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將打造一個重要的國家級硅產業基地。一些上市公司捷足先登,匯集樂山“大煉”多晶硅產業,目前樂山的多晶硅產量已占到全國的70%。由此,四川樂山吸引了國內資本市場投資者關注的目光。
那么,樂山市吸引國內上市公司攜巨資投向多晶硅產業的競爭優勢是什么?多晶硅產業的未來發展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近日專程赴四川樂山對多晶硅產業進行了調研。
樂山打造“多晶硅之都”
樂山市政府在承接和發展多晶硅產業方面予以強力支持,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擁有我國最頂端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及緊缺的技術人才,這兩大因素構成了樂山市吸引多晶硅項目聚集當地的兩大獨特競爭優勢。
目前,樂山市的多晶硅項目主要分布在位于樂山市中心城區南部的高新開發區和五通橋區。其中,新光硅業(川投能源、天威保變、樂山電力和岷江水電共同投資設立)和樂電天威(由樂山電力和天威保變合資成立)的多晶硅基地位于高新開發區,且隔街相望;通威永祥(由通威股份投資)和東汽峨半(由東方汽輪機廠與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合資建立)的多晶硅基地位于五通橋,又是“隔江相望”。另外,特變電工也計劃與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合作在樂山建立多晶硅項目。
如果按照這些多晶硅項目的當下產能及設計產能,樂山市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可以預期樂山市也將有望成為未來中國真正的“多晶硅之都”。
在赴樂山的路上,記者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樂山市在生產多晶硅原材料等資源方面是否擁有什么獨特的競爭優勢?
確實,目前樂山市在生產多晶硅原材料方面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例如,在樂山金口河區、峨邊硅礦探明儲量約為1500萬噸,現有工業硅生產能力6萬噸;樂山有鹽鹵礦170億噸,現有12萬噸燒堿、1萬噸三氯氫硅和液氯9.6萬噸的生產能力;巨星和福華公司的30萬噸燒堿項目已經啟動。
多晶硅產業同時又是一個高耗能產業,而樂山市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這也是一種資源優勢。目前,樂山市的電力可開發量為400萬KW,現已建成總裝機容量為200萬KW。
但是,這些資源優勢是否就是樂山市承接多晶硅產業發展所具有的排他性競爭優勢呢?其實不然。從目前來看,國際上(包括中國)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即用氯和氫合成氯化氫(或外購氯化氫),氯化氫再與工業硅粉在一定溫度下合成三氯氫硅,隨后對三氯氫硅進行分離精餾提純,提純后的三氯氫硅在氫還原爐內進行CVD反應生產多晶硅。
這說明,生產廠商只要外購到生產多晶硅的核心原材料如三氯氫硅,就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區生產多晶硅。記者在采訪一些業內專家和廠商時也發現,目前大部分多晶硅生產廠商基本上以外購原材料為主。也就是說,多晶硅生產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區復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多晶硅項目何以會在全國“遍地開花”。
那么,樂山市承接多晶硅產業的吸引力或競爭優勢究竟體現在哪里呢?通過走訪發現,來自于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和樂山市擁有生產多晶硅必須具備的技術和人才儲備等,這才是樂山市最具競爭力的兩大獨特競爭優勢。
記者在樂山當地了解到,目前樂山市已將發展多晶硅產業確立為當地政府的“一號工程”。在當地政府報告中也提到,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力主“全力推進多晶硅及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在10年內,樂山市要把多晶硅及太陽能光伏產業打造成“千億產業”。
為此,樂山市委書記、市長姜曉亭還提交了一份得到當地40多位人大代表附議的《關于支持四川省樂山市建設為國家級硅材料產業基地的建議》,并呼吁給予樂山硅材料產業基地直購電政策支持,在信貸、稅收和電價等方面大力扶持,促進多晶硅產業的國產化發展。
為了提高樂山市投資促進效能,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互利多贏”模式,樂山市建立了“政府-中介-企業(集中區、園區)”聯動投資促進體系。其中,對重大承接項目和重大投資促進活動中的簽約項目,建立部門督辦、跟蹤落實責任制,實行“簽約-落地-投產-達效”全程跟蹤服務,并納入目標管理。同時,樂山市還建立了有關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引進、重要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形成的激勵獎懲機制等。
