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08年,《中國粉體工業》雜志以《陸鎖根:國內扁平式氣流磨第一人》為題對陸董事長的事跡做了獨家深入的報道。16年過去了,無論是宜興精新公司還是《中國粉體工業》雜志,都在持續地往前發展。2024年10月29日,在由北京粉體技術協會與柏徳英思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IPIE上海國際高端粉體裝備與科學儀器展覽會上,我們又一次見到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陸董事長,虛心請教,與其一起聊一聊關于宜興精新和中國粉體工業的過去與未來。
宜興精新粉體設備科技有限公司陸鎖根董事長
時代重任,勇擔
陸董事長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回想起進入粉體設備這一行業,陸董事長表示主要原因是化工業的發展。陸董事長早期任職的企業是化工部的一家,做陶瓷泵、陶瓷風機相關機械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鈦白粉行業快速發展。當時某鈦白粉廠從美國公司購買了扁平式氣流粉碎機。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鈦白粉的白度是很高的,但是美國的扁平式氣流粉碎機的內襯是不銹鋼的,導致粉碎后的粉體變成了灰色。化工部就找到了陸董事長,提出把進口的扁平式氣流粉碎機的內襯設計改造成陶瓷的。這也成為陸董事長進入粉體行業的一個契機。
這是責任,也是擔當。粉體行業的加工裝備是很復雜的。當時國內粉體行業處于從低端向中高端轉型的時期。業內還是以礦山粉碎用的雷蒙磨為主,細度325目,這是當時國內粉體裝備的真實水平。對于氣流粉碎機的研究使用甚少。當時美國的氣流粉碎機在江蘇鎮江鈦白粉廠有使用,陸董事長就拿回去研究加以改造。一步步摸索,一次次攻關,最終研制出了符合國內需求的高耐磨陶瓷內襯的扁平式氣流粉碎機,并且試機一次即成功。
從無到有,歷經崢嶸換新天。氣流粉碎機研制使用以后,粉體細度可達幾千目甚至上萬目,這何嘗不是粉體行業一個時代的開啟?
困境難題,預判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作為一個企業,發展中都會遇到一定困難,宜興精新也不例外。對于超微細粉碎,它是材料行業的一個分支,其興旺發達受大市場影響。陸董事長表示:經營企業,如果不了解國家發展大市場的變化,遇到困難可能措手不及。如果,企業對市場有一定的預判,提前緊貼布局,或許就會變困難為動力、下一個階段發展的機遇。
以氣流粉碎機發展為例,第一個階段是可濕性粉劑農藥,再者就是超純的氧化鋁陶瓷。上個世紀80年代左右,我國停止生產六六六、滴滴涕,進行農藥產品結構調整。可濕性農藥發展迅猛,但是等到發展到一定階段,由于全國田地是一定的、無明顯增長,超細粉碎設備在可濕性粉劑農藥的增速因此放慢甚至停止。如果企業沒有預判,很可能會在困難中倒下去。
有了預判,就要考慮哪些領域是潛在的增長點。比如研發燈光里所用粉體,等農藥退熱的時候就轉型到這一領域。但燈光市場也比較短,后來很快被LED所取代。所以,結合國家的總方針預判市場很重要。
在陸董事長創辦宜興精新這個企業的時候,鋰電池行業正興起,公司前瞻布局,很早就投入研發,并同比亞迪合作,第一個單子17條生產線,兩年后,第二個單子13條生產線。與此同時,鋰電池行業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如鈉電、固態電池的興起。或許正是因為對市場的準確預判,提前準備,在一個材料消失另一個材料興起的時候,宜興精新憑借技術支撐,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精制創新,堅定
談及陸董事長創辦宜興精新的緣由和期待,陸董事長向我們講述了他研究超細粉碎的一些經歷與感受。從國企到退休再到中日合資企業,其理念不斷堅定、清晰。
