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據長治新聞報道,位于山西省長治高新區的鋰電產業園制造基地年產10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自今年2月份開工以來,加緊建設,目前已完成工程的95%。
圖源:長治新聞
據悉,項目聯合生產廠房、辦公樓、中控研發樓及附屬配套設施主體已全部完工,現在正在進行的是廠內室內消防、門窗等安裝,項目整體進度90%,預計12月份達到交付條件,年前進入設備調試生產階段。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項目建設了16條全自動生產線,在配料、研磨、干燥等車間,高度智能化的設備正在加緊安裝,投產后,全鏈條封閉式數字化的生產線將為產品的配比精度提供可靠保障。
據了解,項目投資方山西特瓦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能源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公司,今年1月與百利科技簽訂了《山西特瓦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工程總承包EPC合同》。
磷酸錳鐵鋰產業化加速
磷酸錳鐵鋰由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鋰相結合而形成,磷酸錳鋰擁有的高電壓平臺、高能量密度優勢可以彌補磷酸鐵鋰的不足,磷酸錳鐵鋰又比三元材料穩定性高,且避免了貴金屬鎳和鈷的使用,顯著降低成本。
因此,磷酸錳鐵鋰被材料企業和電池企業寄予厚望,甚至被認為是走向固態電池的可行性極強的過渡方案。目前無論是動力電池企業,還是上游材料生產商都在“搶灘”磷酸錳鐵鋰。
電池企業中,寧德時代領先推出M3P錳鐵鋰電池,目前已在已售車型智界S7上裝車。今年1月還公布了一項關于磷酸錳鐵鋰電池技術的國際專利;星恒電源也很是積極,其于今年9月份推出了“單晶錳酸鋰+磷酸錳鐵鋰”的雙核材料和多款錳基鋰電池;國軒高科去年5月發布的磷酸錳鐵鋰L600啟晨電池,電芯實現240Wh/kg的能量密度;欣旺達研發的磷酸錳鐵鋰電芯產品,能量密度達到235Wh/kg。此外,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表示,公司的磷酸鐵錳鋰電池能量密度已達三元材料水平,且成本更具經濟性。
材料端,不少企業都在加大磷酸錳鐵鋰產能建設。
德方納米已經建成磷酸錳鐵鋰產能11萬噸/年,該公司計劃2025年將產能提升至44萬噸。去年8月,湖南裕能擬定增募資不超過65億元,用于年產32萬噸磷酸錳鐵鋰等項目。容百科技則計劃,到2025年在中韓建成14萬噸/年磷酸錳鐵鋰產能,2030年底在中韓歐美建成56萬噸/年產能。珩創納米年產1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已開啟試生產,項目第一批產品于5月29日正式下線。
磷酸錳鐵鋰正處在產業化初期,業內機構預測,到2025年磷酸錳鐵鋰滲透率預計在5-10%,電池需求近130GWh,對應正極需求或超20萬噸,市場規模近150億元;2030年滲透率將超30%,電池需求超1500GWh,對應正極需求超260萬噸,市場規模或超1500億元。
參考來源:長治新聞、粉體網、真鋰研究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喬木)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