可見,樂山市在支持當地多晶硅產業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這是吸引部分國內上市公司云集樂山投資多晶硅項目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地處樂山市的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包括峨嵋半導體研究所),該企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所積累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和技術人才,為樂山市打造“中國多晶硅之都”提供了技術和人才的支持。
我國多晶硅產業起步于上世紀50、60年代,目前掌握多晶硅生產技術的國內企業主要為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和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這兩家國有企業,其掌握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及擁有的相關技術人才,成了快速發展的國內多晶硅產業的一種“稀缺資源”。
從目前樂山市上馬的幾項多晶硅項目來看,基本上都采用了峨眉半導體材料廠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技術人才也來自于該國企。目前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所掌握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已處于國內頂尖水平。
樂山市政府順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時勢,在積極支持多晶硅產業向樂山轉移的同時,將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擁有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及人才,嫁接到承接和發展多晶硅產業上,形成了樂山市發展多晶硅產業的獨特競爭優勢。這也為我國其他地區打造新的產業群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未來一兩年將獲高額回報
鑒于短期內多晶硅市場的供不應求局面仍難打破,誰先完成規模化產出,誰將獲得更高的行業利潤。由此,可以預期目前已上馬或已量產的多晶硅項目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將獲得高額利潤,這也暗示了目前已搶先進入該產業的相關上市公司將從中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
當國內多晶硅項目“遍地開花”時,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著記者:多晶硅項目能給產業進入者帶來多大的利潤?
可以說,目前國內多晶硅項目的投資熱潮,來自于國內太陽能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2004年后,隨著全球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生產廠商的迅速成長,太陽能電池產量快速增加。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在近幾年也隨之迅速崛起,出現了全球知名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如江西塞維、無錫尚德和天威英利等。
由于多晶硅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料,也引發了對多晶硅的需求快速增長。而多晶硅產能的擴大需要時間,導致多晶硅供應量明顯不足。據說,國內多晶硅材料約有95%需要進口,這使得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國廠商。
根據國際光伏組織的預計, 2008年全球多晶硅的產能將達到4.955萬噸,2010年將達到5.88萬噸,而2010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將達到8.5萬噸,供需缺口約為2.62萬噸。
國內一些研究也表明,盡管目前國內一些多晶硅項目正在或計劃上馬,但基于目前國內外的供需現狀,預期在2010年之前多晶硅市場不會出現大范圍過剩的局面。
這種供需矛盾也導致了全球多晶硅價格的不斷上漲。目前,多晶硅市場價格大致維持在300美元/公斤的水平。
正是由于多晶硅的供需缺口及價格的持續上漲,促使全球主要生產廠商紛紛計劃擴產。同樣,國內企業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也看到了搶先進入該產業的巨大機遇。
按目前國內外多晶硅供需矛盾及價格趨勢分析,目前進入多晶硅產業不存在大的市場風險,這自然吸引了各路資本加速進入這一產業。
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供給已不成問題。因為,短期內多晶硅產業的誘人發展前景,讓產業投資者能從銀行那里方便地獲得巨額貸款,上市公司更具有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的獨特優勢。這樣,投資多晶硅項目的巨額資金問題就被層層化解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那么多上市公司迅速云集到多晶硅投資項目上。
