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鴻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廣東鴻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石墨電極專題
1、中國炭素行業現狀及展望
—— 中國炭素行業協會 孫慶 (秘書長)
2、石墨、炭素行業環境控制政策與技術展望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張凡 (首席專家)
3、電爐煉鋼產業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
—— 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 張益明 (市場主管)
4、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在鋼用市場應用與后市研判
—— 吉林炭素有限公司 龐龍 (市場營銷部長)
5、高功率石墨電極在金屬硅上的應用及市場分析
—— 河北順天電極有限公司 楊海春 (總經理)
碳、炭二詞用法的分歧在國內冶金工作者中是這樣引起的:為了提高煉鐵高爐爐缸的壽命,人們采用了含碳耐火磚;電爐煉鋼及熔鹽電解煉鋁需用含碳電極,以導電;為了抗 酸、抗堿、抗高溫,許多爐內構件需用含碳纖維的制品。因此部分冶金學者認為既然是含碳物質,上列制品則應分別稱為“碳磚”、“碳電極”及“碳纖維”。另有一部分冶金學者的意見是我國沿用“炭”字已有長久歷史,上列用品應稱為“炭磚”、“炭電極”及“炭纖維”。 由此, “碳” 、“炭”二詞應用上引起爭議, 致使國內文獻對“碳”、“炭”二詞的應用比較混亂。
例如1994年出版的《材料大辭典》中, carbon fiber為碳纖維,而activated carbon fiber則為活性炭纖維。carbon brick為碳磚,而activated carbon 為活性炭。這里carbon譯為“碳”還是“炭”, 這個矛盾如何解決? 究竟“碳”“炭”二詞有無不同? 其差異何在? 可否將碳、炭二詞取消其中之一? 這些都是待商榷決定的問題。
碳是一種化學元素 ,碳=100%C
化學元素C的中文命名為碳,即碳是 100%C。碳有三個同素異形體 ,即無定形碳、石墨(六方晶系)及金剛石(立方晶系)。每個異形體有各自恒定的性質。
無定形碳在空氣中易燃,充作發熱劑及還原劑, 在密閉條件下通電加熱到1500~2000℃,可得到石墨。石墨化程度隨加熱溫度及時間而異。
石墨能耐高溫, 在空氣中難燃, 但在2000℃以上則升華揮發, 在氧氣中也可燃 燒。石墨能導電,導熱性也高,又能抗酸性或 堿性溶液的浸蝕。
透明金剛石有五色燦爛的光彩,是最硬的物質。金剛石砂可制成切割金屬的刀具。
碳有3個同位素,其中14C考古學家用以測估文物的歷史年代。
從化學組成看“炭”的科學涵義
燧人氏鉆木取火,未完全燃燒的黑色遺留物,古人稱之為木炭。考古學家證明, 春秋時代國人已知冶鑄青銅器皿、刀、劍的技術。用木炭供熱熔化天然銅,或還原風化的含雜 質的銅礦,得出青銅鑄品。戰國時代鐵器出 世。由于需更高的溫度鐵礦才能還原成鐵, 國人又發明用煤炭筑土窯燒制焦炭,充作供 熱及還原劑。這樣, 木炭、煤炭及焦炭三種燃料的“炭”字已沿用兩千多年之久。
那么,“炭”字從化學組成看,有哪些涵義 呢?
