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粉體不是單個的粒子,而是由不同形狀、不同粒度按不同比例組成的粉粒群,粉體在制藥、食品加工和化學工業等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表現出來的性質有別于單個粒子,不能通過單個粒子各項物性的簡單加和進行研究,同時,外界因素,如外部壓力、氣氛、存放時間長短等都會對粉體產生影響,因此,粉體的研究比較復雜,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描述和討論十分必要。
粉體通常是指由大量的固體顆粒及顆粒間的空隙所構成的一種分散體系。顆粒粒度一般小于1000μm。工程上常把在常態下以較細的粉粒狀態存在的物料稱為粉體物料,簡稱粉體。粉體可按其成因、制備方法、顆粒分散狀態、顆粒大小、化學組成、晶體結構、用途等進行分類。
粉體流動性是粉體工程的基礎,是聯系顆粒性質與粉體技術中的單元操作,如儲存、給料、輸送、混合等的紐帶。影響粉體流動性的因素很多,包括顆粒的種類、平均粒度、粒度分布、濕含量、顆粒形狀、比表面積、密度、存儲時間和顆粒間相互作用等。
粒徑是指顆粒大小在空間范圍所占據的線性尺寸;粒度分布是指若干個大小順序排列的一定范圍內顆粒量占顆粒群總量的百分數。粒徑越小,粉粒比表面積越大,粉體分子引力、靜電引力作用增大,影響粉粒的流動;粒徑越小,粒子間越容易吸附,結團,黏結性增大,導致休止角增大,流動性變差;粒徑越小,越容易形成緊密堆積,透氣率下降,壓縮率增大,同樣使流動性變差。
即使粉體粒徑大小相等,不同形態粉體也具有不同的流動性。球形粒子因其相互間的接觸面積最小具有最好的流動性, 片狀或枝狀的粒子表面有大量的平面接觸點和不規則粒子間的剪切力, 故流動性差。
粉粒間的摩擦和內聚性質對粉體流動性有一定的影響。對于不同粉體粒徑和形態,摩擦和內聚性對粉體流動性的影響也不同。顆粒較大時,顆粒之間內聚力遠小于體積力,粉體的流動性主要取決于粉粒形貌,具有粗糙表面的粉粒或形狀不均勻的粉粒通常流動性差;顆粒很小時,顆粒之間內聚力遠大于體積力,粉體的流動性則主要取決于粉粒間的內聚力。
流動性是粉體在不同行業里被共同關注的一個關鍵參數,它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顆粒的粒度、形貌和表面特性是決定粉體宏觀行為的基石。
2024年10月29-31日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由北京粉體技術協會與柏德英思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2024藥用粉體技術研討會。屆時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陳錫忠將為大家帶來《從顆粒到粉體:內聚力、粘性與流動性的綜合研究》的主題報告。本報告旨在對現有顆粒表面能和內聚力的測量技術進行深入比較,并探討這些測量方式與粉體流動性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期為粉體的加工和應用提供科學指導。
報告人介紹
陳錫忠,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于廈門大學和中科院過程所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后在歐盟瑪麗居里學者計劃資助下于愛丁堡大學及劍橋大學從事博士后科研,回國前擔任愛爾蘭國立大學禮來制藥冠名講師、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助理教授,兼任Particuology及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青年編委,顆粒學會青年理事及化工學會過程模擬及仿真專委會青年委員,參與編著第四版Powder Technology Handbook、 Industry 4.0 Vision for Energy and Materials、Exploring Computational Pharmaceutics - AI and Modeling in Pharma 4.0等著作章節。主要研究聚焦于多相計算流體力學理論以及顆粒系統工程的數字孿生模型開發,被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協會授予未來化工學者等榮譽稱號。
資料來源:
1、吳福玉.粉體流動特性及其表征方法研究
2、張正德.粒級對粉體流動性及下料特性的影響
3、中國粉體網.基于粉體流動性的中藥粉體改善策略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