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中國高嶺土公司是2006年“江蘇省工資協商先進單位”。他們的體會是:通過推行集體合同,充分挖掘職工的潛能,雙向承擔責任,才能實現雙贏。
2001年前,高嶺土公司廠房破舊,工藝落后,歷史欠賬多負擔沉重。幾年來,企業經歷了從高負債到扭虧為盈,經營進入良性循環的過程。這中間,工會與行政的“目標共擔”,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年來,工會方無論是組織簽訂三年集體合同,還是每年的工資集體協議,都十分注意突出兩個方面,一是注重簽訂前的各類信息收集,尤其對企業提出的工資增長指標注意其可行性與可信性;二是注重集體合同協商的規范性,要求公司方履行集體和合同義務,工會方同樣也響應作出承諾,幫助行政一起去完成既定目標。如工會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技術革新、崗位奉獻等活動,使職工在公司方作出承諾的同時,也對公司方作出自己的承諾,雙方共同為實現目標而共同作出努力。以致公司總經理感慨地說“公司行政與工會關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這樣融洽。”
數據顯示,該公司職工的工資每年都以15%%的速度增長。去年在崗職工人均收入達到了2.2萬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正是工資協商達到了雙贏的局面,才更使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
2001年前,高嶺土公司廠房破舊,工藝落后,歷史欠賬多負擔沉重。幾年來,企業經歷了從高負債到扭虧為盈,經營進入良性循環的過程。這中間,工會與行政的“目標共擔”,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年來,工會方無論是組織簽訂三年集體合同,還是每年的工資集體協議,都十分注意突出兩個方面,一是注重簽訂前的各類信息收集,尤其對企業提出的工資增長指標注意其可行性與可信性;二是注重集體合同協商的規范性,要求公司方履行集體和合同義務,工會方同樣也響應作出承諾,幫助行政一起去完成既定目標。如工會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技術革新、崗位奉獻等活動,使職工在公司方作出承諾的同時,也對公司方作出自己的承諾,雙方共同為實現目標而共同作出努力。以致公司總經理感慨地說“公司行政與工會關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這樣融洽。”
數據顯示,該公司職工的工資每年都以15%%的速度增長。去年在崗職工人均收入達到了2.2萬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正是工資協商達到了雙贏的局面,才更使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