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3月29日,東睦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睦股份”)發布年度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1.43億元,同比增長33.2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0.59%;扣非凈利潤達3.79億元,增幅高達153.62%。
三大技術平臺構筑增長引擎,細分市場全面開花
作為國內粉末冶金行業的領軍企業,東睦股份依托粉末冶金壓制成形(P&S)、軟磁復合材料(SMC)、金屬注射成形(MIM)三大核心技術平臺,形成了覆蓋多領域的產品矩陣。2024年,三大平臺銷售收入均創歷史新高,展現出協同發力的強勁態勢。
1.P&S業務穩健增長,鞏固汽車與家電領域優勢
在粉末冶金壓制成形領域,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2.37億元,同比增長13.25%。其中,汽車零件業務收入17.09億元,同比增長11.08%,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的背景下,公司持續深化與主流車企的合作,產品覆蓋傳動系統、底盤部件等關鍵領域,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家電零件業務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26.77%,隨著變頻家電、智能家電的普及,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需求旺盛,推動該板塊增速跑贏行業。
2.MIM業務爆發式增長,折疊機市場成核心驅動力
金屬注射成形(MIM)業務2024年實現收入19.65億元,同比激增92.19%,成為業績增長的“加速器”。這一突破主要得益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復蘇,尤其是折疊屏手機的爆發式增長——公司折疊機鉸鏈模組相關銷售收入達9.10億元,占MIM業務收入的46.31%。為順應這一趨勢,東睦股份已投入7條折疊機鉸鏈模組生產線,并計劃進一步擴大產能,推動業務從單一零件向“MIM零件+模組”的高附加值模式升級。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鈦合金MIM粉末原料技術,為消費電子、醫療等高端領域的材料需求奠定基礎。
3.SMC業務穩步提升,AI與新能源打開新空間
軟磁復合材料(SMC)業務2024年收入9.02億元,同比增長9.13%。盡管光伏行業增速放緩帶來一定壓力,但公司積極開拓AI算力、服務器電源等新興市場,其中芯片電感和服務器電源軟磁材料銷售收入達1.7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5.54%,展現出在高密度儲能和高效電源領域的技術優勢。隨著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建設的持續推進,SMC材料在車載電感、功率模塊等場景的應用有望進一步深化。
深耕技術創新,筑牢行業龍頭地位
作為國內粉末冶金制品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居首的企業(2024年1-9月,公司粉末冶金制品銷售收入占協會統計范圍內企業總額的44.38%,銷量占比37.51%),東睦股份的領先地位源于持續的技術投入和產業布局。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達3.22億元,占營業收入6.26%,新增發明專利19項,累計獲得專利超800項,技術儲備覆蓋新材料制備、精密成形工藝等核心領域。
在新興產業布局上,公司已取得多項突破:開發出機器人諧波減速器用液態金屬柔輪樣件,推進人形機器人靈巧手零部件的MIM工藝應用;建成軸向磁通電機生產車間,量產后年產能達5萬套,助力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輕量化;針對AI芯片散熱、激光雷達等前沿領域,推出新型MIM零件并進入知名企業供應鏈,預計2025年實現量產。這些技術儲備不僅為當前業績提供支撐,更打開了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算力設備等千億級市場的增長空間。
液態金屬柔輪樣件
挑戰與展望: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升級
盡管面臨應收賬款增長(同比34.68%)和有息負債壓力(負債率36.63%),東睦股份通過提升生產稼動率、優化費用管控(三費占比降至7.53%),實現了毛利率23.96%的顯著提升(同比+7.29個百分點),展現出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預計2025年營業收入將達60億元,繼續圍繞“材料+零件+模組”的全產業鏈模式,推動技術與市場的深度融合。
對于粉末冶金及金屬粉體行業而言,東睦股份的業績突圍不僅印證了高端制造領域材料國產化的趨勢,更彰顯了技術平臺型企業在多場景應用中的抗周期能力。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AI算力等新興產業的持續賦能,這家深耕行業多年的龍頭企業,正以技術創新為槳,在新材料的藍海中駛向更廣闊的市場。
參考來源:
東睦股份2024年度報告、東睦股份官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留白)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