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在全球高端制造業的版圖中,精密陶瓷正成為半導體、醫療、新能源等領域的“冠軍材料”。而作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京瓷(Kyocera)憑借其精密陶瓷技術,不僅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更通過近年來的戰略調整與產能擴張,展現出對未來的深刻布局。
京瓷:歐洲與亞洲的“雙引擎”戰略
01 歐洲:醫療與半導體的“雙軌戰略”
1971年,京瓷進入德國市場,開啟精密陶瓷零部件布局之旅。京瓷歐洲的兩大工廠全部坐落于德國,均為收購而得。
2019年,京瓷收購了非氧化陶瓷零部件制造商H.C. Starck Ceramics GmbH(現為KYOCERA Fineceramics Precision GmbH),簡稱:KFPG,總部位于德國塞爾布,也是京瓷在歐洲的第一個精細陶瓷零件制造基地。在產品方面,該公司開發其新一代高端陶瓷產品——Starceram N3000 P的升級版本,推出一種新型氮化硅基板,旨在提升下一代微芯片功能測試的效率。新型氮化硅基板在極端溫度變化(-40℃至+200℃)下,依然保持微小間距的穩定性,進一步提升了產品性能。
同年,京瓷通過收購陶瓷和塑料部件制造商Friatec GmbH的陶瓷業務,成立了KYOCERA Fineceramics Solutions GmbH(簡稱:KFSG,總部:德國曼海姆),從而擴大了在歐洲的氧化物陶瓷部件和金屬化陶瓷部件的業務。
就此,京瓷在德國布局兩家公司:KFPG和KFSG,分別位于德國曼海姆和德國塞爾布,均為精密陶瓷零部件的業務,隸屬于KYOCERA Europe GmbH,并設有5個銷售辦事處(包括德國曼海姆、塞爾布、埃斯林根、諾伊斯以及瑞典斯德哥爾摩)。
京瓷塞爾布的生產工廠
2023年11月,京瓷精細陶瓷歐洲有限公司(Kyocera Fineceramics Europe GmbH)宣布將在2023/24財年對位于德國的兩家工廠(分別位于德國曼海姆和塞爾布)投資約3400萬歐元進行擴建,使其產能擴大一倍。
2024年,KYOCERA Fineceramics Europe GmbH 宣布成立新公司 KYOCERA Fineceramics Medical GmbH 進軍醫用陶瓷球頭市場。新公司主要專注于生產主要用于髖關節假肢的高品質陶瓷球頭。為此,將在德國斯圖加特地區建立一個新的生產基地。
2025年,京瓷精細陶瓷歐洲有限公司 (KYOCERA Fineceramics Europe GmbH) 擴大了其現有生產設施,在德國愛爾福特(Erfurt)增設了一個新工廠,聚焦陶瓷零部件的精密加工。通過這一舉措,京瓷正在利用專為高精度切割脆性材料而設計的現代機器和系統來擴大其在多線切割方面的技術能力。
02 亞洲:聚焦半導體與AI驅動的產能升級
當前,人工智能AI、大數據、存儲芯片等產業的發展正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向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邁進。這無疑也將為半導體設備廠商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發展空間,而就在半導體制造設備中,精密陶瓷零部件的成本可達10%左右。
京瓷是目前在全球能量產高質量的精密陶瓷企業中的佼佼者,其可以生產較為全面的半導體設備用精密陶瓷部件,在一系列陶瓷部件方面京瓷的全球份額達到70%-80%。據SIA報告,2023年上半年半導體市場陷入周期性的低迷,一直到下半年才開始反彈,全年半導體銷售達到5270億美元,共賣出1萬億枚芯片,相當于全球每個人都有100多個芯片。
隨著半導體需求強勁,2023年,京瓷投資了620億元建設長崎諫早工廠,專注于生產半導體制造相關的精密陶瓷零部件和半導體封裝產品。這也是京瓷繼2005年投產的京都綾部工廠以來,京瓷首次在日本本土新建工廠,足以見得京瓷對半導體產業領域的重視及信心。
