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充電焦慮和安全焦慮是制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難題。傳統鋰離子電池由于電解液的可揮發性和易燃性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固態電池憑借材料的本征安全性是公認的下一代電池主流路線,但固態電池的倍率性能尤其是快充性能是其重要挑戰之一。
超快充固態電池是指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充電能量輸入的固態電池。超快充特性意味著電池具備較高的充電速率,能夠在幾分鐘內補充大量的行駛里程,極大地縮短了電動車的充電等待時間。
超快充電池的一項關鍵指標是“4C”。根據業內人士介紹,“C”在電池領域代表著充放電倍率,即充放電電流相對電芯額定容量(Ah) 的倍數。以一塊容量為1Ah的電池為例,其用1A的電流充電,在1小時內能夠完全充滿,則可以說這塊電池是1C電池。同理,如果可以用2A的電流充電,其相對1Ah額定容量為其兩倍,就可以說這塊電池為2C電池,30分鐘可以充滿。換算可知,4C電池則意味著電池能夠在15分鐘完全充滿。C前面的數字越大,則充放電的速度越快。
在超快充領域,北京理工大學楊曉光教授此前研發了一種熱調控極速充電技術,通過一種新穎的自加熱結構將電池快速加熱至高溫充電以消除析鋰,通過限制電池在高溫的工作時間以控制電池材料的衰減,實現10分鐘充入168Wh/kg比能量且循環壽命高達2500次的優異結果。目前,熱調控充電的技術路線已被業界接受并逐漸成為快充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在超快充固態電池的研發上,楊曉光教授團隊從其關鍵材料、器件、電芯等方向出發,目前已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
針對固態電池相關的技術、材料、市場及產業等方面的問題,中國粉體網將于2024年9月5-6日在常州舉辦第六屆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大會。為致力于固態電池技術開發的企業,科研院校,以及電動車、儲能、特種應用等終端企業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發展。屆時,北京理工大學楊曉光教授將作題為《超充固態電池技術》的報告,報告將從關鍵材料、器件、電芯多維度出發,介紹團隊在超充固態電池方面的研究進展。
專家簡介:
楊曉光,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廣東省電動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動力電池材料-結構-運維的協同設計、仿真與優化,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國際科學研究合作項目等多項國家與省市級項目,近年來在動力電池快速充電、壽命預測、低溫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Energy、Joule、PNAS等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被引5000余次,h指數30;研究成果被全球多家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其中其研發的極速充電技術入選英國《衛報》評選的“2022年全球十大科學進展”。
參考來源:
Xiao-Guang Yang, et al. Advancements in extreme fast charging to foster sustainable electrification
發展10分鐘極速充電技術是實現車輛電動化轉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北京理工大學深圳汽車研究院
超快充電池能解決電動汽車補能難題嗎?.新能源汽車報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