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從已公布業績的幾家公司大全能源、協鑫科技、新特能源來看,硅料環節凈利潤普遍出現了一定下滑。
2023年以來,光伏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度的自我調整,隨著產業內周期性庫存消耗及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光伏上下游的供需格局急劇扭轉,多晶硅價格下跌明顯,相關企業業績下降。
多少多晶硅廠熬不過今冬?
如果說前兩年是“擁硅為王”,那么現在已是“擁現金為王”的時代。
雖然業績下滑,但頭部多晶硅公司的表現又各有千秋,相對于已經虧損的其他光伏產業鏈環節而言,仍保持不錯盈利空間。
根據2023年年報,大全能源去年實現營收163.29億元,同比減少47.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63億元,同比下降69.86%。
在行業整體盈利下行、多環節出現停產環境下,大全能源Q4在硅料價格底部區間內實現歸母凈利潤6.48億元仍略超預期,2023全年亦實現了39.97%的高純多晶硅毛利率,超過產業鏈其他環節企業。
同時,公司保持滿產滿銷的狀態,產銷率101.10%,全年實現多晶硅銷量 20萬噸,同比增長 50.48%,展現出深厚的競爭實力。
大全能源副總董事長徐翔在業績會上表示:“我們的戰略是提前做好戰略溝通,保持足夠現金流,生產做到零庫存管理,持續保持出貨。未來的競爭,一定是成本和質量的競爭。”
很顯然,多晶硅成本的競爭已經隨著價格的快速下降而到來。4月10日,硅業分會公布最新硅料價格,n型棒狀硅價格再次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成交價格區間來到58-60元/kg,成交均價為58.6元/kg,環比下跌3.30%。
從3月底至今,p型棒狀硅已停止報價,直至昨日更新最新價格,價格也大幅往下,其中p型致密料成交價格區間為48-51元/kg,成交均價為48.7元/kg,相較上一次報價下跌18.83%。n/p棒狀硅價差有所收窄。
n型顆粒硅價格則持續下降,成交價格區間為51-54元/kg,成交均價為52元/kg,環比下降5.54%。
據了解,目前二三線企業硅料成本基本在50-60元/kg之間,在當前價格下,硅料環節面臨全面虧損,已經有企業熬不住停產了,部分硅料企業逼近成本線,有些公司甚至出現了成本倒掛。
對此,徐翔表示:“前期多晶硅價格下探已導致一些企業虧損,最近的p型棒狀硅都沒有成交,之前也沒有報價,大家不知道最低價在哪里。現在價格超過65元/kg的多晶硅企業沒有任何競爭優勢,成本控制不住、質量提不上的多晶硅工廠都會停產,而一旦停了就開不起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強壯的企業可以度過眼下這個階段。”
與新進入多晶硅環節的部分企業動輒超過60元/kg的成本相比,行業第一梯隊多晶硅企業的硅料成本基本控制在40元/kg左右,如通威股份半年報披露公司多晶硅生產成本已降至40元/kg以內。
大全能源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全年含銷售費用在內的單位生產成本為到48.70元/kg,同比降低19.53%;現金成本為41.6元/kg,且呈現逐季度下降趨勢,在四季度時控制至40.68元/kg,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在成本導向的硅料環節內優勢顯著。
徐翔認為,制造企業最重要的是長期穩健經營,追求合理穩定的利潤而非暴利。他表示,穩健的經營理念、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讓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大全也成功度過了過往行業的幾度寒冬,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悉,在企業穩健經營方面,大全能源一直做得相當出色。貨幣資金充足,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均為零,這為大全能源在研發、擴產、創新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資金保障。
龍頭依舊“老的辣”
成本是多晶硅企業的第一道坎,高品質n型硅料供給則是第二道坎。
2024年,TOPCon、HJT、BC等n型電池組件技術將迎來突破,完成對p型PERC的技術迭代,預計全年市場占比不低于60-70%,其中四季度可能達到85%以上。
在此背景下,今年也將成為n型硅料代替p型硅料的第一年。業內預計全年n型硅料占比為70%,p型硅料占比為30%,2024年后n型硅料占比將會不低于90%。
盡管光伏產能過剩的聲音甚囂塵上,但對優質產能仍然十分稀缺,n型硅料即為其中一種。據悉,由于n型硅料的生產技術壁壘更高,目前國內僅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協鑫科技、新特能源等少數多晶硅企業掌握n型硅料技術,這些企業也是盤踞第一梯隊多年的“老牌”硅料公司。
過去一年,大全能源通過引進水淬設備、質量提升技改等,提高了n型料產量。根據年報顯示,2023年大全n型硅料銷量5.32萬噸,其中12月份n型硅料銷售占比達到59.11%。目前,公司內蒙產線已具備100%生產n型硅料的能力,新疆產線目前n型料占比為 60-70%,未來n型料產能水平將進一步提升,最終實現100%替代。
對于公司追隨行業先進技術的能力,徐翔坦言,企業的成長需要創新,也要有承擔失敗的準備,我們特別設置了容錯機制,要給研發機會,才會有創新的空間。
如今大全能源的技術底氣,正是來自不斷的研發革新、升級和轉化。當前,公司掌握高純多晶硅的核心制備工藝,在冷氫化、精餾、還原、尾氣回收、產品整理分等工藝流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公司的核心技術在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大全能源在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2023年公司研發人員大幅增加至842人,較上年同期增加87.53%。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12.08億元,同比增長9.54%。
徐翔表示,大全能源將繼續保持科技先進性,加大在新技術方向的研發和跟進力度,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打造新質生產力。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