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寫好“新石頭記”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至今貍橋鎮已有97家碳酸鈣生產企業。2023年,貍橋鎮碳酸鈣產業總產值達26.2億元。
藏在深山人未識,一朝問世驚天下。
誰曾想到,當年沉睡在山間無人問津的石頭,如今走進工廠車間化作新材料,身價暴漲幾百倍,成了貍橋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金石頭”,躋身全區“2+4”主導產業之列。一塊小小的石頭,如何打造成區域碳酸鈣產業?這一優勢產業崛起的背后,有什么可供借鑒的發展秘訣?
叩石探路 一“石”激起千重浪
走進貍橋鎮,便走進了安徽省碳酸鈣產業集群特色鎮。
這里現已探測的碳酸鈣礦物資源儲量4.1億噸,其中輕鈣石0.4億噸,重鈣石3.7億噸。碳酸鈣素有“工業味精”之稱,是重要的工業填料、顏料和化工產品,在造紙、塑料、涂料、橡膠、透氣膜、食品、牙膏、飼料、人造石等9大領域都有廣泛應用。依托碳酸鈣粉體材料行業,貍橋鎮吸引了一大批以碳酸鈣粉體為原材料的新型材料、管材、密封件、塑料母粒等中下游產業鏈項目相繼落戶聚集。
說起貍橋鎮碳酸鈣產業的發展歷程,其實是漫長而艱辛的。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基于豐富的碳酸鈣儲量,從20世紀80年代起,碳酸鈣產業就成為貍橋鎮的一個傳統產業。圍繞礦山資源產地,當地人自發搭建起來的各式家庭小作坊,布局分散,長期處于小、散、亂、弱局面,僅能生產二百目以下低品質的普通重質碳酸鈣。
宣城市國民建材廠便是早期“石”業企業之一。廠長闞愛國回憶說,早期生產條件簡陋,除塵完全靠布袋,一臺粉碎設備配上20多條4米長的袋子,仍擋不住粉塵漫天飛舞。由于這些“石”業規模普遍較小,生產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再加上長期的粗加工造成生產的噪音、散落的粉塵,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嚴重影響。傳統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是“一關了之、一停了之”,還是“勇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貍橋鎮碳酸鈣產業一時陷入了發展困境。
點石成金綠色發展“踏歌行”
道雖邇,行則將至。貍橋鎮選擇了迎難而上,加快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
2018年,貍橋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一方面淘汰“散亂污”小作坊,另一方面扶持“高、精、新”企業,通過聯合重組、改造提升、搬遷集聚、關停轉產,將42家碳酸鈣粉體企業整治為18家,產業結構得到了較為合理的布局,產業鏈逐步完備,構建起了貍橋碳酸鈣產業集群基本模式。
離開市區向東,沿宣貍路一路前行,便來到了宣城新威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大門左側的成品倉庫里,一袋袋碳酸鈣堆積成了一座座小山,工人們正駕駛著軋車穿梭其中,將碳酸鈣從倉庫送上卡車,源源不斷地發往全國各地。
“一開始我們只生產普通的輕質碳酸鈣,價格低,銷往的地方也是本地和附近周邊城市。”公司于2007年落戶貍橋鎮,公司總經理蔣旭華也目睹了貍橋鎮整個碳酸鈣產業的發展與變遷,“從2010年起,我們開始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納米活性碳酸鈣,現在最遠的訂單已經南到廣州,北到長春。”
貍橋鎮的“野心”遠不止此。依托碳酸鈣粉體材料行業,貍橋鎮按照“聚鏈成群,強鏈壯群”的理念,陸續吸引了以展業塑膠、華騰乳膠、新威華化工等為代表的碳酸鈣深加工企業相繼落戶。
近日,走進安徽華騰乳膠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各類機器轟鳴作響,一條條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這是一家從事生產乳膠手套的企業,于2014年落戶經開區。“這里碳酸鈣企業眾多,我能就近拿到生產所需的鈣粉,不僅節省了原材料的運輸成本,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總經理張明達說,2023年,企業產值達1.47億元。
從“高耗”到“綠色”、從“粗放”到“精細”、從“傳統材料”到“新材料”、從“邊緣產業”到“主導產業”,經過不斷探索,貍橋鎮碳酸鈣產業鏈不斷延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知名度不斷提升。
截至2023年底,貍橋鎮碳酸鈣新材料產業鏈企業97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52家。
昔日無人問津的小石頭,如今已經“搖身一變”,化身富民強鎮的“金石頭”,更多有實力的企業也紛紛加入貍橋鎮碳酸鈣的“朋友圈”中來,貍橋鎮點石成金的夢想正一步步實現。金石為開東向融入“長三角”
回顧貍橋鎮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
2010年5月,貍橋經濟開發區正式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2023年9月,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宣州片區在宣州經濟開發區的揭牌,為宣州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新載體、展示了新窗口。一條接著一條的“天線”,為碳酸鈣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機遇和動能。
地利——
貍橋鎮位于皖蘇兩省交界,距南京市110公里、南京祿口機場70公里,處于南京1小時、杭州2小時、上海3小時都市圈范圍內,是宣城市通往蘇浙滬的重要出口。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貍橋一躍成為承接滬蘇浙產業轉移、深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人和——
2022年10月,宣州區成立碳酸鈣新材料行業協會。協會設在宣州經濟開發區,成員單位基本是貍橋鎮碳酸鈣產業鏈上的企業。2023年,宣州碳酸鈣行業協會加入了全國碳酸鈣行業協會,如今已是副會長單位。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協會的身影日漸活躍,產業發展的捷報頻傳。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