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稀土金屬價格一路攀升的因素主要有:
1. 能源資源型產品價格全面上漲,稀土價格小步回升。
2005年水、電、氣、煤、化工原輔材料升價,而作為戰略資源的稀土市場價格低糜,稀土分離企業苦不堪言,稀土金屬生產企業只能靠規模維持生計,先是“稀土不能再買土的價格”、“稀土漲價勢在必行”的輿論四起,2005年下半年稀土價格的小步回升。到目前金屬釹的價格由7.5萬元噸回升23.5萬元/噸左右。
2. 國家出臺宏觀調控政策和加大環保監管力度,使稀土產品價格迅速回歸。
2005年5月1日取消稀土出口退稅政策。2005年7月國家調整人民幣匯率,很多稀土企業為了規避風險自主提高了產品出口價格。
2005年6月國家加大對稀土工業環監督力度,6月、7月以及12月包頭、江西的稀土分離企業因環保指標嚴重超多次下令停產,并為增添環保設施投入了大量資金,雨季的影響也造成江西礦減產。產量的減少造成稀土產品價格大幅度上升。碳酸稀土從0.6萬元/噸上升到1.2萬元/噸。隨之氧化釹(鐠釹)從8萬元/噸升為16萬元/噸,相應的金屬釹(鐠釹)從11萬元/噸升為22萬元/噸,均增長了一倍。
2007年2月1日起稀土礦產品的開采由指導性計劃變為指令性計劃,國土資源部下達了2007年稀土礦產品的指令性開采數量,表明國家真正開始從稀土產業源頭進行治理。
2007年初,出于保護四川稀土資源的目的,當地政府下令關閉所有的稀土礦山,雖然沒有完全停產,但四川稀土精礦的價格,目前已從每噸7000元升到9500元。
3. 國家價格改革將引發新一輪提價。
中國的水、電、氣、石油、煤、土地等資源價格,多年來受政府的管制處于低價或免費使用,助長了損壞環境的生產或消費方式。如我國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3%,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而且環境污染相當嚴重。嚴重的形勢迫使資源價格改革,一份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起草的能源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方案——《關于深化價格改革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意見》,即將上國務院批準。按照這一方案,資源性產品的價格的改革將從水、石油、電力、天然氣、煤、土地等展開,并且要提高排污費、污水處理費、垃極處理費的征收標準。整套方案最大的變化在于把環境制理的成本和資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計入上述產品的定價中。如果這一方案批準實施,就意味著相關能源性產品的新一輪漲價,也將會波及稀土產品的漲價。
在經歷了2006年的全面漲價之后,一二年內煤價格還將繼續上漲20%,電力平均價格也隨之小幅上揚,天氣將成為漲幅最大的能源資源,國內成品油價格仍存在上漲的可能,包括鐵礦石、稀土的價格也將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