當市場與資本兩大問題得到解決之后,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多晶硅技術建成投產多晶硅項目。從目前來看,國內企業投產多晶硅項目的技術主要來自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包括峨嵋半導體研究所)和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而樂山及成樂高速沿線的多晶硅項目生產技術基本上來自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如新光硅業、東氣峨半和樂電天威等。而且,支撐這些多晶硅項目的工藝研究、生產制造和設備維護等專業技術人才,也主要來自峨眉半導體材料廠。
借助于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所掌握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以及由該廠輸送的國內多晶硅專家及其他技術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這些多晶硅項目的成功投產,新光硅業就是一個明證。
當市場、資本、技術和人才四大問題逐一得到解決后,云集于樂山市及成樂高速公路沿線的一些多晶硅建設項目也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現在的問題是,多晶硅生產從量產到達到設計的規模產能,一般需要一至兩年的調試和穩固期,因而目前已上馬的多晶硅項目都在加快建設投產速度,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規劃的生產能力。這意味著誰先完成規模化產出,誰將獲得行業高額利潤。從一些多晶硅項目建設力圖在一年半時間內達到設計的第一期產能目標,可見彼此競爭已是暗流涌動。從這個角度分析,目前的多晶硅產業競爭已演變成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勇敢者游戲”。
鑒于短期內多晶硅市場的供不應求局面仍難打破,可以預期目前已上馬或已量產的多晶硅項目,在未來一、兩年內將獲得很高的行業利潤。同樣,搶先進入該產業的相關上市公司也將從中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這一點似乎已成定局。
發展機遇大于競爭壓力
在影響多晶硅產業發展的市場、資本、技術與人才這四大因素中,技術人才對未來國內多晶硅產業競爭的影響最大。從總體上講,國內多晶硅產業在未來具有很大的產業發展空間,發展機遇遠大于競爭壓力。這一產業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在2010年之前,盡管國內多晶硅項目投資具有風險較小和投資回報較高的基本特征,但隨著目前國內已上馬或計劃建設的多晶硅項目所產生的大規模產能逐步得到釋放,從中長期來看,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將會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這意味著多晶硅產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將逐步增大。
在未來5年里,單就四川樂山地區而言,多晶硅項目設計建設投產的最終產能將達到3萬至4萬噸;就全國范圍而言,多晶硅項目所釋放的最終產能將可能達到約12萬噸。
另據業內專家預測,在2010年后,目前國內已建設或計劃建設的多晶硅項目所產生的大規模產能將逐步得到集中釋放。屆時,國內多晶硅市場的供不應求局面將可能被打破。如何消化這部分產能釋放,將是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市場問題。
首先,從多晶硅市場供求因素來看,有兩大因素將制約多晶硅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目前國內多晶硅產業的下游產業鏈——太陽能電池生產仍屬于出口加工產業,居高不下的多晶硅價格與太陽能電池的出口價格較低,擠占或縮減了大部分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的有限利潤空間。另外,下游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技術進步,也可能會減少對多晶硅材料的使用。這些因素對未來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都是不利的。
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出于GDP考核目標而不是產業發展的長遠考慮,盲目引進多晶硅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這一產業的無序發展與無序競爭。其中,大部分多晶硅產能將在2010年后得到集中性釋放,如何消化大規模產能,如何面對產能擴大后的價格下降,這些問題將是目前已介入這一產業的生產廠商面臨的一個重要市場問題。這也暗示了未來多晶硅產業的激烈競爭將不可避免。
當然,從積極的角度分析,目前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的生產能力并沒有達到其設計的產能目標,一旦多晶硅供應量大幅增加和多晶硅價格逐步下降,將會進一步刺激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產能擴張。由此,也可以推進國內多晶硅產業繼續快速發展。
另外,由于目前國際能源價格仍維持高位,這將推動未來新能源的利用和發展,尤其是會推動全球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從目前來看,主要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在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如果我國將來也能采取積極的新能源政策,這將促進國內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太陽能電池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多晶硅產業同樣也具有快速發展的市場機遇。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能通過下游太陽能電池產業自我消化產能的國內多晶硅生產廠商(特別是部分上市公司),更具有發展空間和投資價值。
