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在CIBF2024第十六屆重慶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上, 領新(重慶)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其固態聚合物電池生產線已實現量產,一期產能為每年0.5GWh。5月,重慶首個固態電池超級充電站有望在長壽落地開建。
此次一期項目投產的是采用全新凝膠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大固”系列產品。第一代360Ah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固態電池,三元單體能量密度最高可達380Wh/kg,磷酸鐵鋰體系最高可達180Wh/kg。
首先,根據電解質含量的不同,電池可以分為液態、半固態、準固態和全固態四大類:10-25wt%液含量為液態電池,5-10wt%含量的是半固態電池,0-5wt%含量的是準固態電池,使用全固態電解質的則是全固態電池。
據了解,目前,領新新能源固態電池液含量為5%,二期5GWh“盤古”工廠量產后該指標還將進一步降低,將介于1%—3%之間,屬于準固態電池范圍。根據計劃,今年領新新能源將實現3GWh建成投產,2026年實現10GWh量產,在2030年前實現100GWh的全球產業布局。
關于全固態與半固態,領新新能源首席運營官李魁宏表示:“全固態電池確實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這涉及到誰買單的問題,你不可能花100萬去買一臺續航能力1000公里的新能源車。所以大家都退而求其次做半固態電池。”
目前固態電池主流的技術路線是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三種。其中聚合物的產品在市場應用已經非常成熟,安全性等各項性能都經過時間和市場檢驗,且具有成本優勢。“我們的大單體固態電池的成本,基本等同于目前量產的液態電池。” 李魁宏說。
所以本次領新新能源宣布的固態電池量產依舊不是全固態電池,當下全固態電池尚有循環性能差、固固界面的反應機理及機制問題、鋰負極的可充性等諸多難點待攻克,目前技術問題仍是擺在固態電池產業化面前的一大障礙。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在今年的業績解讀會上表示,就技術層面而言,固態電池仍然面臨固態離子擴散等很多基本的科學問題,距離商品化還很遠。
技術之外,成本是制約固態電池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固態電解質用到了部分價格較高稀有金屬原材料,如鋯、鑭、鍺等。此外,全固態對生產工藝、質量控制也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生產設備替換率大。
蔚來曾透露,僅是一塊150kWh的半固態電池價格就已接近30萬元。因此,降本成為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關鍵一環,也是各個企業布局的重心之一。
全固態電池量產仍是各企業待攻破的難題,所以,就目前階段,有企業宣布固態電池量產的話,那幾乎就是所謂的“半固態”電池了。
參考來源:
領新固態電池、網絡公開信息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