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工業和科研領域,微米級標準物質(CRM)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材料以其精確的物理化學屬性和嚴格的認證標準,為質量控制和顆粒表征提供了可靠的基準。
定義與特性
微米級標準物質是一種具有精確已知粒徑分布的標準樣品,通常用于校準測量設備、驗證測量方法和進行質量控制。根據CNAS-GL057:2024指南,這些標準物質必須具有均勻性、穩定性和可追溯性,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微米級標準物質適用于多種測量技術,包括激光粒度分析、動態光散射和顯微鏡法。
微米級標準物質在多個行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制藥行業:用于藥物顆粒的粒徑分析,確保藥物的均勻性和生物利用度。
半導體行業:用于檢測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顆粒污染,提高芯片的良品率。
環境監測:用于評估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支持環境法規的實施。
材料科學:用于研究和開發新型材料,評估材料的物理和化學特性。
選擇合適的微米級標準物質是確保測量準確性的關鍵。
根據CNAS-GL057:2024《標準物質選擇指南》及行業實踐,選擇需遵循以下原則:
1. 明確使用目的
校準儀器:需選用有證標準物質(CRM),確保計量溯源性。
質量控制:可選用非CRM的標準物質(RM),降低成本。
2. 匹配基體與特性
優先選擇與待測樣品基體(如化學成分、物理狀態)接近的標準物質,減少基體效應干擾。
例如,檢測土壤重金屬時,應選擇土壤基體的CRM而非純化學溶液。
3. 關注技術參數
粒徑分布:單分散性(如球形顆粒)更適合高精度校準。
穩定性:需確保長期儲存后特性值不漂移。
4. 供應商資質與認證
選擇通過CNAS認證的供應商(如北京海岸鴻蒙),確保產品符合國家標準。
核查產品證書,包括不確定度、有效期及溯源性聲明。
5. 成本效益平衡
高精度CRM價格較高,適用于法規合規和關鍵研發環節。
常規質控可選用性價比更高的RM或自制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