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月24日,國內碳化硅半導體材料龍頭企業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此次天岳先進申報港股IPO的募集資金,擬用于擴張8英寸或更大尺寸碳化硅襯底產能、持續加強研發能力等。
專注于高品質碳化硅襯底,全球排名前三
天岳先進成立于2010年,是全球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自成立以來即專注于高品質碳化硅襯底的研發與產業化。2015年,天岳先進完成了4英寸碳化硅襯底的大規模生產;2021年,天岳先進完成了6英寸碳化硅襯底的大規模生產;2022年,天岳先進于科創板上市,成為首個于中國上市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公司。2023年,天岳先進具備了8英寸碳化硅襯底量產能力。2024年,天岳先進推出業內首款12英寸碳化硅襯底。
據公司披露的相關資料顯示,按2023年碳化硅襯底銷售收入計,天岳先進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碳化硅襯底制造商,市場份額為14.8%。
全球前五大碳化硅襯底制造商,按碳化硅襯底的銷售收入計(2023年)
歷經15年的發展,天岳先進已躋身為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的重要供應商,產品亦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岳先進已與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制造商(按2023年的收入計)中一半以上的制造商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天岳先進的碳化硅襯底經客戶制成功率器件及射頻器件,該等器件最終應用于諸如電動汽車、AI數據中心及光伏系統等多領域的終端產品中。
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岳先進已在山東及上海設立兩個生產基地,合計2024年的碳化硅襯底年設計產能超過40萬片。
從虧損到狂賺1.8億元
天岳先進的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幣417.0百萬元增長199.9%至2023年的人民幣1,250.7百萬元,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824.8百萬元增加55.3%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1,281.2百萬元。
天岳先進于2022年及2023年分別錄得凈虧損人民幣175.7百萬元及人民幣45.7百萬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天岳先進已經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43.0百萬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近日,天岳先進公告稱,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7.68億元,同比增長41.3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復蓋全生產環節的核心技術儲備
當前,天岳先進已形成了復蓋全生產環節的核心技術儲備,并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1)在粉料制備環節,天岳先進自主開發了高真空度的粉料反應腔室,設計了特殊反應工藝,從而控制粉料中主要電活性雜質濃度和氮濃度;
(2)在長晶環節,天岳先進通過自主設計長晶設備,對坩堝、保溫進行設計,實現了均勻熱場結構,提升了晶體質量和生產效率;天岳先進形成了系統性的缺陷表征與控制技術,有效降低了包括微管、多型夾雜、位錯等在內的缺陷密度;
(3)在襯底加工環節,以長期積累的海量襯底加工大數據為基礎,天岳先進開發了多塊拼接多線切片技術,解決了拼接棒長與切片質量關系的行業難題,通過優化切片液的流變性和磨料形貌、粒徑及分布的調控,大幅度降低了切片的表面損傷;天岳先進還研發了一整套的磨拋工藝,最終可以獲得光滑且高度平坦的碳化硅拋光表面。天岳先進的技術能力使天岳先進能夠精確控制碳化硅襯底的性能,實現所生產碳化硅襯底的近零微管缺陷,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同時確保襯底質量的一致性。
天岳先進碳化硅襯底制備流程
天岳先進的核心技術除了轉化為專利外,還形成了專有技術體系。如天岳先進基于自主開發的應力量化表征技術體系,能夠實現對碳化硅襯底應力的量化表征,進而實現對生產工藝的良好控制和持續改進,并且可以實現對襯底質量的深度控制,規避如晶圓翹曲、缺陷增殖、器件失效、光學鏡片光柵變形脫落等質量問題。
產能、產量、銷量情況
于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天岳先進的總產能分別為75,000片、270,000片及345,000片;實際產量分別為約71,000片、262,000片及311,000片;利用率分別為94.7%、97.0%及90.3%。
于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天岳先進碳化硅襯底的銷售量分別為約63,800片、226,300片及251,500片,平均售價分別為每片人民幣5,110.0元、人民幣4,798.1元及人民幣4,185.0元。于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天岳先進碳化硅襯底的銷售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26.0百萬元、人民幣1,085.8百萬元、人民幣711.6百萬元及人民幣1,052.5百萬元,分別占天岳先進總收入的78.2%、86.8%、86.3%及82.2%。
(中國粉體網/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