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回暖
從市場層面來說,MLCC市場有著明顯的強周期屬性,行業景氣度呈周期性循環,產品價格、需求以及產能隨之波動。在2022年,MLCC行業經歷了強烈的周期波動,進入了漫長的去庫存階段。到2023年,MLCC從行業周期底部開始緩慢地回升,各MLCC原廠的庫存也在慢慢回歸到健康的水位。直到2023年中,行業基本逐步回到了合理的供需交貨狀態。2023年下半年MLCC需求回暖,雖然傳統的MLCC旺季市場需求并沒有預期中那么高漲,不過好消息是下半年消費電子端MLCC重要的手機市場開始有了復蘇跡象,這無疑將拉動MLCC需求。
兩會聲音
全國兩會期間,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邱基華提出兩項建議。一是關于支持陶瓷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建議,陶瓷燃料電池能同時實現傳統化石能源和氫能的綠色低碳高效應用,可助力國家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二是關于支持先進陶瓷材料產業發展的建議,先進陶瓷材料關系到電子信息、通訊、汽車、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的產業安全和發展。對此,我們要加強技術研發攻關,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國家產業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更大貢獻。
供應鏈安全
2023年10月11日,日本政府在自民黨會議上公布尖端電子零部件作為“新指定物資候補”。計劃將先進電子元件以及鈾追加列入“特定重要物資”清單中,其中,考慮追加的先進電子元件為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目前我國的高端MLCC技術相對落后,仍然依賴進口,其它一些高端的陶瓷材料及設備也面臨相同的問題,這也提醒了我們:我國先進陶瓷產業仍面臨著嚴峻的供應鏈安全問題。
節能降碳
陶瓷行業是典型的高能耗產業,并伴隨著嚴峻的環保問題。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和能耗雙控的背景下,陶瓷行業的節能降耗該怎樣進行,設備上、技術上需要哪些突破,怎樣加快轉型升級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業內不得不思考的課題。在中國粉體網于萍鄉舉辦的第五屆新型陶瓷技術與產業高峰論壇報告現場,清華大學潘偉教授、華南理工大學陶瓷窯爐熱工理論專家曾令可教授等就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潘偉教授表示:陶瓷分離膜、陶瓷涂層、陶瓷蓄熱磚等先進陶瓷產品在環境治理、減少煤等化石燃料的應用等方面大有可為。針對窯爐節能減碳的關鍵技術,曾令可教授則從窯爐結構的優化、窯爐的寬體化、采用先進的保溫材料、余熱回收利用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上車
當前,汽車產業進入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時期,汽車電動化正成為新的發展潮流和趨勢。電動化浪潮下汽車的各大系統設計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發動機變速箱等這些大總成正經歷一場變革,其零部件材料及設計的新舊更替也在迅速刷新著整條產業鏈。目前來看,先進陶瓷材料憑借特殊性能優勢正在加速“上車”。從最基礎的電池隔膜涂層,到軸承、剎車片、基板、電容器、繼電器等零部件,先進陶瓷材料的優勢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種種跡象表明,電動汽車已經成為先進陶瓷應用與發展的新風口。
國產化加速
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先進陶瓷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技術與研究水平與其有相當大的差距,歐美日在保持全球領先的同時也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經過幾十年的追趕,我們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如在電子陶瓷、精密陶瓷等方面國產替代明顯加速。
低端過剩、高端緊迫
根據阿拉丁(ALD)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氧化鋁建成產能10292萬噸,運行產能8475萬噸。按照電解鋁4500萬噸的年產能天花板進行測算,對應氧化鋁需求量為8730萬噸,當前氧化鋁建成產能顯著過剩。盡管我國冶金級氧化鋁狀況面臨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但在部分重要的精細氧化鋁領域并未實現全面的的國產替代。以高純氧化鋁為例,近年來,我國在高純氧化鋁的微量雜質控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出現了一批能夠生產4N級甚至5N級高純氧化鋁的企業,但整體來說,我國的高純氧化鋁產業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產量和質量仍處于一般水平,無法滿足國內迅速增長的需求,細粒度、分散性好的高純氧化鋁基本由國外企業壟斷,尤其是日本住友化學公司目前占據著市場核心位置。
