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人物簡介
易健宏,男,1965年5月生,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粉末冶金與先進材料領域知名專家。1986年畢業于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材料學專業,1996年獲中南大學博士學位,2004-2005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擔任高級訪問學者,F任昆明理工大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國家新材料產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等12項國家級學術職務。深耕粉末冶金技術研究35年,主持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軍工配套項目等重大課題40余項,發表SCI/EI論文3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8項,出版專著4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4項,培養博士/碩士生120余名。其領銜的云南省先進粉體材料創新團隊,攻克多項國防軍工關鍵材料技術,被譽為”西南材料智庫”。
求學任職經歷
1982.09 – 1986.07 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學士
1986.09 – 1989.07 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碩士
1992.09 – 1996.07 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博士
1989/08 – 1992/08 冶金部長沙礦冶研究院材料研究二室 課題組組長
1996/08 – 2004/04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所 主任,副所長
2004/05 – 2005/04 牛津大學材料系 訪問學者
2005/05 – 2012/01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 副院長
2012/02 – 至今 昆明理工大學 副校長
扎根中南:奠定學術根基
1996年,31歲的易健宏進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開啟了他與粉末冶金的半生之緣。在長沙的15年間,他先后主持完成”超細鎢基復合粉末制備技術”等6項國家軍工配套項目,成功研制出應用于航天發動機噴管的高溫合金材料。2003年由其主導的”納米結構WC-Co復合粉體可控合成技術”,將硬質合金刀具壽命提升50%,相關成果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赴牛津大學材料系訪學期間,易健宏首創”微波等離子體輔助還原法”,攻克傳統粉末冶金工藝能耗高、純度低的技術瓶頸。歸國后他立即將技術應用于高鐵剎車片材料研發,推動國產剎車材料性能達到歐盟標準。
西遷春城:打造西南材料高地
2011年,易健宏受聘昆明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針對云南”有色金屬王國”的資源優勢,創立”資源-材料-器件”全鏈條研發模式。他帶領團隊開發出世界首套”微波連續式金屬粉末還原裝備”,建成年產300噸高性能銅粉示范線,使貴金屬綜合利用率從82%提升至96%,相關技術推廣至云銅、云錫等龍頭企業,近三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12億元。
創新突破:五大技術體系構建
微波燒結技術體系:建立涵蓋18種金屬的微波燒結工藝數據庫,開發出梯度功能材料逐層燒結控制技術,使復雜構件成型周期縮短70%,相關成果被納入《中國軍工材料技術發展藍皮書》。
粉末表面改性技術:首創”氣相-液相復合包覆”技術,實現石墨烯在銅粉表面的定向排布,制備的導電膠體電阻率低至3.8×10-6Ω·m,打破國外企業對5G基站連接材料的壟斷。
粉末注射成形技術:開發出適用于硬質合金的粘結劑體系,攻克微型異形件成形難題,所制0.3mm直徑鉆頭應用于華為手機主板鉆孔,良品率達99.2%。
薪火相傳:創新團隊建設
作為云南省先進粉體材料創新團隊帶頭人,易健宏構建了”基礎研究-工程轉化-產業應用”三級人才梯隊。團隊自主研發的”等離子旋轉電極霧化制粉設備”,打破歐美技術封鎖,使球形鈦粉生產成本降低60%。近五年培養出3名國家優青、5名云南省技術帶頭人。
從岳麓山到滇池畔,易健宏用三十五年光陰詮釋了材料科學家的堅守與創新。在昆明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大廳,“粉末雖微,可鑄重器”的院訓,正是這位粉末冶金大家畢生追求的最佳注腳。面對未來,他正帶領團隊向”航空航天用超高溫復合材料”“核用屏蔽材料”等新高峰發起沖擊,繼續書寫中國粉末冶金的輝煌篇章。
參考來源:
昆明理工大學、中國有色金屬報
云南省科學技術廳:新材料要靠破舊立新創出來
人民網: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易健宏:高校引領支撐前沿技術創新及全鏈條協同創新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留白)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