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海岸鴻蒙標準物質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已認證
北京海岸鴻蒙標準物質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已認證
在實際的工作中,標定、檢定、校準、校驗這幾個名詞可能會常常出現在眼前,那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
在實驗室工作中,標定、檢定、校準、校驗是確保儀器數據可靠性的四大關鍵環節。四者的核心區別在于目的、對象、法律效力和實施方式
標定(Calibration Adjustment)
核心作用:通過動態修正系統誤差提升儀器實時精度。例如,高精度傳感器在測量前通過標定補償溫度漂移誤差。
特點:
動態性:在測量過程中實時調整(如光譜儀開機自檢)。
高精度需求:常用于科研儀器、自動化控制系統。
檢定(Verification)
法律屬性:依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JJG)的強制性執法行為。未通過檢定的儀器(如醫療設備、貿易結算秤)需停用。
結果判定:明確給出“合格”或“不合格”結論,并出具《檢定合格證書》
校準(Calibration)
技術溯源:通過比對高精度標準器確定示值誤差,提供修正值(如移液槍校準后修正0.2μL偏差)
自愿性:適用于非強檢設備,周期由企業自定,靈活性高。
校驗(Validation)
自主管理:無國家規程時,企業自行設計方法驗證設備可靠性(如實驗室定制培養箱溫度均勻性測試)
低成本方案:常用于低精度或專用設備,需保留完整記錄以便審計。
標定:精度優化的“動態手術”
操作流程:選擇標準器→多次測量→建立誤差模型→修正系統參數
案例:某實驗室分光光度計通過標定發現波長偏移5nm,通過軟件補償后吸光度數據恢復準確
檢定:合規性的“法律門檻”
強制范圍:用于醫療、安全、貿易的儀器(如醫院生化分析儀)必須送檢,超期使用將面臨處罰
風險提示:未檢定的PCR儀可能導致核酸檢測假陰性,引發重大醫療事故
校準:靈活溯源的“技術橋梁”
自校條件:需滿足“標準器誤差≤被校設備1/3”原則(如用0.001g標準砝碼校準0.003g天平)
周期策略:高頻使用設備(如pH計)每季度校準,低頻設備(如烘箱)每年校準
校驗:自主管理的“低成本方案”
方法設計:參考類似規程設計測試項(如恒溫搖床校驗需涵蓋轉速穩定性、溫度波動性)
記錄要求:需包含測試數據、操作人員、環境條件,保存期限≥5年
混淆檢定與校準
錯誤:將非強檢設備(如實驗室烘箱)送檢,導致成本浪費
對策:依據《強制檢定目錄》篩選設備,其余選擇校準或校驗
忽視標定的動態需求
案例:某工廠未標定溫控傳感器,導致反應釜溫度偏差10℃,引發批次產品報廢
建議:高精度設備每次開機后執行快速標定(如電子天平預熱后零點校準)
校驗方法缺乏科學性
反例:用未經驗證的溫槍校驗培養箱,誤差擴大至±3℃,影響細胞培養結果
改進:校驗方案需經專家評審,標準器精度需高于被校設備
分類管理:建立設備臺賬,標注“強制檢定”“校準”“校驗”三類標簽
風險分級:
關鍵設備(如PCR儀):縮短校準周期至3個月,增加期間核查頻次。
輔助工具(如移液管):年度校準+使用前快速校驗
培訓與追溯:
定期培訓操作人員校準規范(如JJF 1071-2010)。
利用LIMS系統記錄全生命周期數據,實現一鍵溯源。
理解標定、檢定、校準、校驗的區別,是實驗室數據可靠性的基石。通過動態標定消除系統誤差、強制檢定守住法律底線、靈活校準平衡成本與精度、自主校驗填補規程空白,可構建起“合規-精準-高效”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
最新動態
更多
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