此前,京瓷一直在擴建鹿兒島縣等主力工廠來應對產能需求。2024年,京瓷將滋賀蒲生工廠(東近江市川和町)和滋賀八日市工廠(東近江市蛇溝町)整合為滋賀東近江工廠,主要從事精細陶瓷零件、半導體部件、電子零件、機械工具、醫療產品等生產制造。兩個工廠合并,提升了公司精密陶瓷與半導體部件的生產效率,也強化了全球競爭力。
京瓷:聚焦高增長賽道
早在2022年底,京瓷社長谷本秀夫接受日媒采訪表示,之前供需緊繃的半導體市場當前雖進行調整,不過預估「2030年市場規模將擴大至2倍」,因此將持續積極進行投資。
2023年5月15日,京瓷宣布正式退出消費者手機業務,之后宣布于2026年3月之前,在半導體領域投資4000億日元,加碼人工智能及其尖端芯片領域的半導體設備。
但從財務數據來看,京瓷的綜合營業利潤在過去三年中持續下滑,其中2022財年同比下降14%,2023財年下降28%。該公司預計2024財年將進一步下降27%,營業利潤將降至4.31億美元。京瓷公司表示,這一預測數字與其2021財年9.44億美元的峰值營業利潤相比,出現了大幅下降,三年內累計下降幅度高達54%。
京瓷早在2024年10月宣布,將業務劃分為核心和非核心兩大類,逐步退出一些不再具備增長潛力的領域。近日,《日經亞洲》的報道指出,京瓷公司總裁谷本秀夫透露,公司計劃在2025財年內出售那些盈利前景不佳的非核心業務。
京瓷:把握精密陶瓷的“黃金窗口”
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在于制造,制造的核心是工藝,而工藝的核心是設備與材料,而設備的核心是零部件,由此可見零部件與材料作為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基礎環節,堪稱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血液”,是半導體產業發展水平的決定性環節。
京瓷的精密陶瓷技術在半導體領域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在陶瓷材料方面,京瓷可提供200多種陶瓷材料,包括氧化物、非氧化物和金屬陶瓷復合材料,具有高純度,超細,高性能的陶瓷粉制造技術和工藝,以及大型燒結爐,先進的成型,加工和設計技術。他們的生物陶瓷,熱學陶瓷,金屬陶瓷和光學陶瓷等陶瓷產品具有優異的性能,如高強度,高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有助于半導體,醫療設備,電子和環保行業獲得高速發展。
在陶瓷零部件方面,京瓷所生產的陶瓷結構件的應用領域也幾乎覆蓋了全部集成電路核心裝備,如光刻機、晶圓制造設備、刻蝕機、沉積設備(CVD、濺射)、LCD等裝備,形成了一系列型號齊全、品種多樣的精密陶瓷結構件產品。
而目前京瓷也將精密陶瓷應用延伸到航天市場,開啟太空領域新賽道。目前京瓷開發并公布的具有低熱膨脹性、高機械強度等特性的“堇青石”陶瓷材料有2款,分別是CO220和CO720,并已在半導體光刻機的晶圓臺(Wafer Stage)上得到廣泛應用。2024年,京瓷公司宣布,其“精密堇青石”陶瓷鏡已被選用于國際空間站 (ISS) 與地球上的移動光學站之間進行光通信的實驗設備。“京都產業大學”、“京瓷株式會社”和“PhotoCross株式會社”三方決定簽訂全面合作協議。計劃將安裝在神山天文臺的私立大學最大望遠鏡(荒木望遠鏡)的集光鏡從現有的玻璃鏡升級為輕量化陶瓷鏡。京瓷負責使用其開發的堇青石材料制造的大型非球面凹面鏡(以及小型凸面鏡)。
顯然,京瓷將天文學和航天工業視為堇青石下一個有前景的市場。此外,京瓷正進一步加大在航天領域的布局,希望在這一新興市場充分發揮該材料的優勢。京瓷的目標是到2029年將其太空相關業務擴大到 30 億日元,是目前規模的六倍。
來源:京瓷官網、中國粉體網、半導體前線、京瓷歐洲官網
戰略日課:京瓷的戰略:如何從陶瓷刀具走向半導體產業?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空青)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