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04年4月20日,中國科學院與浙江省人民政府簽訂協議,決定在寧波市與地方政府共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簡稱“寧波材料所”。新能源技術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內設四個二級所之一。
研究所簡介
新能源所以國家新能源規劃為指導,以中科院“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辦院方針為牽引,以向地方的新能源產業提供技術為目的,開展能源光電子領域、燃料電池技術領域、儲能技術領域、光生物技術領域、制氫與儲氫技術領域、節能低碳技術領域、前沿與綜合技術領域等研究,為新能源逐步替代傳統能源提供解決方案。新能源所的建設以平臺搭建為出發點,建設有浙江省先進燃料電池與電解池技術重點實驗室、能源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石墨烯工程實驗室、浙江省石墨烯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動力鋰電池浙江省工程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平臺。
研究領域
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
面向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發展需求,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綠色制氫技術、儲氫與催化加氫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當前研究重點集中在高性能制氫與加氫催化劑材料設計、海水堿性電解制氫、光電制氫、有機儲氫與高溫燃料電池技術。
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究團隊有:氣體催化與分離團隊、工業催化團隊、燃料電池技術團隊、電化學環境催化團隊、有機儲氫與催化團隊和人工光合成與能源催化團隊。
能源光電子領域
能源光電子領域研究以向國家、地方的新能源和柔性光電產業提供技術為目的,開展高效光伏技術、新型顯示技術、柔性光電子技術、寬禁帶半導體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以突破關鍵材料與集成技術瓶頸,新能源和柔性光電產品的產業化和應用為目標,在核心技術開發、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方面,推動國家能源光電子的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同時,強調研究工作與國家及企業需求的緊密結合,從人才、技術等多方面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目前研究重點集中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鈍化接觸晶硅太陽電池、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電池、有機發光材料與器件、紫外發光及探測器、柔性光電器件與應用。
能源光電子領域的研究團隊有: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團隊、柔性光電材料團隊和硅基太陽電池及寬禁帶半導體團隊。
儲能技術領域
面向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電網對能量高效轉換與存儲技術的迫切需求,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特性的高性能鋰電池電極與電解質材料、高安全高比能量鋰電池器件等化學儲能材料及器件,為產業界提供高效的化學能源轉換與存儲技術解決方案。當前研究重點包括固態鋰電池、鋰電池新體系、先進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儲鋰材料的理性設計及可控制備技術和鋰電池資源回收技術。
儲能技術領域的研究團隊有:固態二次電池和電池綠色設計及循環利用團隊。
能源與環境催化領域
面向化石與生物質資源高效轉化的應用需求,著力提升活性原子利用效率,開發新穎非貴金屬及非金屬催化體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含量貴金屬催化材料、非貴金屬催化材料與非金屬催化材料。當前研究重點集中在生物基平臺化合物、石油化工過程強化、多場耦合催化的關鍵催化材料與工藝研究。
能源與環境催化領域的研究團隊有:非金屬催化團隊、工業催化團隊和呋喃類生物基材料團隊。
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
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聚焦于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動力鋰電池技術,重點開展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石墨烯復合電極材料等的制備和應用技術研發,同時開展高能量密度鋰金屬二次電池的前瞻技術研究,旨在為500公里長續航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
科研成果
目前,新能源所已組建了一支500余人的科研隊伍,已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專項、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資金、浙江省重大專項、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寧波市創新2025重大專項及企業合作開發項目獲得各級各類項目支持600余項,發表各類論文1010余篇,(IF超過3.0的599篇、IF超過10.0的114篇),發表專著5部。申請專利600余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6項、國內發明專利559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授權專利242項。新能源所自建所以來就重視服務地方企業,并成功實現了磷酸鐵鋰、磷酸錳鋰、石墨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鋅、氧化鋅基旋轉濺射靶材、碳納米管原粉生產及表面改性、呋喃二甲醇二醚研發、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等項目的產業化研發和轉移。
來源:新能源技術研究所官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