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8月28日,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衛藍新能源)與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普利特)宣布達成在新能源系統材料、固態電池產品、資本合作等多維度的全面戰略合作。本次合作旨在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固態電池的技術和系統集成新材料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據了解,普利特之前就已與衛藍新能源達成合作關系。去年12月份,普利特控股子公司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簡稱:海四達)與衛藍新能源簽署戰略協議,雙方攜手在新一代電池上迅速導入固態電解質體系,并在市場端開展合作。
本次合作,雙方將針對儲能領域、新能源汽車領域、低空飛行領域、3C消費領域、特種車輛領域等不同新能源應用場景需求,共同研制具有高功率、高安全、超低溫、高性能等特性的不同規格、不同體系的固態電池創新產品。
同時,普利特作為改性材料龍頭企業,將充分發揮在新材料領域輕量化、以塑代鋼、環保可回收的開發應用經驗與衛藍新能源一起就各領域的系統零部件進行結構件的設計和新材料開發,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降本增效和國產替代。
衛藍新能源固態電池“多元化”發展
衛藍新能源作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固態電池技術產學研孵化企業,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具有40余年固態電池產業研究經驗,在多個固態鋰電技術領域實現“首次”突破。公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俞會根共同發起創辦,匯聚了電池材料、電芯、系統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寬溫區、長壽命的混合固液、全固態電池等產品,應用覆蓋新能源汽車、儲能、無人機、電動船舶等多個領域。
產業合作領域,衛藍新能源的戰略合作伙伴包括當升科技、容百科技、聯泓新科、釔威科技、新云醫療、許繼電氣、新至雙碳等。
早在2021年7月,衛藍新能源便與當升科技達成合作,承諾在2022—2025年期間向后者采購總量不低于2.5萬噸固態鋰電材料。
2022年4月,與容百科技簽署協議,約定在2022—2025年期間將向容百科技采購固態鋰電正極材料產品不低于3萬噸。
2023年5月,衛藍新能源與聯泓新科設立合資公司,實施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關鍵功能材料的開發、生產、銷售。
2024年4月,衛藍新能源與釔威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于江淮釔為全球第二代純電平臺——DI平臺,合作開發4695大圓柱半固態電芯應用的車型,該車型將采用原位固態技術,實現整車600km-1000km的續航水平,并計劃于2025年實現批量生產。
2024年5月,衛藍新能源與新云醫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動醫療植入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提升植入式醫療器械性能。
2024年7月,衛藍新能源與許繼電氣達成合作,共同探索儲能電站以及固態電池等領域應用。
2024年8月,衛藍新能源與新至雙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固態電池產品、固態電池儲能系統應用等達成長期研發合作。
在固態電池的研發上,衛藍新能源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儲能、小動力三大領域,其中典型電芯產品有:
360Wh/kg高能量密度動力電芯:具備超高能量密度,單次續航里程1000+km,已于2023年底量產交付蔚來汽車,并在多家知名整車廠獲得定點。
280Ah超高安全儲能電芯:已于2023年下半年量產交付,為三峽、海博思創、國電投等多個儲能項目供貨。
320Wh/kg高能量密度小動力電芯:目前已為多家國內外無人機、機器人、便攜電源等客戶供貨。
普利特收購海四達快速切入鋰電行業
普利特的前身是成立于 1993年的同濟大學普利特化學研究所,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并于2009年12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聚焦高分子材料、高性能膜與纖維及電池儲能領域,從研發、生產、銷售至全方位服務的全球化新材料集團。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內外飾材料、5G通信、航空航天、電子電器等領域。
2022年8月5日,普利特收購海四達,快速切入儲能、小動力鋰電池等優質行業賽道,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雙輪驅動的經營模式。
海四達創建于1994年,總部位于江蘇省啟東市,是中國首批專業從事二次化學電源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內較早實現鋰電池技術產業化的企業之一。海四達專注電芯技術,覆蓋材料、零部件、電池管理系統、電源系統集成等全產業鏈環節,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工具、智能家電、通信備電、工商儲、戶儲、電網側和電源側儲能以及泛二輪車、特種車輛等領域。
參考來源:
衛藍新能源、普利特、海四達官網官微,網絡公開信息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