其次,從投向多晶硅產業的資本因素分析,當將來國內多晶硅產業進入到激烈競爭階段時,大規模產能的集中釋放,以及多晶硅價格的理性回歸,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多晶硅生產廠商的高額利潤或盈利能力。
在行業利潤趨于逐步下降時,這一產業對資本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勢必會造成國內銀行業和資本市場向這一產業流入的資本逐步減少,而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持續的資本流入作為支撐。
進入這一產業不管先后,誰先實現規模化產出,誰將最先搶奪占市場份額,就可以最先消化生產成本,在贏得前期高額行業利潤的同時,也可為其今后的市場競爭打下基礎。
競爭必然會有淘汰者,誰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勝出,誰將能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這樣的市場競爭也意味著,未來這一產業將可能會通過整合或兼并方式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再次,從多晶硅產業的技術和技術人才因素分析,由于多晶硅產業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且生產的核心技術基本上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目前國內的多晶硅生產技術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但是,企業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和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掌握了目前多晶硅的主要生產技術——改良西門子法,這為目前國內大部分多晶硅投資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撐,因而這些多晶硅項目的成功建成和投產問題不大。
但是,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多晶硅的規模化生產,還迫切需要有相關的工藝研究、生產制造和設備維護等專業技術人才。隨著國內多晶硅項目的紛紛上馬,多晶硅產業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也暴露了出來,爭奪技術方面的人才甚至比引進生產技術更為激烈。
不久前,樂山市市中區法院就審理了一個商業泄秘案,涉及一家目前已量產的多晶硅生產廠商技術人員將多晶硅的研發和生產核心技術提供給另一家多晶硅生產廠商。
由新進入的生產廠商會對競爭對手“挖”技術人才的現象表明,技術人才的緊缺問題已開始成為制約多晶硅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從目前來看,國內多晶硅產業面臨諸多挑戰與競爭壓力,但這一產業仍有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在市場、資本、技術與人才四大影響因素中,技術人才可能對國內多晶硅產業競爭的影響最大。這一點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不過,從總體上講,國內多晶硅產業在未來具有很大的產業發展空間,這一產業的發展也是值得期待的。
那么,樂山市吸引國內上市公司攜巨資投向多晶硅產業的競爭優勢是什么?多晶硅產業的未來發展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近日專程赴四川樂山對多晶硅產業進行了調研。
樂山打造“多晶硅之都”
樂山市政府在承接和發展多晶硅產業方面予以強力支持,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擁有我國最頂端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及緊缺的技術人才,這兩大因素構成了樂山市吸引多晶硅項目聚集當地的兩大獨特競爭優勢。
目前,樂山市的多晶硅項目主要分布在位于樂山市中心城區南部的高新開發區和五通橋區。其中,新光硅業(川投能源、天威保變、樂山電力和岷江水電共同投資設立)和樂電天威(由樂山電力和天威保變合資成立)的多晶硅基地位于高新開發區,且隔街相望;通威永祥(由通威股份投資)和東汽峨半(由東方汽輪機廠與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合資建立)的多晶硅基地位于五通橋,又是“隔江相望”。另外,特變電工也計劃與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合作在樂山建立多晶硅項目。
如果按照這些多晶硅項目的當下產能及設計產能,樂山市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可以預期樂山市也將有望成為未來中國真正的“多晶硅之都”。
在赴樂山的路上,記者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樂山市在生產多晶硅原材料等資源方面是否擁有什么獨特的競爭優勢?
