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1、課題組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先進能源材料與催化課題組成立于2007年,主要從事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在能源催化轉化領域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課題組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員2人,工程師1人,在讀博士32人,在讀碩士45人。在新型多孔炭的溶液化學合成及功能高效集成等科學前沿問題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迄今在Nat.Chem.Eng.,Nat.Commun.,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Energy Envrion.Sci.等期刊發表論文360余篇,被引31000余次,累計申請專利122件,獲得專利授權70件;部分研究成果獲得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4)。
課題組主要成員
2、研究方向
(1)低碳分子的催化轉化。
(2)非金屬硼基催化劑的應用基礎研究。
(3)多孔炭質氣體吸附劑的設計。
(4)多孔材料的納米定制及功能集成。
(5)炭基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6)磁質功能納米粒子的合成及應用。
3、課題組成員
負責人:陸安慧教授
陸安慧教授,博士生導師,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遼寧省低碳資源高值化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聚焦能源高效清潔領域,在新型多孔炭的溶液合成及功能高效集成等科學前沿問題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提出“納米空間限域熱解”策略,解決了納米炭易團聚粘連的科學難題;實現了納米材料孔道與形貌的精準調變及功能高效集成,顯著提升了多孔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分離性能;在國際率先提出非金屬硼基材料催化低碳烷烴制烯烴的路線,實現了低碳資源臨氧脫氫催化轉化過程的創新。
已發表論文370余篇,被引32000余次,H-index為83(Google Scholar),出版英文專著2部,申請專利131件,獲得授權專利72件。培養的博士生、碩士生多人獲得遼寧省優秀學位論文稱號。
Chemistry Select編委會主席、Chem Cat Chem編委、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編委、遼寧省石油石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物理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工會分子辨識分離工程專委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專業委員會委員。
課題組其他成員:
課題組博士后:
課題組近兩年研究成果
2025年研究成果:
通過放大氫/二氧化碳的擴散差實現高效的氫/二氧化碳分離在碳分子篩膜中
單片木基碳負載的Pd納米顆粒,可調諧曝光促進炔醇的半氫化
羧基誘導的石油焦基碳負極微晶調控增強鈉儲存的材料
PF6-和Na+共嵌入鈉雙離子電池的石墨陰極增強的表面集中效果
2024年課題組研究成果:
通過三室電滲析法合成介孔氧化鋁
乙醇對羥基磷灰石的高選擇性升級為c4-10醇具有優異堿度的催化劑
NiMo/Al2O3催化劑活性組分分布調控及其加氫脫硫應用
Sn和Al前驅體的共沉淀產生額外的酸位點Pt/Sn-Al2O3丙烷脫氫催化劑
在氧官能化氮化硼上生成陽離子鎳團簇促進甲烷干重整
原位變換石墨多通道整體電極設計用于連續電解CO2的Ni-N-C位點
Cu和Mg協同取代抑制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P2-Na2/3Ni1/3Mn2/3O2的P2-O2相變
用于一步攝取低濃度的三功能碳膜高純度氫氣
局部地表水對潮濕CO2捕獲的異常增強在極性碳納米孔中
間甲基苯甲醇在乙醇的新途徑中的出現羥基磷灰石催化的美沙丙醛
揭示一種擴展的吸附/插入-填充鈉儲存機制石油焦衍生的無定形碳
Pt/Sn−Al2O3催化劑在酸性浸漬過程中活性相的演變及其在丙烷脫氫中的應用
一種通過協同實現的鋰離子電容器高效預鋰化策略預鋰化和固體電解質界面膜改性的影響
硼化物鍵合模式在丙烷氧化脫氫中的影響
提高氧化鋁擠出物的機械強度和孔隙率復合加工
含硼MFI沸石:微結構控制及其丙烷性能
揭示鋰和鎂在層狀氧化鈉陰極中在鈉離子電池中的作用
用于電催化硝酸鹽還原為氨的銅基異質結催化劑
木結構碳,具有重新組裝的孔隙,顯示出高丙烯吸附性丙烯/丙烷有效分離的速率
具有高縱橫比的氧化鋁納米棒的pH依賴性生長,用于增強丙烷脫氫性能
選擇性地富集D2/H2的2D碳中可訪問的量子篩分位點動力學分離
煤顯微組分對成炭過程及儲鈉行為的影響
高度石墨化多孔碳及其乙烷/乙烯的制備研究分離性能
對含氮中間體進行戰略調控以增強硝酸鹽還原具有多個活性中心的CO3O4/SiC催化劑
用于丙烯和丙烷選擇性分離的表面篩分碳皮
電化學氧化在自支撐碳電極中的選擇性氧摻雜用于電催化合成過氧化氫
增強界面協同作用以制備高機械強度和通過預潤濕法制備的氧化鋁擠出物的互連孔隙率
具有錳(II)配位活性的富邊界碳基電催化劑選擇性合成過氧化氫的環境
信息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先進能源材料與催化課題組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