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3月1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能源浪潮》第五集《鼎新未來》在北京時間22:18正式播出,中科院物理所李泓研究員對中國固態電池車商用化時間做出預測:2027年是中國固態電池實現商業化的時間。
全球電動汽車正駛入快車道,使用的動力電池有60%產自中國。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名的企業中,中國占據6個席位,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均是中國企業。電池裝機量連年爬升,人們對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也更為關注。
當前,大部分新能源車內裝載的是液態鋰電池,其電芯能量密度在270瓦時/公斤至320瓦時/公斤之間,充一次電能跑六七百公里。如果把電芯密度提高至360瓦時/公斤,就能跑1100公里,這種可以提高30%續航里程的電池,就是半固態電池。
根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尤其是伴隨著以衛藍新能源和贛鋒鋰電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半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標志著半固態電池在2023年實現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業化。
李泓,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他時刻關注著一條半固態電池生產線的良品率,這里所有的生產參數,都將為未來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運行積累經驗。動力電池市場,短期看半固態電池,長期看全固態。在李泓的時間表里,2027年是中國固態電池實現商業化的時間,這也是日本企業宣布將向市場投放固態電池的時間,這是一場倒計時的國際競賽。
目前,國內很多動力電池、整車等相關企業都在獨立或聯合開發全固態電池。據了解,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小鵬汽車等多家車企均計劃于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量產裝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李泓、原北汽新能源總工俞會根共同發起創辦的衛藍新能源也透漏公司暫定于2027年左右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
在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下,全固態電池產業的關注度如潮水般涌動,勢不可擋。目前,國內外各大企業正在展開一場競速賽,然而,我們要認識到規模量產的困難和挑戰,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合作,才能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廣泛應用。
參考來源:
央視財經、電池網、網絡公開信息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