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電池行業全球領先的在線媒體平臺Batteries News發表文章,對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先導智能)在固態電池制造領域的技術突破及其行業貢獻進行了報道,稱其為歐洲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先導智能——高端設備國產替代
固態電池的量產離不開核心鋰電設備的工藝突破。固態電池生產背后蘊含的工藝與技術極為復雜,不僅根植于實驗室的尖端研究,更依賴于豐富的實踐經驗積累。電池制造的高復雜性和嚴苛要求決定了綜合成本的降低絕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而產線系統的卓越品質與服務商的技術實力,則是成為實現成本與質量雙贏的核心驅動力。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早在2018年,先導智能便敏銳洞察到全固態電池市場的巨大潛力,積極投身該技術領域,旨在順應全球趨勢,加速高端設備國產替代進程。
自2023年起,先導智能海外業務不斷突破,獲得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固態電池關鍵設備訂單,其全固態電池關鍵試驗線設備如干法電極、疊片、軟包組裝等,已出口至美國、歐洲,有效支持了客戶的工藝開發與驗證,其一系列創新技術如制漿、輥壓、疊片、組裝及化成分容、物流等更在全球首條固態電池量產線上大放異彩。
先導智能固態電池設備,采用高度集成化設計與先進智能的設備工藝,部分關鍵設備可實現占地面積降低10%、開通效率提升30%、充放電效率提升10%,電池均溫提升30%的優異效果,實現設備端和廠房端效率雙提升。產線最高效率可達32PPM,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同時,采用全流程精準控制,可以實現壓力與溫度均勻性的高精度控制,為產品高質量、高效投產保駕護航。
并且,在今年6月,先導智能公開表示,實現了全固態電池制造核心工藝的重大突破,發布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加速全球固態電池的量產進程。
干法電極技術——解決全固態電池量產的技術難點
據先導智能介紹:全固態電池量產的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電池極片與電解質膜的制備以及電池的致密化。受不同材料電化學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影響,不同工藝會對固體電解質膜的厚度和離子電導率產生極大影響。傳統電極和電解質膜的制備方法脫胎于濕法工藝,存在電解質材料分散不勻、電解質膜量產一致性差、電芯壓制形變大等諸多難以突破的瓶頸,無法滿足固態電池的量產需求。
為此,先導智能的研發團隊顛覆性地開創了干法電極技術,以創新結構設計的高效混料機對原材料進行剪切混合,使電極制備擺脫溶劑帶來的影響,從制造工藝端提升電極性能。在成膜段,得益于先導智能在輥壓設備制造領域多年的積累,創新開發出干法成膜復合一體技術,實現成膜的高度一致性,使連續成膜、高效量產成為可能。目前,由先導智能研發的超薄電解質膜制備和超薄全固態電解質涂布等設備,都采用了大量創新結構設計的關鍵部件,在生產效率、生產質量、自動化等方面具有顯著領先優勢。
采用干法電極等先進工藝與高度集成化設計,設備制成工序相對傳統工序大幅減少,在確保產品高效、高品質產出的同時實現人力需求降低20%、整體投入降低30% 的出色降本成效,并保障多環節嚴格環境管控、產品安全生產。
先導智能固態電池關鍵設備具體表現
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先導智能聚焦“低能耗、低成本、高性能”的干法電極技術,自主研發干法電極設備 ,搭載多項先導自主研發系統,綜合提升薄膜質量及離子電導率,全自動化工序保障電池良率與降本增效。
在混料段,先導干法電極高效混料機采用創新結構設計,可實現材料的高效混合與分散,且無需使用溶劑,避免因溶劑蒸發引起的電極分層,提升電極均勻性;先導干法粉體綜合測試儀搭載自主研發的專用測試分析軟件,可滿足客戶在配方開發、材料測評、工藝驗證及質量評價等多場景的檢測需求,助力干法電極工藝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量產 。
在成膜段,基于多年輥壓設備制造經驗,先導干法成膜復合一體機可實現間隙雙面同步復合,連續成膜,高效生產 ,且由于搭載高剛性高精度輥壓系統,設備可達到1μm以內的輥跳動,實現成膜的高度一致性 ,溫度均勻性≤±0.5℃ ,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傳統濕法涂布工藝下的固體電解質薄膜質量,先導創新研發超薄電解質膜制備設備,具有高生產效率、高生產質量、高自動化等顯著優勢。特別是在涂布環節,先導研發出超薄全固態電解質涂布設備,可實現20μm以下的薄膜涂布,關鍵部件采用創新結構設計,為實現全固態電芯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以上且安全投產保駕護航。
參考來源:
先導智能LEAD、每日經濟新聞、網絡公開信息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