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 ,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為進一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 ,尋找更高比容量負極材料成為產業研究重點。硅在常溫下與鋰合金化,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是目前石墨類負極材料的十倍以上,不存在析鋰隱患,安全性好于石墨類負極材料,且儲量豐富,成本低廉,是最具潛力的新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
硅晶粉是一種由單質硅粉碎而成的粉體。按其來源的晶體結構來分,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
特殊硅晶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配置摻雜:對硅原料進行預制成分的一種控制混合過程;
熔煉成晶:對硅液進行物理固液-固物轉化過程;
破碎:對坯體料進行由大到小的破碎過程;
粉化:對碎化后的粉料,再進行細粉化處理過程;
清洗:對粉體進行濕法清洗過程;
干化:對粉體進行一個干化脫水和表面態處理過程;
打散:是一個解聚過程。
晶櫻光電集團是一家集生產、研發、貿易于一體的太陽能光伏企業。擁有蘇州晶櫻、揚州晶櫻、寧晉晶櫻、揚州旭櫻四大基地。公司為進一步打造自身優勢,于2022年立項“新材料計劃”成立專項部門專項資金并開通多個特批渠道,積極拓展“硅晶粉”在固態電池、導熱、高塑等方面的應用研發。
據了解,揚州晶櫻通過采購單晶微米硅與公司硅負極進行了循環測試,據測試結果顯示,采購的單晶微米硅,1000圈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只有60%左右,而晶櫻硅負極的容量保持率能夠達到80%以上;拆解電池發現,晶櫻硅負極充滿電后,顆粒之間還是有較多的空隙,而循環充放電完畢后裂紋相對少很多。
硅材料代替石墨的時代已經來臨,創新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硅材料的性能,產業鏈也不斷在進行產品迭代升級,硅材料在電池產品中大規模應用即將到來。
針對固態電池相關的技術、材料、市場及產業等方面的問題,中國粉體網將于2025年3月18-19日在安徽·蚌埠舉辦2025全固態電池技術交流大會暨第一屆干法電極技術研討會。為致力于固態電池技術開發的企業,科研院校,以及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終端企業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開展產、學、研合作,助推固態電池產業化發展。屆時,揚州晶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周志明將作題為《特殊硅晶粉在固態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的報告。
專家簡介:
周志明,揚州晶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歷任半導體原材料車間工程師,車間主管,高級工程師;現任高端新材料車間高級工程師,從事半導體,光伏級硅晶材料工藝設計優化及售后服務,針對鋰電池硅基負極材料,高導熱粉體材料進行研究。
參考來源:
晶櫻光電、粉體網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