燒制木炭的原料是木材。木材含有大量的高分子聚合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是纖維素及木質素,又含無機化合物灰分及水分。有機化合物通過光化作用在大氣中成長,而灰分則自土壤中吸取。炭窯中的還原氣氛使木材不能全部燃燒。有機化合物遇熱分解成碳,即所謂的“碳化過程”(carbonization)。木材中的灰分全部留存于木炭中。同時木炭在 儲存期間又吸入大氣中的水分。
木炭中含有 H、O、N等元素說明木炭尚含有少量的能揮 發的有機化合物。由以上木炭的化學組成足 以說明,木炭是以碳為主、含有多種不恒定成分的雜質的混合物。同時, 隨著木材種類(軟木或硬木)不同,同一樹種, 樹枝和樹干部位不同,以及炭窯中由于火焰分布不均, 溫度不同等因素 ,所燒成的木炭含碳量也不盡相同。木炭中的灰分包含各種金屬氧化物,形成硅酸鹽化合物或互溶成為固溶體。
煤炭古稱石炭,是古代植物遺體深埋地下,經長期的高溫高壓的煤化作用生成的。煤炭灰分來源于植物本身全部的無機物質,又含有沉積過程中由風力或流水搬運的礦物雜質 ,因而煤炭的灰分可高達40 %。煤炭有多種多樣。根據產地、煤層及采煤工作面的不同, 煤炭的化學組成在很大范圍內波動。 即使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不同時間采得的煤 塊,其含碳量也有差異。煤炭灰分尚含有M nO, V2O5,及微量的稀有金屬氧化物。
焦炭是由煉焦煤料經干餾焦結(900~1050℃)煉制的可燃固體產物。煉焦煤料由4種煙煤,即氣煤、肥煤、焦煤及瘦煤配合而 成。焦炭是高爐煉鐵必需的原料。通過煤料 配比可以提供高爐需要的低硫、低灰分,高發熱值及高抗壓強度的高質量焦炭。
以上對木炭、煤炭及焦炭的化學涵義進行的分析可以看出炭、碳不能等同, 它們的區 別可用下列式(1)表達:
炭=碳(無定形碳或石墨)+有機揮發分+無機灰分+水分(1) 也即
炭=碳(C)+C,H,O,N,S等有機物+SiO2, Al2O3,Fe2O3,CaO,MgO,MnO,TiO2,V2O3, SO3 , P2O5等無機物+水分(2)
由上看出,炭是以碳為主并包含多雜質的混合物。多雜質的意思有二:一是雜質種類多,有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有金屬與非金屬氧化物組成的灰分,又有水分;二是雜質的量相當多, 而且在大范圍內波動。特別是灰 分的雜質很難與獨立存在的碳分離。因此, 如果說炭是黑色易燃的物體則不大準確。因 為焦炭是銀灰色,而有的煤炭呈金屬光澤。 木炭、煤炭及焦炭是易燃物,是由于它們含有無定形碳。后者一經高溫處理石墨化后, 則變成耐高溫而在空氣中難燃。所以易燃難燃不是碳的特性。
工業上含碳的制品應稱炭制品
根據碳、炭關系式,木炭、煤炭及焦炭可稱為炭材料。由炭材料制備的工業上含碳的 制品應稱為炭制品。
燒制含碳耐火磚的原料有無煙煤、焦炭或天然石墨(含有灰分)。配以瀝青或無機黏合劑, 經粉碎、混合、壓型及燒制, 燒成耐火磚,原料中的灰分全部留在磚內,因窯內還原火焰溫度不超過1000℃,可能遺下一小部分揮發性的有機物,磚內的碳也停留為無定形 碳,因此必須使磚冷到室溫,方能從窯內搬 出,否則紅熱的磚取出后將自燃。在高爐爐 缸使用過程中,磚中的碳將逐漸石墨化。此 類含碳耐火磚由炭材料制成,當然應稱為炭磚。
制備含碳電極的原料與炭磚相同,它們也應稱為炭電極。電爐煉鋼所用的電極的石墨化程度應較高,而自焙炭電極則在向電爐內下降過程中逐步石墨化。電極所含的灰分在電爐冶煉過程中熔化進入爐渣。
含碳纖維主要由再生纖維、合成纖維、瀝青纖維等多種人造纖維經熱解碳化制成。造 絲和碳化通常在大氣或隋性氣體中進行。氣 體中含有塵埃, 所以纖維內留有少量灰分無法去除。隨著原料、造絲工藝及碳化條件(包括溫度、碳化速度及環境)的不同, 纖維所含的碳量在90~99 %范圍內波動。含碳纖維為符合習慣應稱“炭纖維”。所織成的成品應稱炭制品,如炭布、炭毯等。
炭纖維中炭和碳的關系可由式(3)表達:
炭=碳+有機化合物(未碳化)及分解物+無機物(灰分,來自環境)+水分(吸自大氣)(3)
石墨化的炭纖維不吸水。由于高溫,石墨化的炭纖維含未碳化的有機化合物及分解物也較少。由有機化合物經熱解碳化的炭黑,其中炭、碳的關系也由式(3)表達。
哪些名詞用“碳”
化學元素C(碳)和其他元素結合成碳化合物 ,如碳化鈣、碳酸鈉等。凡涉及元素C的 化合物名詞都用“碳”。
以碳命名的鋼稱碳鋼,又稱碳素鋼。后者實際上是plain carbon steel合金的譯名。 “素”意為“單純”,說明只含碳而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研究碳原子結構關系的名詞用“碳”, 例如碳鍵、碳鏈、碳環等。
