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精微高博儀器有限公司

已認證
北京精微高博儀器有限公司
已認證
鐘教授上臺領獎
2015年4月22日,中國科學儀器行業最高級別峰會——第九屆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CCSI2015)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儀器信息網(www.instrument.com.cn)聯合主辦,在北京隆重舉行,促進了中國科學儀器行業“政、產、學、研、用、資”等各方面的交流,總結了中國科學儀器的最新進展,向800余位與會代表在短時間內呈現了最具代表性的新技術及儀器研發新成果。
在氮吸附物性分析測試領域,十余年來,北京精微高博科學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教授帶領一批多學科交叉的技術團隊,不斷的沖鋒并占領技術上的制高點,突破了國外氮吸附儀在中國一統天下的局面,在中國率先研發成功動態全自動比表面儀、BET比表面儀、階梯法動態比表面儀、単氣路常壓孔徑分析儀、靜態容量法介孔分析儀、靜態四站比表面測定儀、高性能靜態微孔分析儀、氣體法真密度儀、高壓吸附儀等,走出了中國自主創新、專業獨到的道路,折射了中國物性分析測試儀器的發展歷史,被譽為“中國氮吸附儀的開拓者”,是中國微納米新材料表征與測試儀器領域的領航者。
鑒于北京精微高博科學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家湘教授所做出的突出貢獻,鐘家湘教授入選儀器風云榜,榮獲“第二屆科學儀器行業研發特別貢獻獎”。此獎項意味著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儀器儀表行業學會及媒體對精微高博技術團隊研發能力和社會貢獻的肯定和認可,說明了精微高博技術團隊研發實力在行業內的突出優勢,也體現出精微高博對物性測試分析技術的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附:鐘家湘董事長簡歷
鐘家湘,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知名材料科學家,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6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
1962-1975年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
1975-1979年在交通部紅旗船舶配件廠任工程師、技術科科長;
1980-1981年在交通部工業局任工程師;
1982-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學,歷任金屬材料教研室主任、材料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1-2000年,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和國際材聯中國委員會副秘書長;
近50年,一直活躍在科研、生產、教學的第一線,學術研究涉及無鎳不銹鋼、彩色金相、金屬及陶瓷中的相變、納米材料、氮吸附儀等廣闊領域,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機電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理工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各一次;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三項;先后發表科技論文90余篇;出版專著6冊,培養博士1名,碩士10余名; 2000年主持了全自動動態氮吸附儀的改造項目,取得成功,后在匯海宏公司定型為3H-2000型并開始產業化;2004年創建北京精微高博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氮吸附儀的研究與開發,憑深厚的理論基礎、廣博的知識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敏銳的創新思維、嚴密的科學精神,不斷創造佳績:
2000年,完成對動態直接對比法比表面測定儀的改型,開啟了中國氮吸附儀的新里程。
2004年研發成功動態BET比表面儀;
2005年研發成功動態常壓單氣路孔徑分析儀;
2007年研制成功靜態容量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
2008年研制成功容量法BET比表面儀;
2009年研制成功靜態微孔分析儀和靜態多工作站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
2010年研發成功全自動真密度儀,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2013年非定域密度函數理論(NLDFT)孔徑分析方法研發成功;
2014年新一代高精密全自動真密度/開閉孔率測試儀全面上市;
2014年JW-GY系列高壓吸附儀研發成功;
2014年同清華大學產學研結合成功開發出“催化劑動態評價裝置”并正式投入使用;
同時培養了一支全面的高水平的技術團隊,為提高中國微納米材料表面測試技術水平,推動國產儀器的產業化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氮吸附儀的開拓者”。
近年來,還先后在國內多所高等院校舉辦了關于氮吸附儀及其測試技術的講座,受到了熱烈歡迎,先后在中國粉體工業年鑒及各次技術研討會上發表了有針對性的相關文章,如:
《納米科技對粉體工業發展的影響與展望》
《微納米材料表面特性的測試技術與國產儀器進展》
《我國氮吸附儀的發展概況》
《靜態容量法與動態色譜法兩種氮吸附儀的比較》
《高等院校應如何選擇國產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
《多孔超細粉表面特性的表征與分析進展》
《納米粉體材料表面特性的表征》
《粉體材料中小于2nm微孔分析測試技術》
目前,鐘教授任北京精微高博科學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精微高博生產的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已達1000多臺,廣泛應用于中國各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生產企業,并已出口到美國、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泰國、伊朗等十余個國家。
最新動態
更多
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