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有研究指出,橄欖石、硅灰石等硅酸鹽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天然礦物,可以用于礦化固定CO2。然而,目前的硅酸鹽礦化CO2的方法均面臨高能耗的問題,因此,在提高產物經濟價值的同時,如何低能耗實現硅酸鹽的高效礦化是目前硅酸鹽礦化CO2技術面臨的主要問題。
Xie等在2018年提出了膜電解法促進硅灰石礦化CO2的工藝,實現了在低能耗條件下硅酸鈣礦化利用CO2同時聯產多孔二氧化硅和沉淀碳酸鈣。
氫氣驅動的膜電解技術促進硅灰石礦化利用CO2產白炭黑工作原理
該工藝使用H2作為質子攜帶媒介,一方面H2攜帶質子數量較少,導致反應速率較慢,在低電流密度下電解電壓尚且較低,一旦高電流密度下運行,其電解電壓會升高較多,導致能耗成倍增加;另一方面H2本身為易燃易爆氣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旦操作不當會引起巨大傷害。
近期,高孝麟、陳昌國等提出空氣(主要依靠氧氣)驅動的膜電解技術,通過陰極發(fā)生氧氣還原反應(ORR)和陽極發(fā)生析氧反應(OER)的方式來驅動水的電化學電離,實現在陰陽極分別產堿和酸的目的,達到堿用來捕集CO2、酸用來溶解硅灰石產生白炭黑的目標,以實現經濟、環(huán)保的硅灰石礦化利用CO2。
空氣驅動的硅灰石礦化利用CO2聯產白炭黑工藝路線
該工藝是一個閉合回路過程,原理上無任何廢液、固廢、廢氣產生,安全環(huán)保,具體反應過程如下:初始鹽溶液(NaCl、NH4Cl)分別進入電解槽陰陽極,在直流電作用下,陽極側發(fā)生析氧反應[式(1)],溶液產生H+呈酸性;同時陰極側發(fā)生氧氣的還原反應[式(2)],溶液產生OH-呈堿性;在電流作用下,陰極側的Cl-穿過陰離子交換膜到陽極側保持溶液的陰陽離子平衡。
陽極側產的酸溶液進入溶礦工段,與硅灰石發(fā)生反應,并足量加入適當陰極側的堿液,在溫度和pH控制下定向生成多孔SiO2(白炭黑)沉淀和鈣鹽溶液[式(3)]。
硅灰石制備白炭黑的過程主要是溶膠-凝膠過程,通過酸溶反應,大量硅酸以低聚物的形式游離在懸浮液中,酸溶反應完全后,加入氨水,pH增大,使反應體系進入凝膠狀態(tài),SiO2迅速生成。在白炭黑制備過程中,工藝條件溫度和pH對白炭黑產品有重要的影響;在反應溫度低于50℃情況下,不可能發(fā)生SiO2的成核、粒子增長及補強過程;一般在70~80℃均能得到性能較好的產品。
不同pH下得到SiO2產品的比表面積、孔徑和平均微粒尺寸
上述鈣鹽溶液與剩余陰極側產的堿進入CO2吸收塔對CO2進行吸收,產生碳酸鈣沉淀與鈉鹽溶液[式(4)]。初始鹽溶液重新進入電解槽。
得到SiO2產品后,將電解剩余陰極液與硅灰石酸解生成的含有Ca2+的溶液混合,置入1500ml燒瓶中,并不斷向其中鼓入CO2(20ml/min),反應一段時間后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銨溶液,沉淀經過濾干燥后得到粉體碳酸鈣,氯化銨回收作為電解質循環(huán)使用。
碳酸鈣產品SEM圖
小結
依托于上述同時產酸產堿的優(yōu)勢電解機制,應用于硅灰石礦化CO2工藝中,陽極的酸性溶液用來溶解硅灰石,用陰極堿性溶液調節(jié)pH,得到比表面積高于240m2/g、平均微粒粒徑小于25nm、孔徑小于8nm的高質量的白炭黑產品。且該體系在CO2礦化封存的過程中得到了方解石,實現了CO2的有效礦化。
參考來源:
高孝麟等:空氣驅動的膜電解技術促進硅灰石礦化CO2產白炭黑的研究,重慶大學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