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4年是固態電池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開啟量產裝車元年,固態電池市場駛入快車道,產業鏈配套的材料、裝備、儀器等也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為深入交流探討當前固態電池技術、成本、產業化等發展現狀,2024年9月5日-6日,由中國粉體網主辦的第六屆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大會在江蘇常州成功召開。會議期間,我們邀請到了業內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代表做客對話欄目,進行訪談交流。本期為您分享的是中國粉體網對上海交通大學湯衛平教授的專訪。
中國粉體網:請介紹一下您的主要科研方向,以及近期在固態電池領域的研究進展。
湯教授: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一個方向是鹽湖提鋰,就是從鹽湖中去提取鋰資源,這個方向現在已經基本上實現產業化了;另一個方向就是固態鋰電池。在固態鋰電池領域,我一開始研究的是全固態薄膜電池,這個方向我們也引進了國內的第一條生產線,從2015年左右,我們就把全固態薄膜電池的生產線搭起來,現在處于生產的狀態。此后,我們又做固態電解質材料以及固態電池方面的研發工作。
中國粉體網:在眾多的固態電池技術路線中,您為何選擇了NASICON結構固態電解質這一方向?
湯教授:其實不是我們選擇了鈉超離子導體。從基礎研究的角度來講,無論是選擇鈉也好還是其它的,實際上都是差不多。從機理上來講,我們是用鈉超離子導體作為前驅體,用離子交換的辦法去生成了一些新材料。我們之所以現在選擇這個鈉超離子導體作為前驅體,是因為它是被研究的最透的這樣一些材料,是最早被研究、也是理解的比較深的這樣一些材料,用這個材料作為前驅體,我們做了一些新的材料,從這個角度來講,既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中國粉體網:全固態電池要實現大規模量產,您認為還面臨哪些比較大的挑戰?
湯教授:全固態電池現在存在的問題確實比較多,前段時間有評價全固態電池的產業成熟度大概是在4級左右(按9級的程度)的說法,我也是贊成的,這個產業化之路剛走到一半。這次我們固態電池材料大會上,大家也聊到比如說還需要10年或者20年等各種各樣的意見,我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樂觀的,我覺得10年可能用不了,在10年之內實現產業化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真要拖到10年后的話,我覺得后面的其它的電池有可能就要跟上了,那個時候固態電池就不一定需要了。
中國粉體網:請問您怎樣看固態電池的應用前景?
湯教授:從應用角度來講,固態電池的應用前景是一致被看好的,因為固態電池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等這些好處,這也是我們目前應用界所需要的。比如說低空經濟領域所需要的無人機,像新能源汽車現在的里程焦慮等問題,實際上都需要這樣一些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的電池。目前,從我們現有的化學儲能器件來講,可能也就是固態電池能夠很好解決這些問題。前景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就是我們要盡快地把這個電池實現產業化,能夠跟上現在的應用需求,現在的需求實際上比現有的產品更超前,就是需求更高更大。
中國粉體網:您如何看待日本固態電池的技術路線、產業化進展以及和我們國內固態電池界的差異?
湯教授:我在日本曾經待了20多年,日本人在固態電池方面的布局確實是非常早,上世紀90年代日本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布局了,比如豐田在固態電池方面的布局可能要比媒體報道的更早。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豐田在這方面的進展沒有那么快,它的實際進展并沒有跟上規劃的步驟,到現在大家還是沒有看到實質的東西。
他們走的主要技術路線叫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問題,可能純粹的硫化物路線要有很大的風險。從我們國家的技術路線上來講,現在就是百花齊放,跟日本不太一樣。相對來講,我們做得比他們要快一點,而且國家現在也大力支持。現在有很多的路線像復合的、硫化物的、鹵化物的、氧化物的這些路線都在做。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如果說要跟日本有個比較的話,我們后邊的發展不會比他們差多少。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