確實,目前樂山市在生產多晶硅原材料方面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例如,在樂山金口河區、峨邊硅礦探明儲量約為1500萬噸,現有工業硅生產能力6萬噸;樂山有鹽鹵礦170億噸,現有12萬噸燒堿、1萬噸三氯氫硅和液氯9.6萬噸的生產能力;巨星和福華公司的30萬噸燒堿項目已經啟動。
多晶硅產業同時又是一個高耗能產業,而樂山市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這也是一種資源優勢。目前,樂山市的電力可開發量為400萬KW,現已建成總裝機容量為200萬KW。
但是,這些資源優勢是否就是樂山市承接多晶硅產業發展所具有的排他性競爭優勢呢?其實不然。從目前來看,國際上(包括中國)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即用氯和氫合成氯化氫(或外購氯化氫),氯化氫再與工業硅粉在一定溫度下合成三氯氫硅,隨后對三氯氫硅進行分離精餾提純,提純后的三氯氫硅在氫還原爐內進行CVD反應生產多晶硅。
這說明,生產廠商只要外購到生產多晶硅的核心原材料如三氯氫硅,就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區生產多晶硅。記者在采訪一些業內專家和廠商時也發現,目前大部分多晶硅生產廠商基本上以外購原材料為主。也就是說,多晶硅生產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區復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多晶硅項目何以會在全國“遍地開花”。
那么,樂山市承接多晶硅產業的吸引力或競爭優勢究竟體現在哪里呢?通過走訪發現,來自于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和樂山市擁有生產多晶硅必須具備的技術和人才儲備等,這才是樂山市最具競爭力的兩大獨特競爭優勢。
記者在樂山當地了解到,目前樂山市已將發展多晶硅產業確立為當地政府的“一號工程”。在當地政府報告中也提到,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力主“全力推進多晶硅及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在10年內,樂山市要把多晶硅及太陽能光伏產業打造成“千億產業”。
為此,樂山市委書記、市長姜曉亭還提交了一份得到當地40多位人大代表附議的《關于支持四川省樂山市建設為國家級硅材料產業基地的建議》,并呼吁給予樂山硅材料產業基地直購電政策支持,在信貸、稅收和電價等方面大力扶持,促進多晶硅產業的國產化發展。
為了提高樂山市投資促進效能,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互利多贏”模式,樂山市建立了“政府-中介-企業(集中區、園區)”聯動投資促進體系。其中,對重大承接項目和重大投資促進活動中的簽約項目,建立部門督辦、跟蹤落實責任制,實行“簽約-落地-投產-達效”全程跟蹤服務,并納入目標管理。同時,樂山市還建立了有關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引進、重要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形成的激勵獎懲機制等。
可見,樂山市在支持當地多晶硅產業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這是吸引部分國內上市公司云集樂山投資多晶硅項目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地處樂山市的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包括峨嵋半導體研究所),該企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所積累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和技術人才,為樂山市打造“中國多晶硅之都”提供了技術和人才的支持。
我國多晶硅產業起步于上世紀50、60年代,目前掌握多晶硅生產技術的國內企業主要為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和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這兩家國有企業,其掌握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及擁有的相關技術人才,成了快速發展的國內多晶硅產業的一種“稀缺資源”。
從目前樂山市上馬的幾項多晶硅項目來看,基本上都采用了峨眉半導體材料廠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技術人才也來自于該國企。目前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所掌握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已處于國內頂尖水平。
樂山市政府順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時勢,在積極支持多晶硅產業向樂山轉移的同時,將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擁有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及人才,嫁接到承接和發展多晶硅產業上,形成了樂山市發展多晶硅產業的獨特競爭優勢。這也為我國其他地區打造新的產業群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未來一兩年將獲高額回報
鑒于短期內多晶硅市場的供不應求局面仍難打破,誰先完成規模化產出,誰將獲得更高的行業利潤。由此,可以預期目前已上馬或已量產的多晶硅項目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將獲得高額利潤,這也暗示了目前已搶先進入該產業的相關上市公司將從中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
當國內多晶硅項目“遍地開花”時,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著記者:多晶硅項目能給產業進入者帶來多大的利潤?
