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為推動我國碳酸鈣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技術及裝備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中國粉體網以“精細加工,高值應用”為主題,于2024年4月10日-11日在江西吉安舉辦了“2024全國碳酸鈣產業高值化發展交流大會”。會議期間我們邀請到了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大學顏鑫教授做客“對話”欄目,參與視頻訪談。
顏鑫教授
粉體網:顏教授,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國外的碳酸鈣企業格局,他們有哪些特色產品?
顏教授:碳酸鈣國際市場大概分為美國、歐洲、亞洲(中國、日本、東南亞),這是主要的碳酸鈣生產、消費區域。像美國,重鈣、輕鈣都比較發達,美國礦物技術公司提出“衛星工廠”理念,成功布局全球,為造紙行業提質增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中國也有很多他們的“衛星工廠”。近幾年,美國受疫情和復雜國際形勢的影響,除了能源、軍事、芯片和智能化之外的實體行業都比較蕭條,碳酸鈣行業也應該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歐洲方面,主要的碳酸鈣產品應該是重鈣,像歐米亞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碳酸鈣企業之一。現在歐洲的碳酸鈣市場,也受到一些戰爭及能源危機的影響,各類實體行業也在經受沖擊。
亞洲方面,日本的輕鈣尤其是納米鈣的生產技術還處于領銜地位,其納米鈣超微細化程度、粒度分布夠窄、晶型很完整,可以生產一些納米鈣的高端產品。日本的碳酸鈣行業整體生產規模、市場規模和我國相比還是比較小。近些年,我國實體經濟不斷發展,盡管也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碳酸鈣行業還是在向前發展。雖然不是疫情前10%以上的高速發展,但整體還在增長,只是幅度比較小。不過,碳酸鈣產品質量也在這一段沉淀后明顯提升了。
我國2023年重鈣產量達到2400多萬噸,輕鈣包括納米鈣達到1400多萬噸,總產量達到3800多萬噸,大概占全世界碳酸鈣總產量的45%,是名副其實的碳酸鈣工業大國。這幾年,我國的碳酸鈣消費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一方面,受疫情的沖擊各行各業的消費需求需要提振,碳酸鈣消耗下降。另一方面,也有像造紙行業一樣消費結構發生轉變的市場,如辦公和閱讀電子化讓新聞紙等品類需求減少,導致碳酸鈣用量減少。不過是造紙行業依舊是我國碳酸鈣產品消費大戶,只是細分市場在轉變,造紙與塑料、涂料依舊占據碳酸鈣產品消費市場的前三。還有一方面,房地產形勢的轉變,讓建材行業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也導致碳酸鈣在建材行業的消耗減少。總體來看,我國碳酸鈣行業處在穩步增長的階段。
粉體網:顏教授,請問國外和國內碳酸鈣市場或產品消費結構有何差異?
顏教授:像歐洲,絕大部分產品可能都是重鈣。相較而言,中國、美國、日本重鈣、輕鈣發展的比較協調。東南亞地區,碳酸鈣出口業務比較發達。印尼、越南、日本等都是我國進口碳酸鈣產品的主要國家。2023年我國從東南亞進口大概10多萬噸碳酸鈣產品。
總體而言,全球碳酸鈣行業進出口業務還是以東南亞為主,我國也進口日本碳酸鈣產品,數量不是很多,但產品相對比較高端。當然,我國也是比較大的碳酸鈣出口國,2023年出口碳酸鈣產品12.5萬噸,主要面向中國香港、菲律賓、印尼等地。
粉體網:顏教授,對于輕鈣未來的發展您有何判斷?哪些市場對輕鈣的需求比較大?
顏教授:我認為目前輕鈣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是以鈣、鎂等工業固廢為原料生產的綠色輕鈣,它對傳統的輕鈣、納米鈣生產和市場都有很大的沖擊力。鈣、鎂等工業固廢原料本身成本極低,甚至是不要錢或直接盈利,碳排放比傳統輕鈣生產要少,在“雙碳”戰略背景下,預計綠色輕鈣產業發展潛力會非常大。
粉體網:顏教授,請您介紹一下近兩年碳酸鈣碳化工藝有哪些創新方向?
顏教授:我所熟悉的碳化工藝有:組合式碳化工藝、自吸式攪拌碳化工藝、三級連續鼓泡碳化工藝、復合碳化工藝等。
組合式,就是多種碳化工藝的組合,像噴霧碳化和鼓泡碳化相結合,超重力碳化和鼓泡碳化相結合,組合式碳化工藝比單一碳化工藝更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可以改善粒徑分布、晶型控制等,在實際生產中組合式已經有了一些應用案例。
自吸式攪拌碳化提出來已經有20多年了,這種工藝有利于產品超細化以及縮短碳化時間,但該工藝因需要進行高速攪拌作業,設備使用壽命受影響,現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中可能沒有多少實際的應用。
三級連續鼓泡碳化工藝是我(顏鑫教授)二十多年前提出來的,我們現在的碳化方式主要是以間歇式鼓泡碳化為主,間歇式碳化工藝存在一些缺點,工藝流程運行和產品參數可能不太穩定,易導致產品質量出現波動,特別是產量也不大。三級連續鼓泡碳化工藝,生產理念還是比較先進,物料的濃度、溫度、反應條件都可以做到均恒穩定,尤其是高濃度二氧化碳條件下,連續的碳化有利于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間歇式碳化工藝對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可能有20%~30%,三級連續碳化可以把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提高到70%~80%。
為什么傳統碳化工藝都采用間歇式碳化,因為我們都采用石灰窯的窯氣,窯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本來也只有30%左右,做三級連續碳化就沒有必要。所以三級連續碳化工藝主要針對采用高濃度二氧化碳作為碳化氣那就很有意義,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利用率。尤其是現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把高濃度二氧化用于生產碳酸鈣,對于碳減排是很有利的。
粉體網:顏教授,一些新建、轉型碳酸鈣企業如何選擇產品?如何構建產品體系?
顏教授:新建的企業,首先要考慮到區域或位置的優勢,把握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處在廣東、浙江等碳酸鈣主要的應用及消費市場周邊,運輸成本就低。如果處在西北地區,那要把握資源、綠色電力、人力成本等優勢,但距離碳酸鈣主要的應用市場比較遠,運輸成本高。其次剛剛提到的資源、能源優勢還要重點考慮,如果能兼顧區域、資源、能源等優勢才有競爭力,這其中至少要占一種優勢。
產品方面以輕鈣為例,如果要新建一個廠,不能只做單一納米鈣產品,可以兼顧氧化鈣、氫氧化鈣、輕鈣、納米鈣,最好形成一個系列。單一產品難以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只生產納米鈣雖然價格高但成本也高,我們的市場是一個“金字塔”結構,高端的產品就像塔尖,需求數量少,低端的產品就像塔底座,需求數量多。企業如果一下上馬幾十萬噸的納米鈣,市場接受不了。
再者,生產納米鈣也會產生一些廢水和其他副產原料,這些資源得不到綜合利用,廢棄就產生“三廢”,如果還生產輕鈣、氫氧化鈣這些副產原料就能得到利用,實現“三廢”零排放。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企業一定要主動對接,主動環保,不能被動變環保,在項目設計、規劃的時候就要統籌好環保以及碳減排工作。
粉體網: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