首先,隨著自然礦物資源利用的不斷開發以及新材料的發展,微粉、超微粉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于產品,要力求精制精細。此外,當時正處改革開放,企業都懷揣趕超世界水平、創新發展的目標。而陸董事長也有一個做百年老店的情懷與目標,這要靠什么?精制、創新。
陸董事長表示:我國粉體材料深加工行業起步比較晚,裝備先進性目前雖然基本滿足了國內的需求,但是很多方面還是要靠國外,這就是明顯的差距,首先我們要承認這個差距。比如,超純粉體材料,硅材料5個9,6個9很多做不出來。很多粉體材料制備方法表面似乎一樣,但真正做出的產品卻有很大差異,原因可能在于“精”。這精細差別,帶來的價格、應用卻是天差地別。目前談芯片卡脖子等問題,源頭問題就是材料問題。
對于國內外的粉體裝備的差異,硬件來說有一定誤差但不大,更大差異在于控制,軟件的控制、精細的控制。國外企業似乎更注重流體力學每一流點的精密控制,粉體深加工全流程精密控制,每一個環節、關鍵點都精密控制,而不是整個生產線生產完畢才取樣檢測。
對此,陸董事長始終堅持向國外的德國、日本、美國學習,表示不能悶著頭干,要不斷修正目標。從開始精準了解客戶對材料硬度、細度、流動性等性質的需求,到設備精心研制,再到后期細致的服務,陸董事長力求“精”。設備的精制精細精準,可能保證一臺氣流粉碎機使用20年,無需維修。再者要“新”。陸董事長始終重視研發創新,宜興精新創立以來已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授權(其中包括多項發明專利),主持與參與制定多項行業和團體標準。公司主要產品均是自主設計制造,包括陶瓷配件,90%以上都是宜興精新自己加工生產。
談及期望,陸董事長希望企業百年老店的精神不能變,創新的理念不能變,用戶共同開發、共同研究的理念不能變。不管是為哪個行業的企業服務,就應以他們的要求作為公司發展的標準,客戶的滿意才是設備成功的標準。
而要變的就是創新。目前宜興精新的總經理陸云博上海交大畢業,材料專業,陸董事長期望他用學到的新一代知識為新一代的材料做好服務工作。秉承虛心的態度,借助行業榜樣的力量,不斷創新、趕超差距、彎道超車。
振興粉體,合力
一代材料,一代裝備。陸董事長表示不斷突破革新,縮小差距,振興我國粉體工業發展,這可能不是單一行業的問題,不是某一個粉體裝備企業所能改變的,需要精準施策,聚合力化解難題。
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領。通過官方力量的重視、協調,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需要政府系統規劃布局,引領企業不斷攻關,助推粉體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資金問題。目前業內存在一個很大問題是大企業拖欠小企業資金,導致小企業相互拖。這一方面政府若不加以指導,金融就很難安全循環。很多企業幾年甚至七八年都拿不到錢,沒有流通資金何談發展?金融方面應理順流通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相互拖欠,惡性循環。
再者,人才問題。人才不僅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很多粉體企業的負責人是過去的高中生、中專生。現在高校畢業的學生會存在攀比,感覺去到這樣的粉體企業屈才。但若對于想創新想發展的企業,你的才能符合這一企業的需求,何不去發揮助推企業發展,實現個人價值?如果選擇一個人才濟濟的企業,你的用武之地又在哪里?
陸董事長擔憂地表示:人才要轉變觀念,企業也要不斷地引領、凝聚、培育一批人才。沒有人才支撐,企業如何堅持?根基不牢,又如何真正實現百年老店?
最后,合作問題。合作對于我們中國粉體工業水平的整體提升及高端新材料產業的突破、對于材料強國夢的實現尤其重要。粉體工業,跨行業跨學科的特征非常明顯,因此要合作也很不容易。這可能需要有責有權有經費有資源的力量去助推。
期待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合作,上下游企業的協作、以及粉體工程領域內同行們的信息交流,共建良性的生態平臺,有目標、有競爭、有合作。
《中國粉體工業》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