發期可能在2025年左右到來,鈉電面對鋰電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從材料本身來說,鈉電可以摻雜更多樣化的元素,既可以走高容量路線,也可以走高穩定性路線,為鈉電的終端應用打開更豐富的市場。
但鈉電的開發同樣需要克服諸多困難,劉眾擎博士說,我們在研發過程中發現,鈉電正極材料也普遍存在容量較低、均值電壓較低、水痕,堿痕較高、產氣問題、循環較差、多段充放電曲線、品控困難等不少難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鈉遠新材在無錫新吳區組建了工程技術中心(涵蓋百噸級中試線)。據介紹,該中心可實現材料從前沿研發到量產開發的穩定過渡,同時中心配備的最新標準全自動化生產設備,實現從入料到出料的一體化連續式生產,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工藝穩定、產量充足的產品。
鈉遠新材目前已經有三款主要產品,分別為儲能型、動力型和容量型正極材料。
儲能型正極材料的單體能量目標為120-140Wh/kg,全電循環目標為4000圈。動力型正極材料的單體能量目標為160-180Wh/kg,全電循環目標為2000圈。容量型正極材料的單體能量目標為200Wh/kg,全電循環目標為1000-1500圈。
在客戶端,鈉遠新材已經完成數百公斤的送樣與協同開發,并開發鈉電下游客戶三十余家,客戶期望產品需求已達批次百公斤以上,部分達批次噸級。
此次融資交割完成,將幫助鈉遠新材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擴建產能,與下游客戶一起推進鈉離子電池的規模量產。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喬木)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