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作為石墨烯材料的重要衍生物,憑借其優異的分散性和化學活性,在材料科學、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展現出廣闊前景。作為先豐納米暢銷15年的經典材料-氧化石墨烯,從推出以來得到了眾多科研工作者的認可,多次出現在JAC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
本期整理了2篇近期使用先豐氧化石墨烯產品發表的文章,一起看下吧~
Small:石墨烯基復合氣凝膠用于微波吸收、隔熱和防凍裝置
氣凝膠孔隙結構的合理設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發材料的物理化學特性,從而實現對其電磁性能的調控。然而,氣凝膠孔隙結構的可控調整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
2025年2月9日,期刊Small報道先豐客戶通過引入凍融工藝和熱退火處理來制備還原氧化石墨烯(rGO)/鐵(Fe)/碳納米箔(CNC)氣凝膠,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通過調整CNC的含量,獲得了孔隙結構可調的復合氣凝膠。研究發現,當GO與CNC的摩爾比從0增加到4時,氣凝膠內部會形成更均勻、更連續的導電網絡。當CNC含量過高時,過多的CNC會相互纏結,堵塞孔隙。
實驗和模擬均證實,添加CNC后的孔隙結構呈現出連續的三維導電網絡,從而改善了導電損耗和極化損耗。同時,CNC中的無定形碳結構會導致結構缺陷,從而進一步增加極化損耗。因此,氣凝膠的電磁波吸收性能是通過調節孔隙結構和多種損耗機制的協同效應來提高的。
當GCF-4氣凝膠的填充率為0.8wt%時,EAB達到7.9GHz。具有優化孔隙結構的氣凝膠的RCS最小值為-42.1dB m2。
此外,氣凝膠的多孔結構和碳納米材料的溫度穩定性使氣凝膠具有優異的隔熱、防凍和疏水性能。這項研究為氣凝膠孔隙結構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并闡明了孔隙結構與電磁波吸收能力之間的關系。
文中使用的氧化石墨烯購買自先豐納米。
文章名稱:Carbon Nanocoils-Assisted Formation of Tunable Pore Graphene Aerogels for Lightweight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Thermal Insulation, and Antifreeze Devic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氧化石墨烯基光熱復合膜實現大面積、高光熱轉化
太陽能驅動的界面蒸汽生成(SISG)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海水淡化方法為解決清潔水資源短缺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氧化石墨烯(GO)膜因其獨特的二維結構、亞納米級層間通道以及優異的親水性,在SISG技術中展現出巨大潛力,能夠實現高效的水傳輸和蒸發,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一些挑戰。
2024年12月5日,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報道先豐客戶利用鋅離子和單寧酸(TA)對氧化石墨烯(GO)膜進行交聯,從而優化膜的結構和性能,以提升太陽能驅動的海水淡化效率。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通過一種經濟、簡單的靜態沉積法,一步制備具有高蒸發效率和長期穩定性的GO基復合膜。制備過程中,Zn2+被鋅箔蝕刻釋放,與GO納米片和TA同時交聯,加速了復合膜的形成。一方面,Zn2+與TA螯合形成金屬-TA網絡,增強了膜內光線的多次反射,從而提高了光吸收能力。另一方面,羥基基團的高密度使復合膜具有較強的親水性,通過調節TA的添加量,可以精確調節膜的層間間距,優化層間水分輸送途徑,進一步提高蒸發器的蒸發效率。
得益于膜表面良好的光吸收和內部優化的熱傳導路徑,優化后的復合膜展示出增強的光熱轉換和優異的熱定位能力,使得熱能能夠高效用于水蒸發過程。同時,其還表現出良好的抗鹽效果和長期穩定性,在實際海水淡化應用中具有廣闊前景。
文中使用的氧化石墨烯購買自先豐納米。
文獻名稱:Enhancing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aqueous stability of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for clean water production
產品推薦
XF002-1
單層氧化石墨烯片狀
片徑:0.5~5 μm
厚度:0.8-1.2 nm
純度:約99%
XF002-2
單層氧化石墨烯粉末
片徑:0.5~5 μm
厚度:0.8-1.2 nm
純度:約99%
XF224-2
高濃度氧化石墨烯分散液(1-6層)
外觀:深棕色液體
厚度:1-6層(AFM)
片徑:0.5-5μm(TEM)
濃度:20mg/ml
溶劑:水
XF020
單層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片徑:50~200 nm
厚度:0.8-1.2 nm
溶劑:水,N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