可以說,目前國內多晶硅項目的投資熱潮,來自于國內太陽能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2004年后,隨著全球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生產廠商的迅速成長,太陽能電池產量快速增加。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在近幾年也隨之迅速崛起,出現了全球知名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如江西塞維、無錫尚德和天威英利等。
由于多晶硅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料,也引發了對多晶硅的需求快速增長。而多晶硅產能的擴大需要時間,導致多晶硅供應量明顯不足。據說,國內多晶硅材料約有95%需要進口,這使得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國廠商。
根據國際光伏組織的預計, 2008年全球多晶硅的產能將達到4.955萬噸,2010年將達到5.88萬噸,而2010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將達到8.5萬噸,供需缺口約為2.62萬噸。
國內一些研究也表明,盡管目前國內一些多晶硅項目正在或計劃上馬,但基于目前國內外的供需現狀,預期在2010年之前多晶硅市場不會出現大范圍過剩的局面。
這種供需矛盾也導致了全球多晶硅價格的不斷上漲。目前,多晶硅市場價格大致維持在300美元/公斤的水平。
正是由于多晶硅的供需缺口及價格的持續上漲,促使全球主要生產廠商紛紛計劃擴產。同樣,國內企業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也看到了搶先進入該產業的巨大機遇。
按目前國內外多晶硅供需矛盾及價格趨勢分析,目前進入多晶硅產業不存在大的市場風險,這自然吸引了各路資本加速進入這一產業。
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供給已不成問題。因為,短期內多晶硅產業的誘人發展前景,讓產業投資者能從銀行那里方便地獲得巨額貸款,上市公司更具有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的獨特優勢。這樣,投資多晶硅項目的巨額資金問題就被層層化解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那么多上市公司迅速云集到多晶硅投資項目上。
當市場與資本兩大問題得到解決之后,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多晶硅技術建成投產多晶硅項目。從目前來看,國內企業投產多晶硅項目的技術主要來自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包括峨嵋半導體研究所)和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而樂山及成樂高速沿線的多晶硅項目生產技術基本上來自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如新光硅業、東氣峨半和樂電天威等。而且,支撐這些多晶硅項目的工藝研究、生產制造和設備維護等專業技術人才,也主要來自峨眉半導體材料廠。
借助于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所掌握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以及由該廠輸送的國內多晶硅專家及其他技術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這些多晶硅項目的成功投產,新光硅業就是一個明證。
當市場、資本、技術和人才四大問題逐一得到解決后,云集于樂山市及成樂高速公路沿線的一些多晶硅建設項目也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現在的問題是,多晶硅生產從量產到達到設計的規模產能,一般需要一至兩年的調試和穩固期,因而目前已上馬的多晶硅項目都在加快建設投產速度,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規劃的生產能力。這意味著誰先完成規模化產出,誰將獲得行業高額利潤。從一些多晶硅項目建設力圖在一年半時間內達到設計的第一期產能目標,可見彼此競爭已是暗流涌動。從這個角度分析,目前的多晶硅產業競爭已演變成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勇敢者游戲”。
鑒于短期內多晶硅市場的供不應求局面仍難打破,可以預期目前已上馬或已量產的多晶硅項目,在未來一、兩年內將獲得很高的行業利潤。同樣,搶先進入該產業的相關上市公司也將從中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這一點似乎已成定局。
發展機遇大于競爭壓力
在影響多晶硅產業發展的市場、資本、技術與人才這四大因素中,技術人才對未來國內多晶硅產業競爭的影響最大。從總體上講,國內多晶硅產業在未來具有很大的產業發展空間,發展機遇遠大于競爭壓力。這一產業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在2010年之前,盡管國內多晶硅項目投資具有風險較小和投資回報較高的基本特征,但隨著目前國內已上馬或計劃建設的多晶硅項目所產生的大規模產能逐步得到釋放,從中長期來看,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將會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這意味著多晶硅產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將逐步增大。
在未來5年里,單就四川樂山地區而言,多晶硅項目設計建設投產的最終產能將達到3萬至4萬噸;就全國范圍而言,多晶硅項目所釋放的最終產能將可能達到約12萬噸。
另據業內專家預測,在2010年后,目前國內已建設或計劃建設的多晶硅項目所產生的大規模產能將逐步得到集中釋放。屆時,國內多晶硅市場的供不應求局面將可能被打破。如何消化這部分產能釋放,將是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市場問題。
