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我的鋼鐵網數據顯示,11月23日,電池級碳酸鋰(Li2CO3≥99.5%)最低報價為13.9萬元/噸,正式跌破14萬關卡,均價報14.1萬元/噸,較上一個交易日再度下滑3500元。
作為動力電池的核心原材料,“鋰”被譽為“白色石油”,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近一年來,受供求關系及產能影響,鋰價大起大落。
2022年11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高峰值曾達59萬元/噸,曾一度導致下游汽車廠商“無奈漲價”。
但是,隨著產能擴張和市場情緒降溫,碳酸鋰價格從今年初開始大幅下滑,二季度有所回溫后繼續下跌,一年內跌幅超75%,目前已跌至近兩年新低。
鋰價低位下行,反映到產業鏈上也不容樂觀。截至目前,四季度的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延續了三季度的下行趨勢,未來是否會繼續下跌、何時止跌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或將進一步影響相關企業利潤表現。
從短期來看,華泰期貨研報指出,期貨合約到期時間較長,預計短期內受到宏觀情緒及資金影響較大,除此之外,部分貿易商在庫存壓力之下,欲低價換量,報價大幅走低,但下游需求未見好轉,市場觀望情緒較濃,僅維持剛需少量采購,新單成交乏量。
從長期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于4月份的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合理的鋰價不能太低,如果太低,回收利用和鈉離子電池就沒有發展空間,每噸10萬-20萬元這個區間是相對合理的。”
議價話語權移向下游
當前國內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碳酸鋰需求相對疲軟,供應仍顯寬松。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動能和儲能電池合計產量為661Gwh,銷量為557.6Gwh;其中動力電池銷量為486Gwh,累計裝車量為294.9Gwh。市場普遍認為,未來幾年需求基本面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新能源汽車將維持在相對穩定的增速,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也將回歸正常。
在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中,新能源產業鏈上中下游公司的話語權也正發生改變。
上游材料廠商的議價權減弱,甚至計劃“減產保價”以保障利潤空間。據11月媒體報道,某江西云母提鋰龍頭計劃每月減少碳酸鋰產量1500噸左右,持續到12月底。市場認為,上游端的減產舉措或將對后續價格企穩有一定積極作用。
對動力電池廠商而言,此前一向“高傲”的寧德時代今年也向下游汽車廠商推出優惠政策,其2月推出“鋰礦返利”計劃,未來三年內,一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以20萬元/噸價格結算給汽車廠商。到了第三季度,寧德時代表示,受競爭壓力加大影響,在動力電池端對車企客戶已有一些返利安排。
對下游新能源汽車廠商而言,碳酸鋰價格下跌將減少造車成本,為汽車“價格戰”的加碼提供更多空間。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表示,碳酸鋰價格每變動10萬元每噸,會影響蔚來汽車約2個點的毛利率,若降到十幾萬元每噸的水平,可以(較此前)釋放8個點的毛利率。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也稱,碳酸鋰價格每降低10萬元/噸,電池的每度電成本將會下降50元,一個50kWh的電池包成本將下降2500元左右,“很多車企降價應該也考慮到了未來原材料價格還將繼續下跌”。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喬木)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