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前一段時間,日本石原(ISK)宣布,董事會批準重組其無機化學品業務的計劃,將于2027年3月底永久關閉位于日本四日市的硫酸法生產基地。
消息一出,在業內曾引發了一些關注。
其實從前兩年至今,龍佰集團等多家頭部企業在鈦白粉生產工藝更替方面就動作頻頻了。2023年年中宣布停止硫酸法鈦白粉產能建設,后又加大氯化法工藝研究擴張了產能,新工藝在業內更是引起了廣泛關注和期待。2024年3月魯北化工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山東祥海鈦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7.19億元建設年產6萬噸氯化法鈦白粉擴建項目。加之5月10日,日本石原宣布未來會永久關閉硫酸法生產基地,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硫酸法工藝很快就要被淘汰了一樣。
淘汰不至于,但不再建設硫酸法鈦白粉產能真是大勢所趨。2024年頒發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限制類目錄中,明確涉及硫酸法鈦白粉(聯產法工藝除外)的項目將不再批準建設。
今天,我們再一起交流一下,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已經發展到哪一步了?什么時候成為主流工藝?為什么氯化法備受追捧?硫酸法鈦白粉發展潛力還有多少?
氯化法鈦白粉生產企業都有誰?
據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處統計,2023年全國鈦白粉行業具備正常生產條件的全流程型生產商共42家(不含后處理和加工型企業)。其中純氯化法工藝2家(中信鈦業、宜賓天原海豐和泰),同時具有硫酸法工藝和氯化法工藝的3家(龍佰集團、攀鋼釩鈦、魯北集團),其余37家都是純硫酸法工藝。
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為何呼聲日益高漲?
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因其生產過程中環保和產品質量高,是國際公認的替代硫酸法的新一代先進技術,但在國內遲遲沒有成為主流。那氯化法究竟能否成為鈦白粉生產的主流工藝呢?其實,直接從產品或者市場的角度來驗證最具說服力。
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
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
鈦白粉的制備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工藝,硫酸法可以生產金紅石型和銳鈦型兩種,氯化法只能生產金紅石型。2023年,全行業416萬t產品總量中,金紅石型為360萬t,占比為86.53%,比上年增加3.2個百分點。
2023年,全國5家氯化法企業氯化法鈦白粉的綜合產量為69.2萬t,比上年大幅增加19.5萬t,增幅為39.33%。
2024年1-5月鈦白粉產量累計約199.38萬噸,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0.91%,產量增加約34.48萬噸。2024年1-5月氯化法鈦白粉累計產量27.21萬噸,同比增幅6.21%,產量同比增加1.59萬噸。
從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量占比和氯化法鈦白粉產量增長趨勢來看,氯化法工藝是在向前發展的,它符合市場需求。
在國際市場方面,雖然近年來,出口是中國鈦白粉的支柱市場之一,年度出口量基本占產量的1/3左右(2023年出口量占總產量的39.42%,為歷年之最高),但這總是有限的。況且,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也不是很友好,存在貿易摩擦、貿易壁壘和糾紛以及海外企業競爭等諸多不利因素。在這種充滿隱憂的困局下,作為國外主流工藝的氯化法工藝被寄予厚望,其一方面可以優化、整合國內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國產鈦白粉質量并符合環保要求。
氯化法工藝和鈦白粉產品質量好在哪?成為主流工藝還欠缺什么?
結合鈦白粉產銷現狀,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鈦白粉產業必須走氯化法道路,才有實力應對國際市場的嚴峻挑戰。原因很簡單,硫酸法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和鈦精礦等,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低,品種單一,環境污染嚴重。相反,氯化法的主要原料是高鈦渣和氯氣等,被稱為清潔工藝,具有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高、規模大、“三廢”排放少等諸多優勢。尤其是產品質量,相比硫酸法,氯化法鈦白初品的粒徑要小,分布更窄,一般粒徑在240~260nm,在后處理和應用的時候具備較大優勢。
當然,我們必須正視國內氯化法工藝存在的不足之處,一是氧化單線的規模容量小和氧化除疤防疤工藝尚存在需要進行完善。此外,產品質量與國外尚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鈦白粉的粒度和晶型控制上。表現出白度、消色力、遮蓋力、耐候性等指標有差距。三是在關鍵設備的制造上,國內制造質量尚不能與進口設備相比。四是在單體設備產能上與國外尚有差距。五是我們并沒有自己的自主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又難以引進,這也是氯化法在我國未能推廣的重要原因。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5日,龍佰集團“沸騰氯化法鈦白粉制造及資源化利用成套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打破技術封鎖方面成功邁出一大步。
還是主流的硫酸法工藝真的沒有競爭力了么?
凡事無絕對,也有觀點認為氯化法對硫酸法并沒有完全的替代性。目前歐美國家在造紙、化纖、陶瓷、化妝品等行業對硫酸法生產的銳鈦型鈦白粉依然保持旺盛的需求,硫酸法鈦白粉未來依舊具有廣泛的應用途徑和市場需求,會與氯化法鈦白粉長期并存,而我國鈦白粉出口業務的繁榮就是最好的證明。
同時,支持硫酸法并存的觀點認為,國內的硫酸法并不會很落后,也可以不斷創新。目前已經創造出了改良的硫酸法。該技術比原硫酸法已有很大改進,如采用酸溶性鈦渣代替鈦精礦作原料、實現了廢酸濃縮循環利用、硫磺制酸余熱利用等,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環保方面,單純的說硫酸法污染嚴重是誤解。硫酸法鈦白粉的主要污染在于廢硫酸,但目前隨著廢酸回收再利用技術的推廣,廢硫量可以大幅減少。如四川龍蟒公司,其廢酸全部用于磷酸鹽的生產。而氯化法產生的氯化渣處理難度大,目前國外很多企業也還處理不好氯化廢渣,對環境危害依舊存在。在原料方面,目前國內的鈦資源巖礦雖然很多,但高品質的砂礦少。要適應氯化法工藝,還需要將鈦精礦提煉成高鈦渣。如果企業技術不過硬,氯化法的生產流程就不見得短,成本不見得低,環保也可能會打個問號。
結語
粉體網編輯認為,無論是氯化法還是硫酸法,并存是長期存在的,至于誰是主流目前毋庸置疑。但我們一就要保持對氯化法工藝的探索,因為氯化法的趨勢已經不可忽視,而且求索也是長期存在的,是技術進步的原動力。
參考來源:
畢勝,等:2023年中國鈦白粉行業的現狀、未來及發展,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全遠霞,等:硫酸法和氯化法鈦白初品表面性能和分散性能比較,重慶理工大
粉體網,氯化法鈦白粉工藝在國內發展不起來,只是技術問題?
龍佰集團、日本石原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