首先,從多晶硅市場供求因素來看,有兩大因素將制約多晶硅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目前國內多晶硅產業的下游產業鏈——太陽能電池生產仍屬于出口加工產業,居高不下的多晶硅價格與太陽能電池的出口價格較低,擠占或縮減了大部分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的有限利潤空間。另外,下游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技術進步,也可能會減少對多晶硅材料的使用。這些因素對未來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都是不利的。
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出于GDP考核目標而不是產業發展的長遠考慮,盲目引進多晶硅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這一產業的無序發展與無序競爭。其中,大部分多晶硅產能將在2010年后得到集中性釋放,如何消化大規模產能,如何面對產能擴大后的價格下降,這些問題將是目前已介入這一產業的生產廠商面臨的一個重要市場問題。這也暗示了未來多晶硅產業的激烈競爭將不可避免。
當然,從積極的角度分析,目前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的生產能力并沒有達到其設計的產能目標,一旦多晶硅供應量大幅增加和多晶硅價格逐步下降,將會進一步刺激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產能擴張。由此,也可以推進國內多晶硅產業繼續快速發展。
另外,由于目前國際能源價格仍維持高位,這將推動未來新能源的利用和發展,尤其是會推動全球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從目前來看,主要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在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如果我國將來也能采取積極的新能源政策,這將促進國內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太陽能電池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多晶硅產業同樣也具有快速發展的市場機遇。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能通過下游太陽能電池產業自我消化產能的國內多晶硅生產廠商(特別是部分上市公司),更具有發展空間和投資價值。
其次,從投向多晶硅產業的資本因素分析,當將來國內多晶硅產業進入到激烈競爭階段時,大規模產能的集中釋放,以及多晶硅價格的理性回歸,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多晶硅生產廠商的高額利潤或盈利能力。
在行業利潤趨于逐步下降時,這一產業對資本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勢必會造成國內銀行業和資本市場向這一產業流入的資本逐步減少,而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持續的資本流入作為支撐。
進入這一產業不管先后,誰先實現規模化產出,誰將最先搶奪占市場份額,就可以最先消化生產成本,在贏得前期高額行業利潤的同時,也可為其今后的市場競爭打下基礎。
競爭必然會有淘汰者,誰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勝出,誰將能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這樣的市場競爭也意味著,未來這一產業將可能會通過整合或兼并方式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再次,從多晶硅產業的技術和技術人才因素分析,由于多晶硅產業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且生產的核心技術基本上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目前國內的多晶硅生產技術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但是,企業峨眉半導體材料廠和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掌握了目前多晶硅的主要生產技術——改良西門子法,這為目前國內大部分多晶硅投資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撐,因而這些多晶硅項目的成功建成和投產問題不大。
但是,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多晶硅的規模化生產,還迫切需要有相關的工藝研究、生產制造和設備維護等專業技術人才。隨著國內多晶硅項目的紛紛上馬,多晶硅產業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也暴露了出來,爭奪技術方面的人才甚至比引進生產技術更為激烈。
不久前,樂山市市中區法院就審理了一個商業泄秘案,涉及一家目前已量產的多晶硅生產廠商技術人員將多晶硅的研發和生產核心技術提供給另一家多晶硅生產廠商。
由新進入的生產廠商會對競爭對手“挖”技術人才的現象表明,技術人才的緊缺問題已開始成為制約多晶硅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從目前來看,國內多晶硅產業面臨諸多挑戰與競爭壓力,但這一產業仍有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在市場、資本、技術與人才四大影響因素中,技術人才可能對國內多晶硅產業競爭的影響最大。這一點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不過,從總體上講,國內多晶硅產業在未來具有很大的產業發展空間,這一產業的發展也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