為提高機械零件表面的耐磨性, 采用滲碳法(cementation , carburizing)提高表面層的含碳量,再經淬火熱處理提高硬度, 從而增加其耐磨性。該方法采用粉狀木炭(焦炭或無煙煤)覆蓋需加硬的部分, 在高溫下加熱一定時間,木炭中的碳原子擴散固溶于鐵原子中成為奧氏體, 但木炭中的無機物灰分則遺留在外(當然,木炭中的有機物及水分揮發逸散)。此物理過程稱為滲碳而不能稱為滲炭。
轉爐煉鋼吹煉末期,鋼液含碳較低。如欲煉高碳鋼,則向鋼包中鋼液投入粉狀木炭 (焦炭或無煙煤),木炭中的碳溶入鋼液,而其 中的灰分則溶入熔渣。此物理過程稱為增碳 (recarburization)而不能稱為增炭。
又如煉鋼過程是降低鐵液中含碳的氧化過。此化學反應稱為脫碳(decarburization),因為是碳和氧的化學反應。
至于有機化合物加熱分解沉積成碳的碳化反應(過程)(carbonization)絕不能稱為 “炭”化, 因為分解沉積的是碳。后者和未分解的原有機物,部分分解的新有機物,環境帶入的無機灰分以及自空氣吸入的水分, 合并組成含碳物質,根據用字的習慣 ,此有雜質的含碳物質稱為“炭物質”, 例如炭黑, 活性炭等等 。
高純碳及原子級碳
“金無足赤”,古有名言。自然界存在的天然金含銀、銅,天然銅含鋅、錫,最純的天然石墨仍含3~4%灰分。但化學家經常在研究 發明元素提純的各種方法。例如光譜純石墨 電極是由光譜純或高純碳制得。所謂“高純”系指高于“化學純”的純度,也即大于 99.9999%C、小于1ppm雜質的C , 因而稱為碳。原料通常采用石油焦。
近代發明碳60(C60,富勒烯,fullerene), 系由60~70碳原子組成的內空外呈球形的 結構體。曾有學者建議稱為碳的第4個同素 異形體。但尚無定論。納米碳管是由小于50 納米的,由1至幾個碳原子自彎成管的碳結構體。它是由特殊方法, 用高新技術和設備 ,在特殊條件(高溫、無塵埃的真空或氬氣)下制成。
碳 、炭二字應予分別選用
在已發現的109種元素中, 其中氣態元素11種, 如氫、氦、氮、氧、氯、氬等, 均冠以 “氣”首。液態元素兩種,即溴、汞, 兩字帶有“氵”及“水”。固態元素分兩類 , 即非金屬固態元素10種,如硼、碳、硅、磷、硫、砷等, 諸字均帶有“石”旁;金屬固態元素86種, 即金、銀、銅、鉛、鋅、鐵等, 諸字除金外, 均帶有“金”旁。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主要的區別之一是:非金屬氧化物與水化合成酸, 其氧化物呈酸性;而金屬氧化物與水化合成氫氧化物,其氧化物呈堿性。元素命名有這樣的規律性、系統性是我國前輩化學家的創舉, 有利于學習化學。如果棄“碳”不用而只用“炭”, 則破壞了化學命名的規律性。為一元素而傷大局,似無必要而且不妥。如果廢“炭”而全部用“碳”, 則忽略我國已沿用兩千多年的“炭”字,又不符合漢字簡化的意義, 因而廢棄“炭”字也屬不宜。建議保持“碳”、“炭”根據前述含義具體情況 ,分別選用。
結論
根據化學組成,考慮我國國情, 建議對 “碳”、“炭”二詞按下列原則分別選用。
1. 碳是一種元素,碳 =100 %C。
凡涉及化學元素C的名詞均用“碳”, 例 舉如下:
(1)碳的化合物,如碳化鈣、碳酸鈉等。
(2)以碳命名的鋼稱碳鋼(又名碳素鋼)。
(3)結構化學的名詞, 如碳鍵、碳鏈、碳環 等。
(4)參加物理過程的C,如滲碳、增碳等。
(5)參加化學反應的C,如脫碳、碳化等。
(6)99.9999%C,如光譜純碳。
(7) 原子級C , 如碳60、納米碳管等。
2. 工業用含碳物質稱炭物質。
炭是多雜質含碳且以碳為主的混合物, 其特點為: (1)含碳量不恒定。(2)雜質多種多樣。(3)雜質含量不恒定,而且相當多,并在 大范圍內波動。(4)物理及化學性質不恒定。
炭材料如:木炭、煤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炭纖維等。
炭制品如:炭磚、炭電極、炭塊、炭刷、炭纖維、炭布、炭毯等。
3. “炭”、“碳”的區別可由下式表達:
炭=碳(無定形碳或石墨)+有機物+無機物+水分
4.英文carbon一詞根據上述原則,分別譯為“碳”或“炭”, 例如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 carbon black炭黑等 。
來源:科技技術術語 作者:魏壽昆
相關產品
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技術文章
2019-10-10技術文章
2019-10-09技術文章
2019-10-08技術文章
2019-09-26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