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目前,固態電池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領域盛行,隨著人形機器人的崛起,固態電池更是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人形機器人對電池的性能要求極高,不僅要有足夠的能量密度支撐其復雜動作,還需保證高度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和優秀的安全性能,是未來人形機器人理想的能源解決方案。
今年春節過后,人形機器人賽道就火出了圈,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形機器人在春晚舞臺扭起了秧歌,引起了全球轟動。除此之外,在北京,人形機器人“化身”記者參與兩會報道;在湖南長沙,人形機器人穿上“紅馬甲”,作為志愿者與居民互動;在浙江,人形機器人走進工廠搬運物料……
圖片來源:央視頻截圖
“兩會”中的人形機器人
今年“兩會”期間,人形機器人成為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多位代表和委員就人形機器人的創新發展、量產應用以及相關政策支持等方面發表了觀點和看法。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表示,人形機器人產業是新質生產力中的代表性產業,其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但其在國內發展尚處于初步階段,存在技術難點有待攻克、落地應用存在障礙等課題。馮興亞認為,加快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已刻不容緩,他希望加快政策規劃、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加快示范應用進程多措并舉加速推廣。
全國政協委員、多模態AI系統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指出,我國機器人技術已實現飛躍式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顯著減少,近三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裝機量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探月機器人更成功帶回月壤。她強調,人形機器人不僅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表現形式和重要載體,也是通用實體人工智能系統的典型代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構建了人形機器人大工廠這一核心技術底座,形成了核心壁壘。通用的大工廠可以快速形成低成本和相對高性能的機器人系統,服務我國工業和農業。她提出,機器人系統的發展不僅要關注批量化生產能力,還要兼顧其可靠性、穩定性、通用性、智能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與人工智能、類腦智能材料等前沿技術充分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CEO賀晗指出,當前推動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落地和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諸多瓶頸。一是缺乏通用的“大腦”和“小腦”研發平臺,難以實現“一腦多機”或“一腦多能”,影響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優化。二是缺乏高質量的3D數據平臺,制約了具身智能的深度訓練。三是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導致廠商之間難以互聯互通,也制約了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四是缺乏通用的中試平臺,包括開放的場景測試平臺。五是缺乏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平臺,產業亟需同時掌握機械工程、自動化、人工智能等交叉領域知識的通才。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認為,機器人可分為五個智能等級:L1級(完全由人控制)、L2級(基礎輔助智能)、L3級(具身智能和訓練監督)、L4級(自成長智能)和L5級(完全自主智能)。隨著人形機器人從“動起來”到真正“用起來”的跨越式發展,其應用領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甚至在未來5到20年,有望成為與新能源汽車具備同樣潛力的巨大賽道。他指出,在此過程中,應借鑒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早期的市場培育和推廣經驗,通過市場推廣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加速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培育和需求潛力的釋放。據此,他建議,可針對當前智能化程度高、AI能力強且具有較高端價值的L3級別人形機器人,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加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普及和規模化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認為,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雖然已經實現從“追趕式創新”向“開拓式創新”的轉變,但仍需攻克一些難題。例如,不同場景對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需求不盡相同,導致目前我國相關技術路線較為分散,缺乏場景應用落地的普適性解決方案。對此,他提出三點發展建議。一是在技術難度小、需求量較大的場景開放試點,并整合應用數據,形成標準化場景庫,加速人形機器人算法和產品迭代優化。二是加快制定人形機器人通用技術標準、建立國家級檢測認證中心,在為我國人形機器人質量評估和市場準入提供權威保障的基礎上,推動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互認。三是完善安全倫理規范,包括企業必須為人形機器人投保產品責任險等。
人形機器人的“心臟”需要具備哪些強大的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
1、高能量密度,人形機器人內部空間有限,需要在較小的體積和重量內提供足夠能量,以保證機器人長時間運行并完成各項復雜任務。
2、高倍率放電能力,機器人頻繁動作,要求電池具備2-3C以上的放電倍率,能夠快速提供大電流。
3、安全性,電池必須具備完善的過充、過放、過熱保護等功能。
4、良好的環境適應性,機器人可能在高低溫、潮濕、震動等環境中作業,電池性能要保持穩定。
5、長循環壽命,頻繁充放電情況下,只有長循環壽命才能降低使用成本,同時確保機器人長期穩定運行。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表示,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是傳統液態鋰電池的2-3倍,可顯著延長人形機器人的工作時間。采用固態電解質,也可有效避免液態電解質的泄漏風險,在機械沖擊或高溫環境下更穩定使用,降低火災或爆炸隱患,這對在復雜環境中作業的人形機器人尤為重要。當前固態電池生產工藝復雜、成本較高,隨著規模化量產和技術迭代,預計2030年前后成本將顯著下降,屆時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的主流能源方案。
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
欣旺達入選2024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名單,成為首批電池供應商之一。2024年底,廣汽集團推出了搭載固態電池(欣旺達提供)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GoMate的續航能力達到6小時,而且大幅降低了能耗,相比同類產品節能達80%以上。
2025年3月8日,南孚電池與南平市綠色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高能時代簽署合資協議,擬共同合資設立新型電池中試平臺合資公司,共同推動全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全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全固態電池研發與應用示范平臺,計劃2028年12月前,完成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動力固態電池產品送樣。
孚能科技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公司已與國內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對接固態電池相關需求,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了定制化開發,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將在今年年內送樣。
南都電源的固態電池技術被推廣應用于機器人領域,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特點被認為適配人形機器人的動力需求,提升機器人的續航能力和安全性。據網絡消息,南都電源與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可能存在合作關系,今年春晚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就是由宇樹科技提供。
國軒高科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持續關注新興市場機會,加快拓展機器人、航空等新應用場景,結合公司G刻、半固態電池以及全固態電池等先進技術,積極開展新場景產品開發和產能布局。
小結
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續航問題將成為持續關注的核心話題。固態電池因其獨特優勢,有望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技術。未來,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本的降低,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為機器人提供更持久、更穩定的能量支持,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來源:
人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企業積極探索商業化路徑.證券日報
為機器人供能——鋰電產業打開增長新空間.中國能源報
聚焦2025全國兩會,把握機器人產業發展脈動.廣州機器人產業聯盟
深交所互動易、上證e互動、網絡公開信息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