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1982年,日本日曹工程公司粉體技術研究所的一位名叫坂下攝的粉體機械工程技術人員,發表了一篇題為《粉體裝置進展縱覽》的文章。
日本日曹工程公司是1962年由日本曹達株式會社設計、工程部的技術人員組成的。在上述文章中,坂下攝根據前十年有關粉體技術展望的報告,從一個粉體機械工程技術人員的立場出發,探討了從1976年到1981年之間粉體技術和粉體機械的發展概況,并就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預測。
文中指出,粉體技術,從實質而言,是一種根據產業的轉換,變化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被動型技術,因此,要正確地預測它的將來,就必須仔細研究各產業領域的發展動向。
1980年代初,隨著節能措施越來越多,要求日益嚴格,基于新的機理開發新的粉碎機械、提高干燥作業的熱效率、改善液固分離作業的脫水率已成為粉體作業的重要課題。
隨著能源轉換,煤炭使用增加,貯槽的大型化,供料精度提高,遠距離高濃度低速度氣流輸送系統的開發,以及粉塵爆燃防止技術正變成必須解決的痛點難題。
而在粉體作業精細技術——Fine Particulate technologe方面,提高混合精度,在線控制;造粒作業強度,比容,粒徑的自動控制系統開發,以及粉體作業控制系統電子計算機化等,發展比較迅速。
至于環境衛生,人們迫切要求超微粉捕集技術,粉塵爆燃控制和靜電排除技術的早日開發,要求包裝生產線全自動化進入實用。
40多年前的粉體技術展望:
粉碎:1)粉碎系統在線自動控制;2)基于新原理的粉碎作業(冷凍、化學、振動);3)減少粉碎能耗。
篩分、分級、分離:1)提高分級效率,達到um級分級水平;2)防止篩目堵塞, 物料粘附;3)靜電分級機。
液固分離:1)連續自動過濾機,提高脫水率;2)高速沉降濃縮;3)和其它的作業相組合,提高脫水率。
混合、捏和、混煉:1)高精度連續混合機;2)在線混合精度控制;3)大型貯槽的均化,減少動力。
造粒、成形、包覆:1)無粘結劑造粒;2)自動控制粒徑、強度;3)開發大型造粒機。
干燥:1)干燥裝置放大;2)新原理干燥法;3)控制干燥作業的松密度。
貯槽:1)大型貯槽設計標準(動壓);2)防止堵塞及流動形態控制;3)杜絕分凝離析。
給料:1)提高微量定量供料機的精度;2)發展高溫高壓情況下的定量供料;3)
濕潤粉體的定量供料。
輸送:1)低速高濃度長距離輸送;2)粉體無損輸送;3)在線流量控制。
包裝:1)密度控制;2)包裝線全自動化;3)包裝難以充填的物料(濕潤物料,粘附性物料);4)捕集超微粉粒子。
集塵:1)捕集超微粉粒子;2)EP捕集法;3)高溫塵埃捕集。
計測控制:1)在線傳感器(粒度、水分、混合度)的開發;2)粉體工藝動態特性;3)粉體、加工、計算機控制。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