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海外市場成為重要支柱之一,出口量基本占產量的1/3左右。
據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口鈦白粉累計8.45萬噸,同比下降30.68%,出口鈦白粉累計164.17萬噸,同比增長16.77%,鈦白粉出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廠商的退出。近年來,海外市場已成為我國鈦白粉的市場支柱之一,出口量基本占產量的1/3左右。2023年海外企業鈦白粉銷量下滑明顯,我國鈦白粉企業海外市場份額繼續提升。由于成本高企、設備老化的情況下,近年來多個海外產能退出。
其實,海外鈦白粉產能收縮并非始于今日。2021年康諾斯關閉位于德國Lever kusen工廠的3.5萬噸硫酸法鈦白粉生產線;2023年7月,泛能拓因應公司產品需求大幅下降以及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等因素,宣布破產重組;2023年8月,科慕永久關閉在中國臺灣地區的鈦白粉基地,該基地產能主要面向亞太地區市場。除中國以外,全球的鈦白粉生產商只有10多家,工廠數17~18座,綜合產能為350萬噸/年左右。
國內企業提價,海外蛋糕“真香”。
2024年1月,國內鈦白粉市場漲價情緒漸濃,多家廠商宣布開年提價。1月17日-22日,包括龍佰集團、中核鈦白、安納達、惠云鈦業等在內的十余家鈦白粉生產企業相繼發函上調國內外產品價格。多個廠商在調價函中提及近期鈦白粉原材料價格上漲,目前鈦白粉主要原料鈦精礦,受攀鋼原礦外發減少及鈦精礦回收力度加強等,市場鈦礦供應有所縮減。進入1月份,海外市場情況和對應需求相對較好,調價是銷售部門考慮到行情變化之下的一種銷售策略。
國內鈦白粉產量增長較快,且擴產一直在延續。
根據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統計,2023年國內鈦白粉產量416萬噸,較去年增長26萬噸,產能利用率80%,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另有預測稱,2024年國內鈦白粉產能將達到600萬噸,月度產量將突破50萬噸。眾所周知,鈦白粉是“經濟發展晴雨表”,反之經濟環境也深刻的影響著鈦白粉市場走向。2023年國內經濟經過短暫脈沖式消費回升后,預計2024年增長更趨近于“新常態”,GDP同比繼續回升,投資增速約為4%。同時,預計全球貿易額在2024年小幅收縮,但中國出口額增長仍可能略高于全球。在此背景下,中短期內海外鈦白粉市場有望得以延續,但市場卻也是瞬息萬變的。
海外企業開始“反撲”,國內企業并非高枕無憂。
近日,全球知名的化工巨頭泛能拓(Venator)公司正式宣布商業轉型計劃,將于2024年關閉位于德國杜伊斯堡的鈦白粉工廠,這標志著公司在歐洲地區13萬噸鈦白粉產能合理化進程的開始。
轉型計劃中,泛能拓決定將特種鈦白粉業務從杜伊斯堡工廠轉移至德國的烏丁根,以進一步優化生產布局。同時,公司還將通過持續創新和投資,加強剩余鈦白粉業務的競爭力,致力于提升產品質量和確保穩定供應,以滿足市場需求。
為了恢復并提升盈利能力,泛能拓還將積極調整定價策略,加強成本管理,以提升整體運營效率。2024年伊始,泛能拓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上調鈦白粉銷售價格。自2月15日,亞太地區價格上漲200美元/噸;自3月1日,歐洲、中東和非洲價格上漲200美元/噸或180歐元/噸;自4月1日,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價格上漲200美元/噸。
從盈利和價格方面分析,國內企業并非高枕無憂,也沒建立明顯的優勢。原材料鈦精礦價格處于高位,同時鈦白粉供應相對過剩,疊加全球需求偏弱,2023年國內鈦白粉盈利一直在低位波動,受下游庫存擾動及需求季節性影響尤其明顯。
結語
粉體網編輯認為,目前鈦白粉市場需求已有所增長,但相比供應增速依舊稍弱,即使海外市場呈現了更多的機會,但依舊面臨較大壓力。不過對于實力強大的頭部企業而言,當下已是難得的發展時期,在海外新市場的加持下,提質增效,尋求合作,重點突破,皆大有可為。
信息來源:中國海關、粉體網、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泛能拓、廣東省涂料行業協會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