大咖入局
陶瓷材料本身具有熱導率高、耐熱性好、高絕緣、高強度、與芯片材料熱匹配等性能,非常適合作為功率器件封裝基板,目前已在半導體照明、激光與光通信、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023年,陶瓷基板行業持續火爆,簽約落地、開工建設、投擴產項目接連不斷,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為完善各自的供應鏈體系,小米、華為、比亞迪也紛紛入股陶瓷基板產業鏈相關企業。比亞迪入股氮化鋁粉體及陶瓷制品生產企業—廈門鉅瓷科技有限公司;小米入股專注于功率器件用陶瓷封裝基板研制的浙江德匯電子陶瓷有限公司;華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入股南京中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氧化鋁和氮化鋁覆銅陶瓷基板企業。
乘半導體“東風”
在半導體制造設備中,精密陶瓷零部件的成本可達10%左右,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半導體行業迅速發展,產業規模急速增大,半導體制造設備持續向精密化、復雜化演變,高精密陶瓷關鍵部件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外優勢廠商在保持領先的同時繼續加大投入,2023年5月16日,京瓷在中期營運計劃說明會上宣布,今后3年間(2023年-2025年)的設備投資總額最高將達8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5億元),其中的4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5億元)將用于發展半導體業務。此次對于其重金投入的半導體業務,京瓷明確將發展兩條主線產品:擴增IC基板和半導體制造設備用陶瓷零部件的產能、提高先進封裝能力;為了構建涵蓋半導體制造設備用高純精細陶瓷部件的材料、加工和組裝工藝的大規模量產體系,Ferrotec Materi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計劃在石川縣能美郡川北町建設石川第3工廠,2023年12月25日,該公司舉行了奠基儀式。
在此領域國內起步較晚導致多年來呈追趕狀態,因此近年來國內對該領域始終保持高度重視。2023年年初,半導體設備用精密陶瓷生產商珂瑪科技創業板成功過會;2023年3月,國力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在半導體設備制造領域,公司的陶瓷高壓真空繼電器、陶瓷真空電容器已應用于刻蝕機等半導體設備中的匹配器等單元;2023年4月1日,浙江耐思威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年產40萬套光伏及半導體設備用陶瓷制品、3.5萬套半導體設備用純硅夾具、0.5萬套光伏及半導體設備用碳化硅制品生產建設項目開工儀式在海鹽百步經濟開發區(百步鎮)舉行。2023年8月11日,在2023年泰興(上海)投資推介會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半導體先進陶瓷材料研究所正式揭牌落戶江蘇泰州高新區。該研究所由泰興高新區、江蘇產研院/長三角國創中心、泰州產研院和清華大學潘偉教授團隊共同設立,以培育發展半導體材料和裝備部件產業為目標,以突破半導體陶瓷材料產業共性與關鍵技術為重點,著力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半導體陶瓷材料技術研發中心與產業基地;據中瓷電子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已開發了精密陶瓷零部件用氧化鋁、氮化鋁核心材料和配套的金屬化體系,建立了完善的精密陶瓷零部件制造工藝平臺,開發的陶瓷加熱盤產品核心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并通過用戶驗證,實現了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已批量應用于國產半導體關鍵設備中;2023年11月9日,申玥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在湖州的首個項目半導體陶瓷劈刀生產基地在集團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隆重舉行開業儀式。
擁抱新能源
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帶動了先進陶瓷材料的需求提升。從鋰電正負極燒結窯具到鋰電隔膜、電極材料,再到光伏電池片生產,先進陶瓷材料已不知不覺滲透到新能源行業很多關鍵環節。此外,即將爆發的固態電池或將是先進陶瓷的下一個戰場。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